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先秦同义词“勤”“劳”的辨析

2011-12-31刘学娟

文教资料 2011年35期
关键词:王力用功上古

刘学娟

(吉首大学 文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说文》:“勤,劳也。”《尔雅·释诂上》:“劳,勤也。”《左传·殽之战三十二年》:“师劳力竭,远主备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勤”与“劳”前后互文,词义相近。在上古“劳”用得较多,“勤”用得较少,两者在古文中可以互换,既可以说“勤动”,又可以说“劳动”,如《孟子·滕文公上》:“将终岁勤动。”又如《庄子·让王第二十八》:“春耕种,形足以劳动。”“勤劳”连用也不乏其例,如《逸周书·皇门解第四十九》:“人斯既助,厥勤劳王家。”《礼记·内则第十二》:“子妇有勤劳之事。”“勤”、“劳”两个词作为先秦时期的一对同义词,均有“辛苦、劳苦、辛劳”的意思。关于“勤劳”在“辛苦、劳苦”义上的辨析许多当代学者已有论述。据我所见,较有代表性的是三家:一是王力的《汉语词汇史》,二是王凤阳的《古辞辨》,三是程湘清的《古汉语实词辨析》。前两家观点有相同之处,但三家观点都有可进一步探讨的地方。王力在《汉语词汇史》中认为:“勤”在上古不是努力、用功的意思,而是劳苦、辛苦的意思,到唐代,“勤”才始有努力、用功的意思。王凤阳在《古辞辨》中对二词使用情况的异同做了全面的说明,主要观点为:“劳”最初是个动词,有劳动、劳作和付出力气的意思,在上古,“勤、劳”为同义词,“劳”字用得很多,“勤”字用得很少。而“勤”着重劳动后的感觉,大体相当于“劳”的“劳苦”义。中古时,“勤”和“劳”产生分工,“劳”侧重劳作、劳苦义,“勤”侧重勤快、勤奋义。而程湘清在《古汉语实词辨析》中列举《尚书·蔡仲之命》“克勤无怠”之例,指出在上古“劳”有劳苦义,而“勤”除了有辛劳、辛苦义之外,也已有努力、尽力义的存在。下面以先秦十八部经典著作(《周礼》、《楚辞》、《庄子》、《春秋左氏传》、《鬼谷子》、《战国纵横家书》、《尔雅》、《荀子》、《周易》、《逸周书》、《国语》、《老子》、《礼记》、《论语》、《孟子》、《尚书》、《诗经》、《孙子兵法》)为语料,结合数据统计的方法进行辨析。

一、在先秦,多数著作中用“劳”比用“勤”多(如表1所示),但《尚书》、《逸周书》和《春秋谷梁传》中“勤”的用例超过了“劳”。

十八部先秦著作中,“勤”共出现178次,“劳”共出现375次,“劳”的使用较多,“勤”的使用较少。“勤”和“劳”的使用频率虽有差别,但是还没有悬殊到用很多和很少来概括,尤其在《尚书》、《逸周书》中“勤”的用例超过了“劳”。所以王凤阳关于上古“勤”与“劳”的使用频率的判断过于绝对化。

表1

二、上古“勤”已经有“努力、用功”义,并非直到唐代才开始。

王力认为“勤”在上古不是努力、用功的意思,而是劳苦、辛苦的意思,直到唐代,“勤”才有努力、用功的意思。但据我们考察,在先秦的典籍中“勤”字已有不少表努力、用功义的用法。《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非神败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杜预注:“尽心尽力无所爱惜为勤。”故“勤”在上古已经有努力尽力义。本文通过对《尚书》27处“勤”用例的详细考证,举出《尚书》8处“勤”字的用法,如:

1.夙夜罔或不勤。(《尚书·旅獒》)

从早到晚一刻也不能不勤勉。这里的“勤”已经有努力义。

2.先王既勤用明德,怀为夹,庶邦享作,兄弟方来,亦既用明德。(《尚书·梓材》)

先王已经辛勤努力地施行德政。此处“勤”亦有努力义。

3.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尚书·蔡仲之命》)

能够勤勉不懈怠。此处“勤”与“惰”或“怠”相对,有努力、尽力义。

4.尔邑克明,尔惟克勤乃事。(《尚书·多方》)

你们方国的民众勤勉努力,就算你们勤于自己的职守。

5.克勤于邦。(《尚书·大禹谟》)

能辛勤地为国家操劳。

6.昔日公勤劳王家。(《尚书·金滕》)

周公以前替周王朝辛勤操劳。

7.尔知道宁王若勤哉。(《尚书·大诰》)你们知道文王是多么的勤劳呀!

8.上下勤恤。(《尚书·召诰》)

君臣上下勤劳忧虑。

以上例1—4是“勤”努力、勤勉义的用法;例5—8则是“勤”辛苦、劳苦义的用法。可见,王力的说法不符合事实,程湘清的观点是可取的,“勤”在上古已经有努力、尽力义。所以,“勤”在先秦时“努力”义和“辛苦”义是并存的。并且直到唐宋时期,“勤”的努力、用功义和辛苦、劳苦义仍是同时存在的,如:

1.不是无膏火,劝郎勤六经。(《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

用功;努力。

2.以勤赎懒护其短,水浸城门渠不管。(《陆游大雨逾旬既止复作江遂大涨》)

努力;尽心尽力地做。

3.农月须知课,田家敢忘勤?(《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诗》)

辛勤劳作。

4.卿出入将相,垂三十年。岂以小郡,尚勤元老?(《苏轼赐韩绛上表乞致 仕不允诏》)

辛劳;从事劳作。

现代,只有极少数的词语仍保留着“勤”的“辛苦、劳苦”义。如:辛勤劳动、勤工俭学等。

三、王凤阳认为“勤”重于劳动后的感受,为“劳苦”义,而非“劳作”义,表示劳动所受的辛苦,这一观点值得商榷。

《古辞辨》认为“勤”重于劳后的感受,张一建认为“劳”字在程度上比“勤”更重一些,文言文中的“劬”字也表示辛苦、劳累的意思,程度比“劳”更重。王凤阳认为“勤”着重劳动后的感觉,大体相当于“劳”的“劳苦”义,而和劳作义距离较远。正因为如此,“劳”常常和表示劳动后精疲力竭的词连用,构成“劳顿”、“劳瘁”、“劳剧”、“劳乏”等;“勤”则很少和表疲劳的词连用。我认为应该是“劳”更着重劳动后的感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劳力竭,远主备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师劳”与“力竭”连用,“劳”应该不仅仅是付出体力的意思,更表达了军队精疲力竭的状态,“劳”和“竭”皆为形容词,分别修饰“师”和“力”;“勤”表示劳动过程所受的辛苦。所以,我认为“劳”表示出力,付出体力的意思,多用于描述人在劳作时的体力状态;而“勤”字不仅仅只表示劳动所受的辛苦,在很多典籍当中,“勤”更重于描写劳动过程或状态的辛苦,侧重于描写人劳作时的精神状态,也多用于描述人的品质、品德和处事方法。如:

1)克勤于邦。(《尚书·大禹谟》)

能辛勤地为国家操劳。

2)王季其勤王家。(《尚书·武成》)王季勤政于王家。

3)祇勤于德。(《尚书·周官》)

恭敬勤劳于德政

4)克勤无怠。(《尚书·蔡仲之命》)勤勉不懈怠。

正因为“勤”常用于描述人的高尚品质和品德,所以,“勤”后来便引申为形容人的“勤快、勤奋”义,如勤学苦练等,而“劳”则不能。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先秦时期,“勤”字的使用频率已不算很少,甚至在有些典籍当中“勤”字的使用频率是高于“劳”字的。二者在使用上相差不是特别悬殊,我们可以用使用较多、较少来概括。

2.上古“勤”已经有“努力、用功”义,并非自唐代始有。并且在唐代“勤”的“辛苦、劳苦”古义仍在使用,直至现在仍有“勤”的古义存在。

3.在上古,“劳”重于劳后的感受,用于描述人劳作的体力状态;“勤”表示劳动所受的辛苦的同时,更重于描写劳动过程或状态精神方面的辛苦,多用于描述人的品质、品德和处事方法。

[1]王力.汉语词汇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2]王风阳.古辞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3]程湘清.古汉语实词释辨[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4]张一建.古汉语同义词辨析[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5]李民.尚书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徐中舒.汉语大字典[M].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0.

本文得到导师唐生周教授悉心指导,谨致谢忱!

猜你喜欢

王力用功上古
《山海经》与上古海洋学知识
王力手迹
上古
任时光荏苒——营上古寨
用功
历史感谢发现 上古炎帝陵碑重见天日
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