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区规范化管理模式在门诊输液中心的应用

2011-08-15王彩虹林蔼云李九菊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4期
关键词:分区输液护士

阎 霞,王彩虹,林蔼云,李九菊

(张掖市人民医院,甘肃 张掖 734000)

分区规范化管理模式在门诊输液中心的应用

阎 霞,王彩虹,林蔼云,李九菊

(张掖市人民医院,甘肃 张掖 734000)

目的 针对门诊输液病人数量逐年增加而原输液区域设置及管理滞后的现状,持续改进输液中心的护理质量,保证输液安全。方法 分析存在的护理风险,采取分区划片护理管理模式及相应的操作流程、人员分工,实行区域责任护士的分层使用和管理。结果 工作秩序及治疗环境井然有序,降低护理风险的同时也使输液病人的综合满意度提高。结论 通过对静脉输液过程工作程序、输液区域的划分与构建,对输液病人根据用药种类进行分区护理和观察,符合门诊输液病人的特点和用药观察的要求,建立科学的护理安全管理系统,既能保障病人的输液安全,又为输液病人提供更具个性化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此模式符合“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护理内涵。

分区规范化管理模式;输液中心;输液安全

综合医院的门诊输液中心具有病人多、输液量大、时段性强、病人流动快、病种杂、用药种类多、护士少的特点,国内不少医院的门诊输液室均存在人满为患的现象[1]。近年来,门诊输液病人数量逐年增加,2010年,我院门诊年输液病人近9万人次,护理安全隐患及风险也随之增大。我院根据《甘肃省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评审标准》对输液室管理的要求,分析存在的护理风险,持续改进输液中心护理质量,自2009年10月起采取分区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已初见成效,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区域设置不能满足需求

我院门诊输液中心建于2003年,现有输液椅130张,观察床位12张,设立分诊区、治疗室、留观室、成人输液室和儿童输液大厅。随着近几年病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布局、设施、空间设置均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1.2 对输液病人不能进行重点划分

由于区域设置的局限,我院将输液病人只划分为成人、儿童2类,没有根据病情、用药种类进行分流,不利于输液过程的重点观察和处理。

1.3 护士职责不明确

护士排班分为分诊班、治疗(配药)班、成人班和小儿班。成人班和小儿班次中静脉穿刺和巡回职责不明确,护士忙于静脉穿刺,在输液过程中无专人负责巡回及更换液体,病人液体输完后由家属围在治疗室窗口找护士或病人直接提着输液瓶找护士,输液大厅秩序较乱,这些都经常引发病人的不满。

1.4 用药后观察制度落实不到位,输液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巡回不到位,输液过程中病人病情是否变化、是否出现输液反应、滴速等情况基本处于失控状态,特别是在高危药物的使用及易过敏药物的观察方面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1.5 护士素质参差不齐,工作不够严谨

个别护士工作不够严谨,对输液滴速的调控不重视,存在儿童、老年病人输液速度过快的现象;在输液时,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经常发生药物漏输现象;对新药信息了解不够,对用药后需重点观察的内容等知识欠缺;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

2 输液中心实行分区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方法

2.1 合理设置区域

在现有条件下对输液室重新布局,依据所输药物的种类将输液大厅分为A、B、C 3个区域,并做醒目标志,便于识别。

2.1.1 A区 A区为小儿高危药物输注区域,离治疗室及抢救室较近,区域附近有氧气及急救药品,走道通畅,主要安置输注青霉素、头孢类、氨茶碱、酚妥拉明等高敏高危药、新药或有特殊要求的药物而需要护士重点观察的患儿。

2.1.2 B区 B区为小儿普通药输注区域,主要安置除输注高敏高危等药物以外的一般药物的患儿。

2.1.3 C区 C区为成人普通药输注区域,此区位于成人输液室门外,主要安置输注普通药物的成年病人。

2.1.4 成人输液室 成人输液室主要安置输注青霉素、头孢类、氨茶碱、酚妥拉明等高敏高危药、新药或有特殊要求的药物,需要重点观察的成年病人。

2.1.5 留观室 凡病情较重的病人(包括成人和儿童)、年老体弱的输液病人均安置在留观室重点观察。

2.1.6 发热病人输液留观室 我院专门设置了发热病人输液留

观室,以便对发热病人进行隔离与进一步的确诊。

2.2 规范操作流程

2.2.1 评估核对、确认分区 接待区分诊护士对病人客观资料(一般情况、病情、药物特性)进行评估核对,确认分区,如属于A区的病人,将标示有“A”的红色小条别在该病人的输液卡上(B、C区不做标示),同时指导病人进入相应区域。

2.2.2 强化告知、正确安置 分诊护士将病人的药物、输液卡交给治疗(配药)护士,由治疗(配药)护士将药液配置完毕后,由输液区域的护士在静脉穿刺前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该药物的作用、分区标志的意义,完成穿刺操作后,引导病人在相应区域内进行输液。

2.2.3 重点标示、全程管理 静脉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易过敏药物时,在输液瓶上贴上用红色笔标示的药名;静脉使用细胞毒化、心血管系统药物时,应挂好重点药物警示标志,加强巡视和观察。对高危药品、特殊用药的病人实行全程管理,配药护士将氨茶碱、酚妥拉明等高危药品的续加液体单独放置,更换时由配药班与巡回班护士直接进行交接,避免实习护生擅自更换,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滴速和随时观察病情,进行全程管理。

2.2.4 全程巡视、确保安全 在病人输液过程中,由各区域巡回护士主动巡视,针对不同区域的用药特点和病人情况进行重点观察,合理控制滴速,及时更换液体并进行保健知识宣传。

(1)对首次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的病人,重点观察用药过程中病人的皮肤有无瘙痒、皮疹症状,神志及面色有无改变,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尽早发现问题以便及时处理。

(2)对年幼或年老病人,由于其各项生理功能不全或有不同程度衰退,如果输液速度过快,往往容易导致心力衰竭等现象的发生。此时,护士应该采取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告知病人及其家属控制输液速度的原因及输液速度过快的危害性,并对这类病人重点观察。

(3)对使用特殊药物,如氨茶碱、喹诺酮类药物的病人,输液前护士要熟悉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使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药物用量的换算和对老年病人用药剂量的限制以及药物的滴速对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严格掌握滴速和使用方法,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3 加强护理管理

2.3.1 灵活排班,科学调配现有人员 根据区域风险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员,将有经验、穿刺技术好的护士安排在A区和B区,可以有效保证穿刺的成功率,而C区就可以采用新老护士搭配排班的方式。调整班次,增加10:00~14:00高峰段的护士人数;新增各区域巡回班班次,修订各班次的工作流程,明确各班护士的职责和分工,增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2.3.2 强化质控,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 选拔素质高、能力强的护士担任片区责任组长,既可以充分发挥护理骨干在临床护理方面经验丰富的优势,又能承担起对本组其他低年资护士进行具体落实指导、督促检查等质量控制的责任。建立区域责任组长对责任护士、护士长对责任组长的层级考核,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同时与绩效分配结合,形成长效的激励机制。

2.3.3 落实“呼应式”、“双要素”查对制度 输液中心病人流动性大,护士每天面对的几乎都是“新面孔”,因此严格执行各环节的查对制度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护士对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我们着力在接诊、穿刺、更换液体等每一个环节落实护患“呼应式”查对制度,即询问病人全名时,需确认病人有具体回应,由病人说出自己的姓名,如无法回答需由病人家属代为回答确认;要求使用病人的姓名、年龄或性别作为病人身份核对的要素,从而确保输液治疗过程准确无误,保证每一位病人的用药安全。

2.3.4 加强“三基三严”培训,确保输液安全 加强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规范不同药物在小儿各年龄段及成人尤其是老年病人的输液滴速范围,强化用药告知及健康教育的落实,并使之形成输液中心常规的培训考核内容。整理制作输液中心常用输注药物注意事项的展板并悬挂于治疗室,方便护士随时查找学习,保证输液用药安全。

3 结果

3.1 降低了护理风险

由于分工明确,岗位责任制得以落实,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能自觉地按照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进行操作,输液滴速控制合理,输液过程的管理得到加强,用药后观察制度、交接班制度、呼应式查对制度等核心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落实。自开展该模式以来,尽管输液病人持续增加,但未发生各类差错事故,无一例病人投诉,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

3.2 工作秩序及治疗环境有所改善

分区划片后,各区域都有专职责任护士进行巡回、观察、更换液体及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对所管辖区域输液病人的输注药物种类、数量做到心中有数,无需病人家属到治疗窗口询问,走动人员减少,整个输液大厅井然有序,这样既方便了护士工作,又为输液病人提供了安全有序的治疗环境。

3.3 输液病人的综合满意度提高

2010年,我院门诊输液病人人数较2009年增加了30%,病人对输液环境、需求帮助、处理及时性、穿刺成功率、综合满意度等各项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2009年,综合满意度达98.6%。

4 讨论

4.1 分区划片护理管理模式是运用护理程序对输液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体现

分区划片护理管理模式既重视对病人整体的评估,又为输液病人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用药护理和病情观察,使护理工作方式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4.2 分区划片护理管理模式符合“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内涵要求

分区划片护理管理模式与卫生部要求的整体护理责任包干模式相吻合,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采取临床护士护理病人责任制,使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病人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体现了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内涵。护士根据分工和职责对输液病人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有利于其提高工作质量,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

4.3 分区划片护理管理模式是系统理论的应用和体现

护士长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病人的数量,采用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的护士人力配置方法,并依据岗位职责、工作量和专业技术要求等要素实施护士人力调配和弹性排班。统筹安排护士人力,分层次使用护士,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既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又有效地缩短了输液高峰期病人的等候时间。

4.4 分区划片护理管理模式是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和体现

由于输液治疗存在已知和未知的风险因素,因此护理安全要始终贯穿于整个输液过程。严格掌握输液药品的适应证,了解各种药物的用量、用法、滴速以及病人的过敏史,严格遵守查对制度,都是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输液中心的护士由于工作繁忙,环境相对嘈杂,操作重复性大,往往会出现反应性疲劳、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造成惯性认知偏差的可能性增大,就会增加操作失误率。因此,分区划片护理管理使护士的工作范围相对缩小,护理的病人相对集中,职责更加明确,这样能够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和慎独性,便于护士主动观察、询问病人情况,及时了解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和用药反应,有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增强了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感,从而确保了护理安全,减少了护患纠纷。

通过对静脉输液过程工作程序的分解划分,建立科学的护理安全管理系统[2]。对输液区域进行的划分与构建,对输液病人根据用药种类进行的分区护理和观察,符合门诊输液病人的特点和用药观察的要求,旨在为输液病人提供更具个性化的责任制整体护理,达到以简便的手段、简洁的操作环节,获取最佳护理服务的效果,促使输液中心的护理工作从简单地完成输液工作转化为对病人全方位、全身心的优质护理服务。

[1]刘绚丽,镇艳.门诊输液室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131~133.

[2]季晓鹏,王志红,陈亚华.国外护理安全管理经验与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58~59.

R193

B

1671-1246(2011)24-0133-03

猜你喜欢

分区输液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浪莎 分区而治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