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杰斐逊以农立国思想研究

2011-08-15姜红韩山师范学院政法系广东潮州521041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杰斐逊制造业农业

姜红(韩山师范学院政法系,广东潮州521041)

杰斐逊以农立国思想研究

姜红
(韩山师范学院政法系,广东潮州521041)

《1787年宪法》为美国的联邦制度和国家体制奠定了基石,也为美国独立后的国家确定了大方向。但具体走什么样的道路,它并没有规定。于是,在美国的精英人物领导美国人民探索本国现代化道路的早期发生了著名的汉杰之争。汉密尔顿主张仿效正在发展新型制造业的英国,在北美再造一个工商业繁荣的新国家,以工立国;而杰斐逊则主张打破欧洲的旧制度,把工业留给欧洲,走发展独立自耕农的农业道路,在美国建立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以农立国。双方为此还在政治、外交、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人们所熟知的,在政治上共和党人打败了联邦党人;在思想上杰斐逊的激进民主主义战胜了汉密尔顿的保守极权主义;但在经济上,杰斐逊政府却继承了汉密尔顿的大部分政策,甚至走得更远。本文就试图从汉杰之争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杰斐逊的以农立国思想。

杰斐逊;农业立国;农学派

一、杰斐逊以农立国思想的成因

一些学者认为杰斐逊以农立国思想的产生是因为他长期居住在农村,农村生活限制了他的眼界,在他的视野中,是一副小农的世界和他们漫居乡野的田园诗般的图景。此话有一定的道理。杰斐逊于1743年4月出生于弗吉尼亚沙德韦尔一个种植园主家庭。1767年,他继承父业开始在蒙特塞洛经营自己的种植园,此后除间断出外奉职,一直居住在这里。当时的蒙特塞洛濒临边疆,乡村的朴实民风、农民生活的安闲自得、弗吉尼亚的优美田园风光,使他终身对这片土地充满眷恋,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在1780年至1784年对故乡弗吉尼亚作了长期考察之后,写了一本描绘本州自然、地理、风土人情、社会概貌的著作,这就是有名的《弗吉尼亚纪事》。在这本书中,杰斐逊描述了他对美国未来社会的构想。他写道:“在土地上劳作的人民是上帝的选民,如果上帝曾有过特选子民的话,上帝是他们的胸怀能容纳他特有的丰富和纯真的美德,只要我们尚有土地耕作,让我们千万不要再希望看到我们的公民拥挤在工作台旁或是摇动纺纱杆!……让我们的工场仍设在欧洲吧!最好把粮食和材料运送给那里的工人,而不让那些工人来找寻粮食和材料,从而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原则也一同带来。”②当然,仅仅用他的生活环境来作为他以农立国思想的成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其他方面的原因。

首先,杰斐逊的建国主张无疑是以重农主义思想基础的。作为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人文主义学者,杰斐逊也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信奉理性,崇尚科学,对政治、哲学、法律和自然科学的各门知识都有浓厚的兴趣,曾广泛阅读过魁奈、杜尔阁、古尔内等人的著作。当然,杰斐逊也仔细阅读过亚当·斯密的著作,并认为“斯密的《国富论》是经济学中最好的著作”。但他的经济观却始终未能冲破重农主义的桎梏,直到晚年他还在一封信中写道:“最能增加国民财富的是可以诱发农民勤劳的大量未开垦土地呢,还是制造业?应主要考虑这一事实:农民在土地上劳动,由于土地的自然力会增加大量东西。每播一粒小麦到地里,就会长出20、30倍的小麦。而用于制造业的劳动却不会增加新东西,几磅亚麻在他们手中只能生产出及各本尼威特的花边。”③这段话显然是对重农学派“纯产品”理论的通俗解释。

其次,与汉密尔顿的经济学家身份相比,杰斐逊则是一个纯粹的政治家。他的思想及行为多是从政治角度出发的,因此杰斐逊的以农立国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维护公共道德和民主政体为目的的。在他看来,在自由土地上劳作的农民具备特有的高尚与纯真的道德,不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没有耕种土地的广大民众道德败坏的先例。一个国家农民和其他公民之间的比例可视为衡量腐败程度的良好晴雨表。如果美国像欧洲那样兴办制造业和发展城市,就会像欧洲一样腐败和相互吞食,民主共和制度也将受到威胁。他认为工匠是罪恶的勾引者,一个国家的自由会因而被完全推翻。工人对厂主的依赖往往会产生奴隶性和贪财心理,扼杀道德的萌芽,并为野心家的阴谋准备何时工具。尤其是那些城市中的暴民,“对于纯洁的政府,又如脓疮对健康的身体一样”④。因此,他主张美国宁可不兴办制造业,也要尽量避免可怕的结局。这完全是一个政治家的忧虑。

当然,杰斐逊之所以主张把美国建成一个农业国家,还与他特别强调美国有广大土地这一与欧洲不同的自然条件有关。他认为欧洲制造业的兴起主要是由于土地有限而人口过多,欧洲的政治经济学家之所以把兴办制造业作为其原则,是因为在欧洲,土地或已被开垦或被禁止开垦,因而从事制造业成为养活过剩人口不容选择的必然之举;美国的情况则不同,西部广大的土地可容大量人口与劳力,因为完全可能不必发展制造业。可见,对制造业起因的误解和对美国特殊自然条件的强调,也是杰斐逊主张以农立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杰斐逊以农立国的评价

由于杰斐逊极力主张建立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国家,一些学者便认为他主张的农业是自然条件下的落后小农经济。这显然是对杰斐逊以农立国思想的误解。杰斐逊所主张的以农立国与传统意义的小农经济是有很大差别的。杰斐逊所主张的农业是以近代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以改进农业技术为手段,与世界市场向利息的商品性农业。这已不是传统的旧农业观,而是一种新的农业观。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杰斐逊主张建立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农民土地制度。在《独立宣言》发表后不久,他在一封信中写道,土地完全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这是我长期以来所坚持的主张,在我看来,经过阅读我所能够找到的相当多的法律文献,我已经不短的坚定了这一点。尽管他所主张的是以农民自主经营为特征的小农经济,而不是使用雇佣劳动的资本主义大农业,但在土地所有权上,而这已没有什么区别。在商品经济的分化作用下,尤其是在美国特殊历史条件下,这种小农或小农场经济恰恰是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特点和过渡形式。

其次,杰斐逊积极主张改进技术,用科学方法经营农业。从青年时代起,他就热衷于各种农业试验,并留下了一本厚厚的《园艺手册》,上面记载着他长期从事农业耕作试验的数据和资料。它不但积极引进农作物新的品种,推广保持地力的轮作方法,还发明和改进了多种农机具,他还被美国和欧洲各地的农业协会聘为会员。1800年,他首次当选总统后,实行“节俭政府”政策,并加大力度进行西部开发,还担任美国农业协会会长一职。以上这些足以说明,杰斐逊不愧为美国农业革命的开拓者和先驱者。

最后,从总体上看,杰斐逊主张建立面向市场的商品农业,而不是自然经济下的自给自足农业。1783年3月,他在给华盛顿的信中指出,现在世界已经商品化了,美国不可能与世隔绝。因为,美国公民对某些曾禁止他们使用的工业品越来越喜好。而且,从美国的防卫来看,也迫使美国从这一财富与力量的现有资源中取得尽可能多的份额。

可见,杰斐逊主张的农业并不是自然经济下的落后小农经济,而是代表了农业经济新趋向的商业性农业。

当然,我们还应当注意的是,杰斐逊是美国具有超人睿智的精英人物。他在工业社会刚刚兴起的时候便注意到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同时,杰斐逊所主张的自由农民土地私有是符合美国历史发展的趋势的。当时,美国广大领土的开发,使以农立国成为可能。这也是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起步阶段。此后,它逐渐向农业资本主义大农场阶段过渡。1800年,杰斐逊当选总统后,实行节俭政府和开发西部的政策,也使他的农业国的主张部分得到实行,并为以后美国西部土地的开发及分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1863年林肯颁布的《宅地法》,从这一点上来讲,可以毫不夸张的把杰斐逊说成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道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当然,无论杰斐逊的以农立国思想对美国历史发展做出多大贡献,有一点不容质疑的是杰斐逊的以农立国思想是不利于美国工商业的发展的,是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这个前提下,尽量客观公正的去评价之。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杰斐逊当选总统以后,逐渐的对其以农业立国思想进行了修正,甚至走得更远。如制定更高的关税,成立美国第二银行,开创了美国保护制度,大兴制造业,并且推行了大规模扩张领土的政策,这实际上也就是对自己以农立国思想的否定。

三、杰斐逊对以农立国思想的修正

显然,杰斐逊的以农立国思想是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杰斐逊建国初仍坚持其以农立国思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杰斐逊的以农立国思想也日益显现其弊端。杰斐逊也开始逐步修正其以农立国思想,最终实现了共和党人联邦党人的合流,确立了美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不可逆转的方向。

杰斐逊坚持以农立国思想在联邦党人执政时期主要体现在他对汉密尔顿工业的反对上。汉密尔顿被任命为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之后,先后向国会提交了几个关于发展国家工业的报告,但由于立场不同,施政方针不同,这些报告无一例外的遭到了以杰斐逊为首的南方种植园主的反对。为了偿还国债,汉密尔顿于1790年1月9日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公共信用的第一份报告》,主张国家按国债的票面价值偿债,甚至给与6%的利息。这立刻遭到南方种植园主的反对,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债券几经转手,已经落入了北部城镇的投机者之手,这些人将因此大发不义之财。杰斐逊是坚决反对国债报告的,但考虑到“加入一案被否决,联邦在目前阶段将有解体的危险”,最终采取了合作的态度,劝说南部议员撤销反对票,式国债一案得以通过。条件是在10年后把首都迁到波托马克河畔。1790年12月,汉密尔顿在才向国会提交《关于银行的报告》和《关于公共信用的第二份报告》。主张设立联邦银行建立由国家控制的金融体制和由国家建立一种正常的税收制度,征收国家税和消费税。但杰斐逊认为建立银行的法案旨在建立一个小中政府的少数货币利益集团,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场注入小农并不会带来什么好处;银行设在城市,市民在纸币仍有价值时可将其兑换成金银,而远离城市的乡村居民则无法做到这一点,而扩大税收则是对农民的盘剥。因此,杰斐逊及美国的“宪法之父”麦迪逊极力反对这两项法案。它们甚至上书华盛顿总统,要求严格解释宪法问题,最终报告还是由总统签字生效。最后,汉密尔顿又向国会提出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这比前几份报告对美国更有意义,但可惜的是,在杰斐逊为首扥安放种植园主和北方商业资产阶级的反对下,未能在国会通过。通过以上实例,可见此时的杰斐逊人是坚定的以农立国思想的拥护者。

1800年,杰斐逊第一次当选总统,这被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节俭政府与鼓励农业是杰斐逊政府的两大支柱政策,二者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节俭政府是为了减少政府开支,减轻农业的负担,以利于更好的服务于农业。在杰斐逊的直接领导下,联邦政府机构大幅度消减,仅财政部就消减500多人,除英法外,驻外使团均被撤除。陆军有3500人减至2500人,海军只保留13艘快速舰,其余船只均改坐商船出售,使财政支出减至1802年的100多万,实现了杰斐逊建立“节俭政府”的主张。⑤为了鼓励农业,杰斐逊政府撤销了国产税和消费税等税收,只把关税作为兰邦收入的主要来源。他虽然在1801年的国会的一个年度咨文中,把农业制造业、商业和航海业并成为繁荣经济的“四个支柱”,但其经济政策的重点显然仍放在农业上,认为农业仍是对人民最有用的职业。西进政策也是杰斐逊政府的主要政策。杰斐逊执政时期,先后同法国和西班牙进行谈判,并成功的于1803年从拿破仑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纳地区,成立庞大的自由帝国。可见,此时杰斐逊政府的经济中心仍是农业,其以农立国思想并未发生多大改变。

1805年第二次当选总统是杰斐逊从以农立国向以工立国思想转变的转折点。这是当时主观和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主观上讲,杰斐逊思想有所转变时期不可或缺的条件。联邦党人执政时期,厌倦了官场生活的杰斐逊回到了他的蒙特塞洛种植园,重新开始了其向往的农村生活。其间,他除了进行轮作生产之外,还研制了新的农业科技,发明新农具,实验新品种,使他的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为了补贴家计,杰斐逊与经营农业之外,还开办了一个小型的制钉厂,并在办厂的过程中同银行进行了接触。通过亲身参与商业和制造业,杰斐逊的经济观念发生了微妙变化,对制造业已不像先前那样厌恶和反感。当然,此时杰斐逊的思想转变还并非根本性的。客观上,1807年禁运法案的实施迫使杰斐逊政府开始鼓励发展制造业。杰斐逊执政期间,正是拿破仑战争时期,拿破仑的大陆封锁和英国的反封锁,也把大洋彼岸卷了进去,1806年6月,美舰“切萨比克”号遭英海军袭击。1807年,杰斐逊实行“禁运法案”,企图借机把制造业拒于国门之外,但禁运给美国航海和渔业带来了很大影响;出口从1807年的1.08亿美元降到1808年约2243万美元,同期的进口从1.38亿美元降到5699万美元,新英格兰商人所受打击尤大,仅纽约一地就有20多个商行破产,有1200多人因负债入狱。1808年东部各港口约有3万海员失业,与之相关的产业的失业人数达10万以上。甚至农业本身也受到影响,因出口受阻粮食价格下跌,非成的小美价格从1807年12月的1蒲式耳1.33美元降至1808年的不足1美元,烟草从每100镑6.75美元降至3.25美元⑥。另一方面,禁运法案却促使美国国内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因为禁运使进口急剧减少,国内工业品价格上涨,迫使并刺激了商业资本向制造业的转移,增加了在制造业中的投资。据加勒廷统计,1810年时北部各州已有玻璃厂522家,年加工玻璃496.7万平方英尺。全国制造业发展到842家,年产值在1000万美元之上⑦。总之,禁运一方面暴露了美国经济结构问题,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发展制造业的必要。从而迫使杰斐逊重新审查其以农立国思想。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杰斐逊在其最后一片国情咨文中表示:“为非正义的好战国所造成的我国对外贸易的停顿以及由此造成的我国公民的损失和牺牲,成为目前人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我们被迫面临的这一形势,迫使我们把一部分力量和资金用于国内制造业和交通的改进。这一转变的范围正与日俱增。”这篇年度咨文表明,杰斐逊的思想和政策,在1807年实行禁运之后发生了重要转变,杰斐逊的以农立国向汉密尔顿的以工立国回归。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及其路线,经过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三届政府,最终得以在美国确立,应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方向。

小结

总之,我们应客观评价杰斐逊的以农立国思想,即不能拔高把他描绘成多么美好的社会制度。它毕竟是一种落伍于时代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同时,也不能贬低它,把它同传统的小农自然经济等同起来。同时,也要对杰斐逊的人格魅力,这种勇于抛弃落后过时的旧有社会意识接受符合时代潮流的意识的精神表示钦佩。

注释:

①刘祚昌:《杰斐逊传》,第356页。

②梅里尔·彼得森:《托马斯·杰斐逊著作选集》,第290页。

③同上,第1340页。

④同上,第237页。

⑤柯蒂斯·内托斯:《1775年至1815年国民经济的形成》,第319页。转引自张少华著《美国早期现代化的两条道路之争》,第150页。

⑥柯蒂斯·内托斯:《1775年至1815年国民经济的形成》,第328页。转引自何顺果著《美国史通论》,第90页。

⑦梅里尔·彼得森编:《杰斐逊著作选集》,第548页。

(责任编辑:卞实)

F091.32

A

1008—7974(2011)03—0034—04

2010—12—20

姜红(1978-),吉林辽源人,韩山师范学院政法系,历史学在读博士。

猜你喜欢

杰斐逊制造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美国的诞生(十一)·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
不接待副总统的小旅馆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