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011-08-15孙世伟鞍山市委党校辽宁鞍山114000
孙世伟(鞍山市委党校,辽宁鞍山114000)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孙世伟
(鞍山市委党校,辽宁鞍山114000)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最具独特性格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艺术风格是以自然为宗,飘逸豪放,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独具特色。他的诗裁体多样,题材广泛,并且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的一生,把禀赋所具有的自信、天真、狂傲、仗义等情性发挥得淋漓尽致,酣畅自如,同代诗人不可与之相比。
李白;诗歌;艺术特色;性格特征
唐代是我国诗歌繁荣发展的时代,产生了不少杰出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在众多的诗峰当中,李白可说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座,人们不仅要称他为诗人,而且要尊称他“诗仙”。杜甫在《寄李白二十韵》中写道“昔年有狂客,号为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泻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这既是对其人的评价,也是对其诗的肯定,又是对李白诗歌的后世影响做了预言。那么,李白的诗学风格,艺术特色是怎样的呢?本文就此进行分析研究。
一、以自然为宗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歌,确如王世贞指出,是以自然为宗的。顾名思义,王氏所说的“宗”,无疑包含着李白对中国诗歌自然美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崇尚。读李白的诗歌,我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有这样的感觉,除了激情的奔泻,愤不可遏的呐喊,大起大落的跳跃,光怪陆离的闪烁之外,更趋于一种自然的化境。大体而言,他用典自然,把儒家的进取精神典型化;他抒意自然,把道家逍遥精神时代化;他写境自然,把佛家空寂精神形象化;他造语自然,把乐府民歌精神具体化。如在《古风(一)》中有诗云“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歇邻。”表明了他对清新自然的歌颂,也表明了自己欲效孔子删述垂辉。所以,这种儒家的进取精神在其诗歌中具有了典型化特征。在《蜀道难》中他有诗云“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传说仙人常乘白鹿,这样蜀道的自然风光在其笔下就赋予了道家的精神。在《韵语阳秋》中“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问语前后际,始知金仙妙。”我们知道李白是跌宕不羁的,是钟情于花酒风月的,可是他对佛对禅却有独到见解。正如诗中所说,人生就是一场梦,如风火般腾转变化,假假真真。佛教原本讲“空”,可是李白却将其形象化了。此外无论在其《行路难》还是《长干行》等乐府名篇中他都积极吸收民歌的精华,既富于乐感又长于变化语出自然,是民歌精神的具体化。
二、豪放飘逸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豪放飘逸,如白居易所说“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与元九书》)又如杜甫曾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句。李白的豪放源于他大言为美的夸饰,大胆的想象加之仗义的豪情。他的飘逸则源于他独具匠心的修辞。
(一)以“大言”为美的夸饰
世传宋玉写有《大言赋》和《小言赋》,特意把事物放大或缩小,而李白所追求的大言之美,固然与其所生活的时代有关,但是作为一种诗学境界,他对自然意象的摄取,对现实世界的描摹,对人生社会的透视,都有着天分极高的处理功夫。夸大则宏伟壮丽奇特无比,缩小则泥丸脱手神妙天成。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的“三千尺”可谓艺术的放大但这种夸张有生活的真实为基础,既出人意料,又合乎艺术的真实。《结袜子》中“感君恩重汗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在这里李白把鲜明的对比与大胆的夸张相结合,加大艺术的反差,从内容上起突出强调的作用,从形式上形成一种不对称美。他把“三杯”与“五岳”的轻重作对比,又拿君恩之重与为之付命的“鸿毛轻”作比较。看来,李白诗的气度由夸张的修辞可见一斑。正是这种夸张的修辞,增添了他的诗的豪放飘逸。
(二)超乎寻常的想象
李白的想象可谓与众不同,无论是天上人间抑或幽冥地府,所描写的无不闪动着特异,这种特异是那样的大气,大气之中又让人如踏浮云,飘然神驰。无论是那蜀道“可以横绝”的“鸟道”,“地崩山捱壮士死”的“天梯石栈”,“百步九折”的“岩峦”,还是那让人高不可攀的“巨峰”及来自“九天”的飞流直下的瀑布无一不抒发他气吞五岳四海的胸怀,从而达到渲泄情感表现自我的效果。他诗中的形象,无论现实与虚幻可以说都是超越时空的,将现实与梦境,人间与仙界鬼域打成一片,这些形象不再是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主观的外化,如“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我见楼船在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司马将军歌》)且看李白又是星光流彩,又是电闪雷鸣,并把闪电想象为倚天神剑,那翻江倒海之势又有多少是现实中来,不都是诗人伟大的想象么?所以说他的这些大气的想象,让他的诗读起来充满豪侠之气,又让人如临梦境,如入仙界,倍感飘逸。
(三)生动鲜活的比拟
他的比喻与拟人是造成他诗风豪放飘逸的主要因素。李白诗歌的比喻和拟人常与匪夷所思的奇诡想象相结合,具有生动、新鲜、不落俗套的特点。如他在《古朗月行》中有诗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仙李白,从小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一个“呼”字,活脱脱地画出了儿童时期兴奋雀跃的神态。一个“疑”字,又展示了他勤于思索的习惯,决非等闲之辈。而所呼所疑的“白玉盘”和“瑶台镜”既表现了圆月的形状,又写出了它清亮照人的光芒,这是形似。人们总是把月亮看作美好神奇之物,此时,李白所用作比喻的“白玉盘”和“瑶台镜”,不就是既美好又神奇吗?从而,达到了神似的境界,这种境界得益于他奇特的比喻。
在《劳劳亭》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里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风人格化,从而使离别之苦、之无奈跃然纸上。明明自已想留住友人,却不说出,而是让春风之多愁善感来表达离情,这春风又何常不是诗人自身的物化啊!其实像这样生动而形象的比喻、拟人,在李白的诗中可谓俯拾既是,李白正是通过运用自己独特的比喻与拟人,使自己的诗境扩大了,大到可以自由呐喊、吞吐五岳、气壮山河。也正是这种比喻与拟人的运用给他的诗罩上了一层轻纱,使人观之如飘然物外的仙人。所以说他独特的比喻与拟人是形成他诗风豪放飘逸的主要因素。
三、不同体裁、题裁的艺术特色
(一)不同体裁上的艺术特色
1.雄奇奔放的乐府、歌行
李白才情横溢,豪放不羁,其乐府歌行似之。李白的乐府、歌行能综合乐府杂体和楚辞的长处而富于变化。如在《艺苑厄言》四卷中有这样的评述,“太白古乐府,窈冥惝恍,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然自是太白乐府。”又有《唐宋评理醇》云:“白诗天才纵逸,至于培古,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人空,随风变灭,诚可谓怪伟奇绝者矣。”李白的乐府确实成就极高,从他的一首乐府名作《行路难(一)》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点。韦应时在《李诗纬》卷一中,评价此诗是“太白纵作失意之声,亦必气概轩昂,若杜子则不然。”这一方面说出了李白乐府诗的雄奇奔放,另一方面说出了他在诗风上与杜甫的不同,此言评之极当!
2.明快、俊逸的五绝、七绝
李白的五言绝句,有一种明快格调,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无尽的情思韵味。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一首写片刻超然意趣的佳作。一人独坐时的寂寞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感受到与自然相亲近的温暖,人与山刹那间灵性相通、浑然一体了。诗人将这种心领神会的感受信口说出,仿佛毫不费力,但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冥会中,似有未曾说出且不必说出的无限情思在其中。情思也只是灵心一闪的感悟,蕴含却委曲深长,这便形成了李白五绝的明快,含蓄蕴藉的独特风格。
李白的七言绝句,具有俊逸且不拘一格的特点。首先,作为抒情小诗的绝句,最忌字重、意重以及其他形式的重复,但李白在一些诗里,却存在着字重、意重。如:“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这些重复不仅婉转且含义深刻。其次,绝句要求韵调谐合,意境统一。李白写的一些绝句中,打破了这种成规,却取得了意外的效果,使诗歌别有风韵和情趣,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如:“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祗今唯有鹧鸪飞”(《越中览古》)一般转折都在第三句,而此诗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急急收煞,使全诗余味无穷。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无论是“一叫一回肠一断”的婉转,还是“半轮山月”“如花的春殿”都体现李白的七绝不拘一格,而这种不拘一格在其诗的字里行间,无不让人感到俊朗飘逸。
3.一语贯之的律诗
李白诗集中律诗较少,七律更少。他并非不能作合辙押韵的律诗,但因性格不羁,不愿受声律拘束,故他所作的诗,常有破出格律之处。《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过黄鹤楼时由眼前之景即兴而发,此诗开口雄伟,脱落雕饰。前半首别是一律,后半首则为古绝,登台而望,一气呵成,所感至深!再看一首五律《江夏别宋之悌》“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此诗读响一般,正如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一中所评“太白‘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达夫‘功名千里外,心事一杯中’似皆从瘦抱之‘悲生千里外,恨起一杯中’来。而达夫较厚,太白较逸,并未易轩轾。这就是李白律诗的特点,既有其独特的风韵,又绝不受于拘束,不落窠臼。乃一气呵成之神品!
(二)不同题材上的艺术特色
1.气势磅礴、细腻秀美的山水诗
李白的山水诗是一种极其外向,有着雄浑力量的、气势磅礴的阳刚之作。李白的一生是飘泊的,是游历的。所以,他占尽了中国名山名水之风流,成就了他的一大批精美的山水诗,并且他的山水诗有其自身的灵魂。李白的山水诗在心灵的细腻程度上不如其它山水诗人,然而,这不是缺点,而恰是他自己的特点,从这一角度来说,他的确开创了山水诗的又一先河。但是并不是说李白就没有写的细腻秀美的山水诗,他的诗《访戴天道士七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依二三松。”这首诗让我们看到李白山水诗的另一面,秀美清丽细腻之微,便体现的淋漓尽致。李白是一位一直在完全地表现自我的诗人,他执着地追求理想,即使在失意之时,也强烈地表达他的安社稷济苍生之心。他的寻仙访道决不是一种简单的隐退,而是在寻求片刻宁静时的一种有目的的等待。因此,可以说李白的山水诗,是大气中带有细腻,“鲁莽”中不乏思想。
2.雄浑、凄怆的边塞诗
李白的边塞诗具有苍凉雄浑、悲壮凄婉的诗风。他的边塞诗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很多已经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佳句。如《关山月》、《塞下曲六首之一》、《从军行》、《独不见》。在这些诗作中既有描写边塞风光的,也有描写边塞将士战斗生活的。在写边塞风光上他讲求意象层次性,《关山月》一首中,由近及远。《塞下曲》一首中也很注重视觉的层次性,即由清晰到模糊;在意象的选择上,多用冷声调事物来突显环境的恶劣。在《太原早秋》一首中他选取了“落芳”、“霜威”、“云断”等几个意象,给人一种凄冷的感觉。李白的边塞诗很注意对环境气氛进行渲染,如在《独不见》中他借助寒风声和凄冷的月色来渲染一种孤独的境况,最后用独自一人流泪的场面结尾,悲伤的场景得到突显,深化了主题。因此说李白是善于用水墨写大意,以最简练的笔墨,传边塞风光之神韵。
3.细腻精确、刻画传神的女性诗
李白的女性诗细致入微,刻画传神,善于把时间与空间,内在与自然有机而完美的结合。李白写下了大量的女性诗,它们成为李白诗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李白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代表。他的诗中女性形象有农村姑娘、女中豪杰、妓女、思妇和弃妇等,其中描写最多也最成功的是思妇的形象。《荆州歌》“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缫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在这首诗中李白抓住了思妇在长久的睹物思人的自然心理,写正在家中缫丝的思妇,由茧成蛾想到麦子成熟,又由麦子的成熟,这一空间上的客观事物联想到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中的丈夫的处境,在这一连串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中,既有时间的流动对人物心理的冲击和改变,又有空间的变化对人物情感的震动和牵引,而这一切又都集中在思夫的女人一个人身上,这就使这首诗情感的真实性和情感的震撼力得到强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女性诗的艺术特点:细腻中更含细致,精微中不乏精确,并且在时间与空间的处理上恰到好处!
4.“月我合一”的咏月诗
“月既是我,我既是月”,生活与命运融通。把李白的咏月诗单拿出来,一是因为月是中国人文中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中国文学也和月结下了不解之缘。二是因为李白的咏月诗在其诗歌中成就极大。椐葛景春先生统计,李白现存的诗中涉及咏月的诗有三百八十二首,占其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八。他不像有的诗人那样对着清澈如水的月无病呻吟,或故作高深状,哼哼呀呀让人酸牙,而是把月与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命运融为一体,使月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因此,读来决无矫揉造作之气。李白从来不直呼月亮为月,如《初月》一首中他称作“玉蟾”,不仅如此,在他的很多咏月诗作中对月都有不同的称呼,如叫作“金魄”、“圆光”、“圆影”、“玉钩”、“破镜”等等,据统计有多达四百九十九个不同称呼,这是李白咏月诗的独特之处。李白的咏月诗不单写月,还经常把“人”介入,写二者的关系,如“山月随人归”,“暂伴月将影”等类似诗句中,不是月伴人,便是人伴月,写出了人与月的亲密关系。李白的咏月诗是把生活与命运相融通的,如《静夜思》中那床前的月光让人思乡,《古朗月行》中儿时对月的幻想,《把酒问月》中对人生无常的质疑。这些都是很生活化的,都与诗人的命运不可分离。
最著名的,最有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李白词条,在简单叙述了他的生平后,这样写道“诗歌现存九百多首,内容丰富,他的思想混杂有儒、道两家,不满于社会政治的黑暗,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具有积极昂扬的精神。《古风》五十九首批判朝政弊端,愤慨贤能不得展其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着重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他的诗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想象奇特丰富,语言流畅,明郎自然。有的诗歌还富于民歌气息,杰出诗作大都是雄健奔放的七言古诗和清新隽永的绝句……”这既是对李白贡献的肯定又是对其诗歌的艺术的高度概括。
[1]葛景春.李白诗选[M].上海: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出版社,1996.
[2]瞿蜕国.李白集校注(上,下)朱金城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宋)宋敏求.曾巩.李白文集[M].四川:巴蜀书社,1997.
[4]安旗.李白传[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5]乔象钟.李白论[M].济南:齐鲁书社,2002.
[6]裴斐.李白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7]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1.
[8]邓实.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M].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文章)
I207.22
A
1008—7974(2011)03—0043—04
2010—12—07
孙世伟(1982-),吉林通化人,辽宁省鞍山市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