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浓于水:台湾老兵口述史个案研究*

2011-08-15罗小红

外语与翻译 2011年2期
关键词:老兵历程生命

罗小红

(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血浓于水:台湾老兵口述史个案研究*

罗小红

(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以湘籍台湾老兵高庄文为个案,运用美国社会学家格伦·艾尔德生命历程理论四个核心原理,采用口述史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台湾老兵的生命历程进行剖析。论证了剧烈的社会变迁对个体的社会生活会产生显著的社会影响,社会变迁中个体意义与社会意义的相互关系。台湾老兵回大陆寻亲的举动是两岸同胞血缘与亲情的诠释。

台湾老兵;口述史;生命历程理论

台湾老兵是指当年追随蒋介石一起退逃台湾并在军队里服役多年,然后退役的大陆籍士兵。由于国民党在台湾实行高度戒严政策,这些士兵们不能回家。几十年后,当年的青壮年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的已经在悲愤与思念中死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两岸关系有所变化。1987年10月15日,台湾国民党当局通过了《台湾地区民众赴大陆探亲办法》,并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台湾老兵如同开闸后的洪水涌向大陆寻觅亲人,这个人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虽然这些台湾老兵苦难的经历与离乡之苦即将流进历史的长河,但他们的命运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台湾老兵回大陆寻亲的举动,表达了台湾与大陆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血浓于水正是对两岸同胞血缘与亲情的诠释。文中所述高庄文是一位老兵,笔者对其及家庭颇为了解。几十年来,他漂泊海外,历尽沧桑。他与其它台湾老兵不同的是,他离开台湾、辗转秘鲁、美国寻找了一条曲线回家的道路,终于比其它台湾老兵提早十年回到故乡。通过这位台湾老兵口述其亲身经历,笔者记录的方式取得第一手口述材料,运用生命历程理论,采用口述史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从生命历程理论的角度去诠释这位台湾老兵一生充满着沧桑而曲折的生命历程。

一、生命历程理论四个核心原理简介

生命历程理论起源于美国,并经历了萌芽和发展几个过程。二十世纪末,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社会学家格伦·艾尔德(1996)在吸收毕生发展理论的前提下归纳了以下四个在生命历程研究范式中最核心的原理:

(1)一定时空中的生活(lives in time and place)。对于不同年代的人在经历巨大变迁的时空中,个体所得到的机会是不一样的。当社会变迁对同龄群体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同时,生命轨迹的历史效应就会以同龄群体的效应展示出来。如果影响了几代人也同样以时期效应表现,“一定时空中的生活”表明,人在哪一年出生和人属于哪个同龄群体基本上将人与某种力量联系起来,时空观是对生命历程研究范式的重点。

(2)个人能动性(human agency)。人们总是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自己的生命历程。当个人作出选择时,不仅受到情景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个人经历和个人性格特征的影响。个体差异和环境会使个体的行为产生对生命历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3)相互联系的生活(linked lives)。人总是生存于集体社会中,并且有一张社会关系的网络,个人正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被整合入一定的群体,因为只有这样,个人才有可能得到社会的支持,并向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社会关系还是传递各种社会感情的媒介。

(4)生活的时间性(the timing of lives)。生活的时间性指的是在生命历程中变迁所发生的社会性时间(social timing),它指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生命历程的协调发展,生活的时间性原理认为某一生活事件在何时发生甚至比这一事件本身更具有重大意义。生命历程理论经过六七十年的发展后,现代学者大都采用历史、社会、个体三位一体的研究范式[1]。

二、台湾老兵生命事件构成序列

生命历程理论的基本分析范式,是将个体生命历程理解为一个由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生命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深受社会结构的影响,而前者反过来又会影响到个体角色扮演。笔者对老兵高庄文进行了详细的个人访谈,对其口述材料进行了整理。口述史对研究台湾老兵更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揭示了“另类”历史的可能性,个体记忆是历史构成的基础。笔者试图通过老兵高庄文一生各个不同时期的生命事件,结合历史文献,具体深入理解高庄文及其同龄群体在历史、社会结构与个体社会化进程之间的关系。

(一)少年时期

高庄文1927出生于湖南省资江市夏村一个中等传统扩大组合家庭。他的家族重视传统理念、亲属众多。他的家族成员对他的生命轨迹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传统农村家族会让有能力的男性到外面闯荡、从事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使家族在社会上拥有更高的名誉和地位。与所有传统家庭一样,高家原本打算把高庄文培养成一位能在外头从事社会活动的男性。高庄文回忆道:“我七岁启蒙,高云鄂是我的启蒙老师,我在那里读了三年私塾,后来继续读二年小学两年初中。我在资江市一个药铺当过学徒。”由于他生长于内忧外患的战乱年代,他的生命历程随着当时激烈的社会形势而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二)参加抗日

二十世纪初期,日本政府企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妄图以军事、经济、政治手段统治东南亚国家,并对东南亚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寇铁蹄所到之处无不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中国人民奋勇抵抗。作为一名正在成长的青少年,高庄文时刻关注外面的世界。1942年,他经族内一个亲戚引荐加入国民党革命军,并于1944年参加了第四次长沙抗日大会战。抗日参军是高庄文生命轨迹的重要转变。如他所说“我父亲就跟我们族内一个亲戚打了招呼,要他带我去部队,他是在长沙国民党部队里搞无线电的。”就算不从军,政府也会来征壮丁,再加上家里经济不景气,人口多,也许当兵是自己将来的一条生路,抱着这个愿望,投入了国民革命军。高庄文对这一段历史刻骨铭心:“1942年阳历7月,我父亲送我到十垅山,和父亲告别的时候,我平生看到父亲第一次流泪。”自古征战几人回,高先生说从来没见过父亲流过眼泪。高先生的父亲曾经在国民党部队当过兵,是一位深明大义之人,他深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道理。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民党作为正面战场主力军,对日军进行了有力的还击。多少优秀中国青年怀着舍生取义、矢志报国、生死与共的理想投入到这场举世瞩目的抗日战争中,用他们的生命和血泪谱写了一段悲壮的历史。“我们湖南是第九战区,我们是第四军,军长:张德能,张发奎的侄子,师长:薛旭,是薛岳的弟弟。打仗苦呀,没有水喝,没有饭吃,睡在地上,打了一年多,打了败仗,逃到江西去了”国民党第4军系张发奎粤军部队,抗日战争成为了蒋介石中央军的一支劲旅。第4军划入第九战区后,薛岳安插了大量亲信,包括自己的弟弟,张发奎的侄子张德能。薛岳希望第4军能像第10军那样打出荣誉,不料事与愿违,用人不当。长沙第四次会战彻底失败,以后再无建树[2]。

(三)撤退江西

长沙沦陷后,国军只得往日军进攻较薄弱的江西方向撤退。江西山高地广、地势易守难攻,与湖南接壤。高庄文讲述道:“我们经过了很多地方,从秦岭走到江西。共军也往江西退。有一次,遇到了共军,打了一下子,一看都是中国人就不打了。”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为主的正面战场相配合的战略夹击是中国对抗日军的显著特点。国共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高庄文在江西时只能等待新的转机。

(四)辗转南京

高庄文在江西时接到一个去南京接新兵的机会,因为其有亲属在南京,所以他选择留在了南京。正如他所说:“部队派人去南京接新兵,队长打算派我去。1947年6月到南京,在江西的时候我就给他通过信,我叔叔当时是空军参谋学校办公室主任。我到南京几个月后,我叔叔就调到上海当新闻处处长去了。我在南京时开始学习英文。”他在南京实现了第二次生命轨迹的转变,他的命运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五)东撤台湾

十九世纪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日本统治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于1945年二战结束后回到祖国的怀抱。在这种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国内各民主党派理当顺应历史潮流,共同建立一个和平、统一、民主的新中国。国民党出于自私的政党利益,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反共内战。国民党由于领导无方,最终失败而只得退守台湾。正如高庄文所说:“1949年6月,学校的书记通知我们撤退。王寿民打电话给我叔叔,王寿民是空军副总司令,叫我叔叔到南京来。他到空军学校来了,我与他见了面。他给我们处长说情让我回家,说老家的人很想我。我们处长说,在这个非常时期任何人都不能走,我没走成。校长通知,本校官兵一律不得离开本岗位,校长命令全体迁往台湾。我们全体人员一起坐火车去上海,到了上海坐船去台湾,那里有船在等我们,是空军供用司令部为我们准备的,一条船可坐一千多人(通舱),自带行李,躺在船板上睡,吃饭,船走了二十几个小时,安全到达台湾。”高庄文在南京的命运便随着国民党在中国大陆地位的变化而改变。从南京撤退台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使他的生命轨迹发生了第三次转变。

(六)漂泊生涯

1949年5月20日,国民党在台湾颁布《台湾地区紧急令》,宣布在全台湾实施戒严,台湾处于“战时动员姿态”[3]。从此,去台士兵与大陆的亲人只能隔海相望,而大陆亲人也只能扼腕叹息。在高度戒严的状态下他不能回家,并且他唯一的亲人,其叔叔在去台后一年多就因病去世,这对他在台湾的生涯无疑是重大的打击。正如他所说:“部队到台湾三年我就退役了,就找工作,我找到一家报馆。从部队退役没有什么补贴,一切都得靠自己,我想回家,可回不了,我想到通过出国的方式回家。”他既要生存,又想回家;既要作长期打算,又要等待时机。高先生在秘鲁边工作边读书,他非常清楚,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难以在国外生存。“后来我又回到台湾的报馆,又看报纸,美国纽约一家中文报招报馆人员,去美国要担保人,那时找不到担保人,我叔叔死了,后来找了一个光复大陆委员会做秘书的长沙人做担保,我就去美国了。”在秘鲁的工作经历为他去美国打下了基础。他没有放弃学习,并不断努力改变自己使自己能在国外生存下去。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在海外华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七)回归故里

二战结束后,中美两国对立二十二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发生了改变,高庄文可以从美国回国探亲了。比起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回大陆的时间整整早了十年。正如他所说:“1976年我就开始写信回家,1977年就回国了。我那时想起要回国了,一夜都睡不着。”高庄文在1977年5月回到了老家夏村,从1942年到1977年,离家整整三十五年。“我死后你们要把我葬在我爹娘身边。”高先生自1942年离开家乡,再也没有见过父亲和母亲。高先生自1977年以后曾多次回国,他告诉笔者,他在海外,十分想念父母及家乡的亲人,并时刻从电视、报纸关注家乡的变化,他在谈及父母时会不禁失声痛哭。

高庄文身居美国,经常替在台的老兵给大陆的亲属转信,寄钱,并替他们看望在大陆的亲属。虽然有的老兵通过其它国家转信回大陆,但有的几十年音信全无。骨肉分离,亲情阻断,让海峡两岸的亲人望穿了秋水。1987年10月15日,国民党中常委通过决议:“凡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亲等以内的亲属者,可以赴大陆探亲。”两岸封闭40年之久的大门轰然打开,台湾亲人归家的脚步几乎踏平了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4]。

如今,台湾老兵终于盼来了拨云见日的青天。当他们能踏上大陆家乡这片热土时,却已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许多亲人早已离开人世。近些年来,中国大陆对台湾老兵越来越关注,他们可以回大陆安家落户,许多台湾老兵得以在有生之年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有着共同的血缘,共同的生活习俗,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心理素质,共同的民族气节。两岸人民不仅有责任共同终结敌对局面,抚平历史创伤,而且只要两岸同胞坚定信心,携手迸进,抓住历史机遇,祖国和平统一复兴之伟业必将实现。

三、用生命历程理论对台湾老兵的剖析

生命历程理论侧重于研究剧烈的社会变迁对个人社会生活与发展的显著影响,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做是更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同样一组生命事件,如果排序不同,对一个人生命历程的影响也会截然不同。把高庄文这些生命事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了他与同龄群体具有相同经历的生命历程。以下将台湾老兵高庄文的生命事件纳入到生命历程理论研究范式中,以四个核心原理剖析之:

(1)高庄文的生活时空。高庄文出生于1927,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高庄文生长于这样一种历史环境下,就决定了他及他们这一代人与和平年代的人将有不同的命运和安排。如果不是战争时期,高庄文也许就不会离开家乡参加国民军。总之,生活的时空不同,他的生命历程就会完全不同。

(2)高庄文的个人能动性。战乱时期,个体命运瞬息万变。高庄文抗日参军,是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必须选择的道路。高庄文选择留在南京,使他有机会成会蒋介石直系部队的一员。国民党战败后,高庄文想留在大陆,正如他回忆说“我们处长说,在这个非常时期任何人都不能走,我没走成。”因处于非常时期,社会关系不抵大势所趋、帮不了他,上级的命令迫使他前往台湾。在台湾退役后,高庄文为了生存必须重新选择新的生活方式,以适应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他想念亲人,想回故里,但是“战时状态”让他的愿望难以实现。可是英语的学习不仅让他有了语言沟通能力,而且让他有更开阔的视野。他辗转秘鲁、最后定居美国,转道寻求早日回到故乡的机会,最终比他人提早十年实现自己的愿望。高庄文的个人能动性使他一次次改变其生命历程,他的实例印证了生命历程理论中的许多规律。生命事件发生的轨迹或先后次序,以及生命事件之间的过渡关系,是生命历程理论研究的基本主题。

(3)高庄文相互联系的生活。高庄文生活在一个重视家族礼仪与人情的传统家庭,这种家族文化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一生。高庄文原本在老家过着一种简单的家庭生活,由于外寇入侵,正值青春年少的他只得投身于救国救亡的洪流之中。高庄文抗日参军是由其家族内部的一个亲属引荐,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把他带入国民党军队中。国民党战败时,由于他归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他也就得随同这个群体离开大陆驻守台湾。尽管他请求任处长的叔叔帮助说情、让他回老家,也无济于事。曾给与他多方支持的叔叔因病去世,这使他更加想念故乡和亲人。纵观高庄文的人生,他的家人、亲戚、朋友对其生命历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高庄文生活的时间性。高庄文与众多同龄人一样,国难当头,他们风华正茂,理当救国救亡。如果当年高庄文不是处于青春时期,而是处于老年或幼年时期,抗日的生命历程可能就没有。高庄文去台湾时才二十二岁,如果不是年青,可能就不会离开部队,也许他只能与其它台湾老兵一样留守台湾,他也就不会辗转去海外寻找一条曲线回家的道路。

[1]李强,邓建伟,晓筝.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与方法[J].社会学研究,1999,(6).

[2]马正健.长沙大会战内幕全解密第[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3]张春英.海峡两岸关系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4]于秀.台湾老兵——口述实录,我在台湾四十年[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5]包蕾萍.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探析[J].社会学研究,2005,(4).

2011-05-03

罗小红(1969-),女,湖南益阳人,硕士。

猜你喜欢

老兵历程生命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老兵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