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学中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2011-08-15张茹涛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13期
关键词:政治课马克思主义政治

张茹涛

(兰州三中,甘肃 兰州 730030)

思想政治教学中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张茹涛

(兰州三中,甘肃 兰州 730030)

思想政治教学;意识形态教育;困境;出路

G416

A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观念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占领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可能的应对策略。

1 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

意识形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和核心。因此,将意识形态教育贯穿于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全过程就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主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但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意识形态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 意识形态教育的外部困境:意识形态淡化

社会的发展始终伴随意识形态的对抗与冲突,这是由意识形态本身具有的维护、批判与教化功能决定的。只要有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共生共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就不会停止。但不同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会有不同形态与特点。20世纪中叶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呈现出新态势,其主要表现是“意识形态的淡化”思潮与“西化”、“分化”战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推进,其实质与目的在于消解人们思想中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观,确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至尊”地位[1]。这种意识形态的淡化,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淡化,是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化。这一主张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

从理论上讲,意识形态的淡化是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其主要目的是淡化、消除马克思主义,这在西方政治思潮中居于重要地位,并逐渐形成了一套淡化意识形态论的完备形态。从马克斯·韦伯、卡尔·曼海姆认为的“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导致意识形态的衰落”到丹尼尔·贝尔和弗兰西斯·福山的“意识形态终结论”,他们的思想都试图证明一个观点,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理想必然在现代社会中衰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较量中必然会失败。这些政治思潮对社会主义国家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冲击。

1.2 意识形态教育的内部困境:集体漠视

思想政治课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国课”,是“中国第一大课”。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和设置均经教育部审定,各学校均采用统一模式教学。然而,笔者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仍存在以下问题。

(1)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任务重,其付出得不到学生的公正评价和认可,社会和其他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学不理解甚至存在很多误解。思想政治课教师处于被轻视、被忽视的边缘化状态,进而丧失教学积极性。

(2)绝大多数学生仅把思想政治课当作“副课”,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也有少部分学生用逃课、看小说,甚至睡觉、玩游戏、上网等消极方式应对思想政治学习,导致思想政治课在抄笔记、背笔记、考笔记、扔笔记的恶性循环中结束,甚至是以开卷考试的方式结束课程。

(3)国内外一切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攻击,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把青年一代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中引开,使之接受西方价值观念,以此摧毁青年一代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从而对西方文化形成依附和推崇心理。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对西方生活方式十分崇拜,读“洋”书,看“洋”片,过“洋”节,吃“洋”餐,一切以“洋”为荣,这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重危机。而思想政治教学却很难扭转这种局面,这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意识形态教育只有融入实际生活,才能发挥其效用。

(4)同其他专业课相比,学校主管部门对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称晋升、考核、进修学习没有相应的制度支持和保证,“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普遍存在。

由此造成学校在极端重要口号下的例行化忽视,学生在毕业证压力下的有口无心,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繁重教学任务逼迫下的低水平重复和简单敷衍。并且这种现象在各个学校普遍存在。

2 加强思想政治教学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

在新的历史时期,采用简单灌输的方法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已被淘汰。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思想也越来越解放、越来越活跃。因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2.1 校方切实加强对意识形态教育的领导

只有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抵制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在学校的主导地位。笔者认为,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党委和行政领导要加强自身修养,带头学习践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和“八荣八耻”。领导干部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水平不高或不重视是造成当下漠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原因。

其次,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目前,师生意志薄弱、思想空虚,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种种困惑和疑虑,甚至从封建迷信或其他消极思想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原因在于学习不够。所以,学校党组织必须抓好师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活动,应形成校党委、中层干部、教师和学生3个层次、4个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组织格局[2]。最后,严守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学校的舆论宣传、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和网络管理等各项工作都是学校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正气的主要途径,既要坚决贯彻“双百”方针,又决不允许出现资产阶级自由化或其他不健康思想,一经发现,立即制止,追究责任。

2.2 用科学方法论统摄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和政治理论学习是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多年来,思想政治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环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思想政治教学所投入的社会成本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现状并不成正比,与教师的付出和学生的要求也不符。因此,思想政治教学改革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要在方法论的自觉方面多做文章,多下功夫,要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当代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意义,从意识形态特点和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特殊地位,突显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说明我党执政的历史意义和卓越成就。

2.3 着力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任何执政党的合法性都取决于民众的认同、支持和信赖程度,不断建立和强化合法性信仰的过程也就是理想信念的教育过程。因为任何统治都企图唤醒并维持对其的合法性信仰。邓小平将其论述为:人民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与西方政党政治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建立在我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之上。思想政治教学的关键不在于告诉学生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而在于强化学生对于我党执政理念的价值认同、执政能力的思想认同及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认同[3]。这不仅是我党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而且符合我国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下进一步改革开放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以共产主义为目标,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4 意识形态教育要遵循“三贴近”原则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客体,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学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及变化趋势,关注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意识形态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和迫切需要理解和解答的思想政治问题入手,调动学生主动性,通过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方式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学生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

[1]侯惠勤.冲突与整合——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石书臣.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统一[J].探索,2003(3):82~83.

[3]华章琳,蔡萍.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7(4):173~176.

1671-1246(2011)13-0023-02

猜你喜欢

政治课马克思主义政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