APP下载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1-08-15姜厚叶

文教资料 2011年35期
关键词:史料历史材料

姜厚叶

(赣榆县石桥中学,江苏 赣榆 222114)

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各种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与历史观,并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什么是史料?简单地说,史料就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科学地讲,史料就是可以用来作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根据的东西。史料是历史的载体,它不仅是科研中最基本的,在历史教学中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因为课时与篇幅的限制,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更为广泛地认识给定的历史现象或历史背景,而教师在引导历史现象与历史问题时也很少应用各种资料依据。史料对于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本文主要就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运用问题进行探讨。

一、史料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梁启超先生在《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史料是研究历史和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将要向“何处”去。从历史中我们可以获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从而使得自己的智慧得到升华。纵观历史,那些伟人无不精通历史,并且对于历史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如今的很多政策措施都能够在历史中发现一些影子,但是我们如今的政策措施更加完善。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我们都应该积极学习历史。

学习历史就需要从史料出发。特别是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历史,对历史只有一点朦胧的认识。史料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让学生知道过去,了解每一个时代的大事小事,从中了解社会与人类的发展方向。并让学生们知道该如何为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定位,如何才可以更好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学习好史料,可以取得更好的历史成绩。从考试的角度来看,现在的中考题主要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型,而且在这两类题型中都出现了很多的史料需要学生去读懂、理解和分析才能解题。由此可以看出,史料学习将会对学生的中考产生影响。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史料中记载了各种历史资料,对于学生们来说就好像一个个历史故事,学生对于故事肯定会十分喜欢,因此,如果史料运用得好,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史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提高历史成绩。

二、初中学生史料学习的现状

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种文字记载与一些图片等各种史料来进行学习。因此,学生学好历史的重要环节就包括对史料的学习。但是很多初中生不喜欢学史料。初中生刚接触历史,一切都感到新鲜。在历史学习中必然会碰到很多史料,其中有一部分是文言文,历史老师们对这些文言文的史料和学生们学习的历史都十分熟悉,因此,往往也会认为学生们可以直接读懂这些文言文史料,很少关注学生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这些史料。不少学生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并不是主动问老师,而是不懂就算了。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们读不懂史料,没有办法做题,乱做甚至是不做,以后见到史料时就会感到头脑发胀。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习惯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学生就会对史料敬而远之,看到史料就不可能很好地分析和作答,进而感觉到历史难学、不好考。

三、发挥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史料,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

在历史教学中,史料并不是随便引入的,而是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展开,在必要的地方引入合适的史料[1]。史料的引入点可以是重点、难点,或者学生难以理解的观点和结论处。例如在介绍《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时,重点是为学生们介绍黄海战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难点就是清政府战败的原因,以及为什么《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加深。根据战争流程的原因、经过、结果,我从原因入手,引入背景资料: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基本国策——对外侵略,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侵略的中心是中国,跳板是朝鲜,让学生明白这场战争日本“蓄谋已久”;然后结合地图讲解这场战争的经过,并将重点放在了黄海战役中邓世昌及其战舰英勇作战的壮举资料上,接着插入黄海战役后的一些资料,例如李鸿章为了避战保船而下令将船驶入军港,结果使中国丧失了制海权,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时为学生插入《马关条约》签订时的情形,以及《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的资料,并将当时清政府的财政状况与《马关条约》上的赔款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们从对比中认识到《马关条约》的危害。这样学生不但记住邓世昌及其战舰,而且明白正是李鸿章等人的妥协退让,直接导致战争失败,还掌握《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及其所带来的危害。

如果所涉及的文字资料与图片过多,则可以根据重难点的需要对这些教材上的原始资料进行编辑、改写,将无关的内容删除掉,从材料中提取出最重要的信息,并转换为文字图表的形式。例如《图说红军长征》一课中,有很多图片资料及文字解说。这一课中要让学生在感悟长征精神的同时,学会文字解说、图画表达。为此,我将这些资料利用多媒体整理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其中不仅插入了湘西、遵义、赤水、金沙江、泸定桥、雪山草地等图片,还配上了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这样图文并茂地展现出红军长征的史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既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理解了长征精神,还让学生对文字解说、图画表达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运用史料,增强学生的历史真实感与历史感。

史料是对历史的真实反映,但是不同的史料所反映出来的效果不相同,真实的史料能够为学生们反映出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而虚假的史料则会将学生引向错误的方向,错误地看待历史。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真实的史料对学生进行引导,增强他们的历史真实感[2]。通过史料的学习,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对历史问题的解决活动中去,史料的形式所展现出来的历史学习问题可以让学生觉得更加具有探索性、挑战性。史料中有很多文字材料,这些文字材料中有文件原文、当事人的回忆材料等,此外还有各种数据、图片、纪实类的影视片、录音、实物等,这些史料都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如今的北师大版的历史教科书中已经充分注意到了史料的重要性,其中有许多较好的史料可以为教学所用。例如《鸦片战争的烽烟》中对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的描述,以及鸦片对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危害等的描述都是符合实情的,可以让学生对鸦片战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更好地感受历史。

(三)通过史料培养学生分析与运用史料的能力。

在史料中可以渗透历史理论的某些元素,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史料基础。史料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运用史料的能力。但是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认识到史料分析不应该是一种机械式的演练,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时,对于史料中所表现出的历史结果,尤其是对历史人物都不要给出唯一的、武断的结论,而应该通过历史资料和历史过程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3]。例如对于陈独秀先生,毛泽东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预备会议上是这样评价的:“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我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做过很好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陈独秀则不然,甚至有些很不正确的言论,但是他创造了党,有功劳。”从毛泽东的评论可以看出,对于陈独秀先生应该从多个方面来看待,既要看到他的功劳,又要认识到他的过失。又如在评价隋朝的大运河时,提供以下三段史料:

材料1:“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

材料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

可以通过这样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材料1中的“河”是指什么?是谁在位时开通的?简要说说胡曾和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根据材料三分析,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这几段材料中不仅指出了开凿这条大运河所引起的各种负面影响,还体现出了大运河的有利之处。在分析这几段材料时,我们必须让学生们找到其中的关键字与词,如“千里长河、隋、涿郡”等,让学生们准确地把握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然而最后一个问题:对大运河的评价,却不能够简单地回答,这需要学生结合所学过的知识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在运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判断史料的真实性,而且要从史料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并对这些有效信息进行诠释。因此,在选择、运用史料时必须慎重,面对大量的史料,教师应该注意合理取舍。

[1]刘芳.简论史料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0,(07):10.

[2]杨翠荣.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0,(15):67.

[3]邵日高.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探究[J].文理导航(下),2010,(04):61.

猜你喜欢

史料历史材料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最美材料人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