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2011-08-15游晓慧
游晓慧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5)
浅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游晓慧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5)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文化;职业意识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兴国战略“培养一大批职业技术劳动者”的重要阵地,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建设、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支持和社会需要的前提下,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仍存在问题,如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较低,专业认识不足,职业意识模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而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职业教育的任务是通过系统且完整的教育、培养、引导和训练,使学生成为特定职业岗位适用的专门技术劳动者。只有从激发学生职业兴趣,培养学生职业思想入手,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中等职业教育质量。
1 职业养成教育中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围绕社会医疗卫生发展需要,以突出人才职业性、岗位适用性、具体工作应用性来开展、实施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并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由于中等卫生学校学生的特定性(特有的层次性特点、群体性特点及学生家庭背景等),人们普遍将学生基础较差作为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因素、心理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深刻影响,忽视了有效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兴趣、效果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且医疗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职业岗位技能水平,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教改实验和与医疗用人单位大量针对性访谈,发现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在学生职业养成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包括以下3方面。
1.1 学生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导致缺乏学习动力
(1)对职业教育认识不正确而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学习兴趣不高。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延续了应试教育的学习观点,错误地认为当前学习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把学习和职业发展相联系,因而学习态度不端正;另一方面,隔断了知识掌握与解决实际问题间的联系,由于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生活常识和社会实践经验,往往把学习(特别是专业理论课学习)独立于社会生活之外,没有将实际生活与将来工作相联系,使学习变得空洞而枯燥,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动力。
(2)对自我能力认识不足而产生自卑和畏难心理。由于部分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不突出,因而对自身学习能力失去了信心,产生了自卑心理,养成了遇到问题就回避的不良学习习惯。特别是对于从未接触过的职业技能训练,畏难心理更为突出。
(3)对自我成功的认识不足而丧失自信心。由于长期处于学习群体的劣势地位,在横向比较中没有或者很少有成功体验,所以就主动放弃了在纵向比较中客观地看待自身进步的机会,失去了自我鼓励的动力。最终导致在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学习中丧失自信心。
1.2 传统课程设置导致学生难以进入职业情景
目前中等卫生学校课程设置,在学习内容上,普遍存在“大而全”问题,即简单套用大专课程体系而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及社会需要。在学习方法上,一是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不善于对学习进行总结,所以总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二是由于教学过程缺乏良好的职业工作氛围和直观性体验,学生很难形成新的学习思路,给技能学习带来一定难度。同时,由于中等卫生学校生源是初中生,他们年龄较小,独立性和适应性较差,社会角色定位较困难,也必然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进入职业情景。
1.3 考核体系不完善
传统考核模式往往存在衡量标准简单,考核手段机械、单一,考查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在教学过程中,直接表现为技能培养标准不明确、职业目标模糊,从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用浓厚的职业教育文化氛围消除学生厌学情绪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因此,树立新的育人理念,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环境,增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由于社会不认可职业教育,使人们认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成绩较差学生的无奈选择。培养学生职业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社会的不认可使他们存在自卑心理。因此,应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创造更多的实践和展示机会。职业教育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尊重劳动,崇尚创造;技能为先,注重实践;知行并重,生涯发展;面向人人,尊重个性;与时俱进,兼容并重。这就要求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知识与职业岗位需要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把专业知识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把综合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规范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把具体操作训练与职业岗位标准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把实验实训指导与职业岗位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职业氛围;把临床知识教学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把实验实训教室建设与职业岗位情景相结合,让学生尽早熟悉职业环境;把日常教学组织与职业岗位工作开展相结合,使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
3 通过职业素养展示激发学生职业技能学习兴趣
整洁的服装、洁白的燕帽、轻盈的步伐、亲切的语言、甜美的微笑、规范的操作是人们对白衣天使——护士的职业形象定位。每一个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心目中有美丽的职业形象,而怎样成为白衣天使,是他们渴望了解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护生进行护士日常礼仪训练,从护士穿着、发型、化妆到站、坐、行姿等严格按照护士礼仪标准进行,让护生首先从外表上感受职业文化氛围。要坚持不断地引导,使学生逐渐养成上课积极学习,下课主动练习站姿、走姿、坐姿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习惯,逐步使护士行为规范成为护生的自觉行动,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职业文化氛围。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正确引导是实施针对性教育的关键。针对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和“被认可欲”,选拔礼仪、规范良好的学生,利用学前教育专业素养教育主题月等活动以节目形式展示给全体学生及其家长,让学生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培养职业自豪感。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学生都在掌声中肯定自我,在鼓励中获得自信,在认可中提升兴趣,在成功中收获快乐。让更多学生家长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才能使职业教育得到更多支持;让更多学生在职业教育中肯定自我,发展自我,才能使职业教育拥有强大发展动力;让更多用人单位接收职业学校学生,才能使职业教育获得强大生命力。
4 以科学、完善的职业技能培养模式保证学生职业成长
职业意识的培养、职业观念的树立以及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高,需要渐变的、长期的培养过程,而感受职业氛围,熟悉职业环境,激发职业兴趣,进入职业角色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所以,构建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保障体系,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职业养成日常化、规范化、规律化,把校园职业文化建设制度化、具体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从职业化上开展,职业学习用职业兴趣推动”的问题。
要实现这样的理想目标,就要把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系统化建设作为突破点,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以职业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岗位工作服务对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新生入学教育重点强化第一职业印象,本着“确立认识、转变观念、进入角色”原则,体现“三个
突出”:突出职业形象的树立,突出职业情景的感受,突出职业向往的培养,营造全景式职业学习氛围。在学习课程的设置和整体安排上本着“基础知识够用、思维方式职业、操作技能强化”原则,依据现代护理最新发展和需要,不断加大职业技能课程和操作实训课程比例,逐步构建职业化的全程式体验教学体系。在教学和教学评价过程中本着“规范、统一、客观、科学”原则,以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和护理专业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标准,突出卫生职业教育的完整性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针对性。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中本着“提高兴趣、锻炼能力、综合发展、感受进步”原则,以综合素质课程选修和职业素养培训活动为抓手,以护士职业技能比赛为推动,为学生创造职业能力培养提供自主性、多维度成长空间。在新模式实践中,学生提高了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兴趣和热情,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有了显著提升,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归属感有了明显提高。综上所述,用浓厚的职业文化氛围影响学生,用职业风采展示激发学生兴趣,以科学、完善的职业技能培养模式为学生职业养成提供保证,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要。
G71
A
1671-1246(2011)01-00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