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

2011-08-15张正军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新课程信息化

张正军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

张正军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要创造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提供知识信息,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为根本目标。主要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领域和探讨最有效的整合方法等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教育改革;新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提到:“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第六章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并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的实质在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圆满完成学科课程传统的教学目标,并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立足点是新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是我国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教育改革的潮流与趋势。本文主要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等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指出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的实质是在学科课程的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圆满完成学科课程传统的教学目标,并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根据以上提法,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是:现代信息技术被充分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信息、获取信息方法、教师资源和课程内容科学有效的组合,在圆满完成学科课程传统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育组织者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个性化发展的认知工具和为提高教师教学提供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将各个教学要素、教学环节及各种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进行重组,并使之有机融合;在各环节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合变效应,使传统教学方式发生根本革新,实现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推进教学理念及方式方法的革新,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实现教育信息化下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根本革新。具体目标如下:

2.1 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教育组织者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为提高教师教学的创设工具。将各个教学要素、教学环节及各种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进行重组,并使之有机融合;在各环节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合变效应,从而大大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化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培养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对信息内容的理解和辨别能力,培养学生虚拟世界的伦理道德观和法律意识。信息化教育下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知识信息进行自主发现,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进行团队交流、合作,利用信息化加工、创作工具进行实践创造。

2.3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更新和发展日新月异,新兴学科和知识不断涌现。在这种科学技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学习者必须具备不断自主汲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借助课程教学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全面、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各个教学要素、教学环节及各种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进行重组,并使之有机融合;在各环节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合变效应,使传统教学方式发生根本革新。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主要表现出三个特征。

3.1 功能特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功能特征上主要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1)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充当教学媒体,成为教学结构的一个要素和协助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工具。(2)利用各种电子教学资源库、多媒体著作平台及教学管理软件平台等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技术支持,使教学活动达到多样化和开放性。(3)教师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把教学内容上传到教学系统中,学生登录、浏览下载学习资料,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4)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课程内容,达到个性化学习。

3.2 技术特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表现的技术特征有:(1)数字化教学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2)利用多媒体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实现在线点播、现场直播等多媒体教学形式等。(3)提供智能化的课程教学平台,满足个性化学习。(4)提供网络学习环境,使教学的交流与合作呈现网络化形态。(5)信息技术成为教与学以及表达和沟通的重要工具。(6)信息技术在与课程整合中经过适当的处理之后,被不断更新、改造、吸收、重组和应用,最终溶入到课程结构当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引发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的革新,起到了本学科内部的资源整合和多学科资源的综合以及学生多种能力培养的效果。

3.3 课程特征

课程在与信息技术整合后呈现出的特征有:(1)信息化教学设计成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教学结构的主体,教学评价转变为对学习过程的监测和评价;总体呈现出课程价值取向多元化、评价过程主体化的特点。(2)教师借助网络组织教学过程,利用教学软件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揉合,构建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3)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系列化,最终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教学体系。(4)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各种学习资源,既可以独立自主的学习又可以与团队协作学习。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使得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对比产生全新变革,而且也是人们构建未来学习化社会的基础。

4 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领域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组合有多种形式和途径,信息技术的融入,需要我们把课程系统中的很多要素加以重组和结合,使之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并产生整体的教育合力。下面我们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领域进行相应的探讨。

4.1 课程内容的整合领域

技术是课程的载体,课程内容需要通过适当的技术良好的表现出来。技术手段与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首先信息技术作为媒体工具应用于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效果;同时课程内容通过适当的技术组织和管理,表现整体和互动的教育效果。为此,课程内容与技术手段需要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形成一个卓有成效的有机整体。为了能使技术手段与课程内容良好整合,课程内容的取舍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4.2 教学环境的整合领域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得教学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环境转向信息化教学环境(借助信息技术而形成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我们要做好信息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的整合,同时关注信息教学环境的内部整合。使传统的教学环境与信息化学习环境有机的融合,最大效率的发挥各自的效能。

4.3 人力资源的整合领域

为了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往往需要多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协作,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系统。甚至为完成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任务,教育工作者之间可形成学科内部以及学科之间“教师联合体”,以应对信息化社会里,知识综合程度越来越高的现实,以满足教育发展的形势需要。例如可以采取在互联网上建立“教师联盟”的组织,在网上进行教学交流,开展基于网络的异地教学合作。

总之,课程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要以课程整体论的教育理念,把课程内容、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诸多要素恰当的融合,并产生整体的教育合力,才能极大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5 探讨最有效的整合方法

前面我们概括的探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特征和领域,接下来我们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进行重点讨论。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强度,大致可以将整合方法分为三个层次。

5.1 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在这一层面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成为教学媒体或信息源之一,但教学组织结构并没有因为信息技术介入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这一层面可细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展示型教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网络和投影设备)把教学内容以适当的多媒体形式展现出来,包括教学软件的使用、演示文稿的放映,或者一段视频或音频文件的播放。使教学内容的讲解更加形象生动。

(2)资料型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特定的学习软件或从网络搜寻获得相应信息资料,以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

(3)拓展式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堂内没有完成或者需要拓展的学习任务。如课后上网搜集资料并完成相关的项目任务,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课题研究设计以及利用邮件等方式提交作业或参加在线交流等。

目前,这一层面的整合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也是广大教师所熟悉的形式。这一层面的教学实践对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提高作用,也为高层次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推进和普及起到了打基础的作用。

5.2 创建资源平台提供教学服务

通过信息技术创建某种教学资源系统平台,为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功能服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探究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教学资源系统平台包括以下几种:

(1)教学系统平台:利用该平台教师可以组织教学过程,学生可以依托该平台进行学习,该系统本身不提供学习资源而仅仅作为一种教学平台。如教师利用某种多媒体电子教学软件在多媒体教室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讲解和学习可实现人机交互,学生也可通过系统提交作业;教师可利用BBS等技术可组织专题学习活动等。

(2)教学资源平台:该平台根据教学目的重点进行知识点的分析与应用讲解,教学内容呈现系列化并在知识范围上进行一定拓展,可提供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一个好的课程教学软件,具有“复习”、“新课导入”、“知识讲解”、“拓展思考”、“测试”等相对完整系统的功能模块,课堂上学生通过该软件就可以大致掌握课程内容。

(3)学习资源平台:学生通过该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料或模拟的某种学习情境,整合相关资源来进行某种学习活动。如“京文探知学堂”软件,在它提供的“电影室”里学生可观看电影了解相关知识,在“实验室”里学生可观察、分析、研究和实验,还可以通过“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并完成研究题目,在“演播室”内学生可制作自己的幻灯片来展示研究成果。该类软件不但可以作为学习资源库,而且可作为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平台。

(4)教学专题网站:创建这类网站根据教学目的和形式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教学专题网站可侧重于教师的教学研究,如惟存教育(http://www.being.org.cn)网站;有的教学专题网站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如回归教育(http://realedu.yeah.net)网站,学生可利用网站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还可将学习成果以作品展示的形式发布到网站上。

通过创建教学资源平台系统提供教学服务,我们可以获得更高层次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使我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达到更高的境界。学校应积极与社会力量合作,发挥本校教育资源优势建立本校信息化教育平台,让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资源平台共建、共享和实际应用中,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5.3 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实现信息化教学中,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单元进行设计和讲解,使课程模块化、集成化。信息化教学设计针对每个单元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并借助网络等信息化环境,用规范的信息化课程服务体系来开展教学活动。通常可有两种情形:

(1)封闭型信息化课程单元:课程单元的教学组织注重学习计划的条理性以及层次性,它的各种资源由内联网络系统内部提供,同时可提供在线讨论和学习交流等功能。如在课题为“网络结构”的网络课程单元中,可以提供详尽的学习计划、知识点以问题或任务等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几种结构方式和相关特点(包括讲解视频、文本说明及结构图片等),然后还可组织网上专题研讨等。

(2)开放型信息化课程单元:由链接到因特网的网站提供课程单元的学习资源(如学习资料、帮助信息或学习指导等),课程开发人员选择其中合适的资源后组合成特定的资源服务群,学习者利用这些资源服务群可以高效地学习。根据单元主题和教学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就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并确定,信息化课程单元开发工作的开放性和创造性由此可以充分体现。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不仅增强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使教师能更好的具备现代教学所需要的理念和方法,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更高层次。

6 结束语

今天,国家正大力开展教育改革,同时我国的社会形态正快速向信息化社会发展,为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并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结合我国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求,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上加大研究和实践力度,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一定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1]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EB/OL].[2011-02-26].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78e2d0100okbh.html.

[3] 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23-25.

[5] 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改革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和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Probe into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Curriculum

ZHANG Zhengjun

The footing of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curriculum is new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21 century.The integration is not simply used a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ssistant tools but as a kind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nowledge the teachers provide and information learning environment students can access,analyze,process and utilize,so that comprehensive,individual development as a fundamental objectives will be promoted.For this purpose,new curriculum concept,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curriculum comprehensively should be explored.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curriculum content,curriculum goal,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curriculum areas is fully explored and the most effective integration method and other related content are discussed.

education reform;new curriculum;information technology;curriculum integration

G712

A

1671-3524(2011)02-0071-04

(责任编辑:李文英)

2011-04-22

张正军(1977~),男,讲师.E-mail:81934213@qq.com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新课程信息化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