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归化和异化的视角反思动物习语的翻译

2011-08-15唐利芹吉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吉林四平136000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习语英汉归化

唐利芹(吉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吉林四平136000)

从归化和异化的视角反思动物习语的翻译

唐利芹
(吉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吉林四平136000)

由于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动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就可能出现差异。因此,在翻译动物习语时,不能望文生义,应该根据所给的语境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才能正确理解动物习语的涵义,领悟异国文化内涵。从跨文化的角度,对包含动物名称的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现象加以剖析,试图说明归化和异化在文化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归化;异化;动物习语;翻译

动物词汇是人类数千年来在与动物的接触中,经过长期的驯化和观察,创造发展起来的,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但是,由于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背景,导致人们对许多动物产生的联想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是否能够处理好与动物相关的习语的翻译,已经成为英语翻译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分别从归化与异化的内涵、从归化的视角反思动物习语的翻译和从异化的视角反思动物习语的翻译三个方面,来探讨动物习语的翻译策略。

一、归化与异化的内涵

1813年,德国著名学者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 cher)在《论翻译方法》中曾指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施莱尔马赫的这一说法打破了传统翻译中直译和意译的分法,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借用了施莱尔马赫的这两种翻译方法,把前者称为归化翻译法(domestication),后者称为异化翻译法(foreignization)。韦努蒂提出的归化主要是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让读者靠近作者;异化则是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让作者靠近读者。因此,所谓“归化”翻译主要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反对引入新的表达法,使语言本土化;“异化”翻译则是指在翻译中,保留原文中语言的方式,输入新的表达法。

二、从归化的视角反思动物习语的翻译

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他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手段,译文和原文之间应该实现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在形式和文化方面,译者应在译文中纳入目的语语言和文化规范。另外他强调说译者应重视读者阅读后的反应,在表达方式上,译者应该让译文自然、流畅、通顺。同时,我们应当客观的对待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词汇、语义空缺等现象,避免产生文化冲突,以便达到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

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没有必要或根本无法用异化的方法来保留源语言的表达方式或无法找到相互对应的表达时,译者就可以采用归化的方法,结合当时的语境把源语的涵义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由于动物习语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因此想要实现功能对等,即让英汉两个民族都能领会到异国习语的独特文化内涵,译者应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例如,在英语中狮子(lion)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asmajestic as a lion如老虎一般威风,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one should not twist the lion’s tail老虎的屁股摸不得,beard the lion in den虎口拔牙。在翻译这些与lion相关的习语时,译者应该用归化的方法把lion译为“老虎”,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虎”才是森林中真正的百兽之王,而不是狮子。并且中国人习惯用“虎”来表达一个人的勇敢和凶猛。于是就出现了象“虎视眈眈、放虎归山、谈虎色变、如虎添翼”等一系列成语。由于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有些英语习语,在汉译时无法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语言形式,这时译者只能用汉语的表达形式翻译出其内涵,并且尽量使译文贴近原文。例如:在英语中喜鹊(magpie)的实际喻义是“唠叨,饶舌”,所以在习语as talkative asmagpie中,magpie与汉语中指称意义对应的“喜鹊”的涵义不同。喜鹊在汉语中是与“喜事、吉利、运气”相联系的。汉语中能够找到的效果上对应而又具有汉语文化色彩的动物就是“麻雀”。虽然这两个词的指称意义不同,但给人的联想意义是相等的。所以这个习语可归化译为:象麻雀一样爱唠叨。还有在英语中马horse表示力气大,能吃苦耐劳,于是有关于马的一些习语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牛),a willing horse(老黄牛),work like a horse(像牛一样干活)。在翻译这些与马相关的英语习语时,需要用归化法把“马”译为“牛”,这是由于英国早期是用马耕地,中国是用牛耕地,两者的文化内涵是完全相同的,即力气大,能吃苦耐劳。

归化翻译策略的优势在于能使译语读者“喜闻乐见”,容易接受。采用归化翻译法正是基于英汉两种文化明显的特异性,用带有译语文化色彩的词语来表达原语含义,从而使译语和原语保持最大限度的等值。

三、从异化的视角反思动物习语的翻译

由于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独特性,因此译者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并且在译文中尽可能的保留原语中存在的异域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以便达到“文化传真”的目的。在翻译实践中,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就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译者在译文中应尽量保留其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也许原语中的比喻、形象对目的语的读者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是由于它处于一定的语境中,或者具有明显的民族、地方特色,因此在翻译时也应尽可能保留。如在英语中,猫头鹰(owl)被当作智慧的象征。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猫头鹰通常是非常严肃、很有头脑的动物,不仅禽兽间的争端要猫头鹰来裁判,而且在紧要关头,也要找猫头鹰求救。因此,有习语as wise as an owl(象猫头鹰一样的聪明),grave as an owl(神情严肃,板起脸孔),take the owl(生气、发火),as drunk as a boiled owl(烂醉如泥)等。这些不是汉语中现有的相似的习语所能取代的,因为中国人对猫头鹰的看法就有很大的不同,人们害怕看到猫头鹰或听到它的叫声,认为碰上它,就要倒霉。于是汉语中有“夜猫子进宅”这种说法,意味着这家厄运将至,而“夜猫子”就是猫头鹰。另外,英语习语go to law for a sheep,you lose a cow有人把它译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两种表达法看似相似,实际上并不完全等同。因为该英语习语除了表示“得不偿失”的喻义外,还表示为了小事打官司,结果打输了,反而蒙受了更大的损失,这充分反映了西方民族惯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风俗文化习惯。而这些意思在中文谚语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中根本无法找到。因此应该用异化法把这个习语翻译为“为一只羊打官司,却损失了一头牛”,更易于被读者理解并接受。还有下面一些例子:bullmarket牛市,play cat and mouse with猫捉老鼠游戏,a bird’s eye view鸟瞰,If you don’t enter a tiger’s den,you can’t get his cubs不入虎穴,焉得虎仔,the frog in the well井底之蛙,stir up a hornet’s nest捅马蜂窝,catwalk猫步,crocodile’s tear鳄鱼眼泪,ostrich policy驼鸟政策,a dark horse一匹黑马,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这些都是用异化的方法翻译的动物习语。

通过异化的翻译策略来翻译原语,读者就能从译文里接触和领会异国文化中新颖的话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和丰富多彩的词语。在全球化成为势不可挡趋势的今天,更多的中国读者盼望能够读到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学作品,并且希望从中了解异国文化的风采。总之,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交流的功能在翻译中变得越来越强大,在翻译时适当增加异化的翻译策略,对词语的丰富、本土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对外来文化的坦然接受大有帮助。

可以说,异化还是归化,不是一个孰是孰非的问题,而是一个“度”的把握,是译者在忠实于翻译原则的前提下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的问题。随着文化的外部环境和内涵发生变化,译者应及时地审时度势,适当把握调整这个“度”。一方面,在英汉两种文化和语言中,存在很多不谋而合的经典名句和习惯用语。例如,汉语中有“猫哭耗子假慈悲”的成语,如果把它翻译成“The cat cries over the rat’s death to show its sympathy”,就会让西方人感到一头雾水,莫名其妙。但是英语里的确存在与之相对应的表达方式“shed crocodile tears”。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译者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即用一种语言中特定的词语和句子来表达另一种语言中与之对等的含义,这样可以使译文读起来更加地道、生动,更能够贴近读者。另一方面,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是相对缓慢的,而存在的差异却是绝对的、巨大的,因此这为异化翻译策略的使用提供了可行的依据。例如,汉语中有许多词语都是异化的产物——“牛市”(bull market),“种子选手”(seeded player),“一匹黑马”(a dark horse)等,它们在汉语中已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被广大的中国读者所接受,并得到广泛的使用。

综上所述,英汉语言中的动物习语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体现出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动物习语时,不能把它简单地看做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即把一种文化内涵转移到另一种文化内涵中去。所以,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不仅要掌握动物习语的表面涵义,而且还要了解其深层次的涵义——文化内涵,充分挖掘英汉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合理运用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只有这样,译者才能忠实地表现英语中动物习语的真正内涵,让读者充分了解异国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1]陈婧燕.英汉有关动物习语表达的文化内涵及翻译[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蒋磊.英汉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3).

[4]刘白.英汉动物习语翻译原则及方法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5]庄国卫.中英动物习语文化内涵比较与翻译[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责任编辑:林凡)

Abstract:Because of different national thought style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the same animalmay deliver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Therefore,when it comes to translating animal idioms,we should think it over and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ose animal idioms and master its foreign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s,instead of translating them literally.From the aspect of cross-culture,the article analyzes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animal idioms, trying to illustrate that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ural translation.

Key words: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animal idiom;translation

Reflection of Translating Animal Idiom s from Aspect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TANG Li-qin
(Depart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Jilin 136000,China)

H315.9

A

1008—7974(2011)03—0055—03

2010—08—12

唐利芹(1976-),女,山东阳谷县人,吉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讲师,英语语言学硕士。

猜你喜欢

习语英汉归化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英汉量词分类及语法与表意功能的对比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