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R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2011-08-15董金权甘琴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协作虚拟现实

董金权,甘琴

(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VR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董金权,甘琴

(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能有效解决当前大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面临的现实制约,大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承载力,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变革。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有混合教学、协作教学、情境教学和超现实环境教学四种模式。

虚拟现实(VR)技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是实施虚拟实践教学的基本技术支撑。它是指“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1]将虚拟现实技术(VR)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完美结合,通过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运用多种传感器和可视化设备,将视觉、听觉、触觉等作用于学习主体(学生),使学习主体融入到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去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及对环境进行控制,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员,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可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能有效解决当前大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面临的现实制约,大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承载力,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变革。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有混合教学、协作教学、情境教学和超现实环境教学四种模式。

一、混合教学

混合教学模式是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构建虚拟实践教学课堂,并将其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其内涵是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支持服务系统和学习环境的混合。一个有效的混合学习计划“应该包含以下一个或多个维度:混合离线和在线的学习,混合自定步调的学习和协作学习,混合结构化学习和非结构化学习,混合传统知识内容和最新内容,混合学习、实践和绩效支持。”[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这种混合实践教学模式,包括以下要素:一是混合虚拟实践教学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以及传统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在虚拟现实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的虚拟环境中进行;传统教学则指发生在传统现实环境中的离线学习。虚拟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可形成一种复合式教学方式,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二是混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涵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五门课程。该五门课程之间是有机联系的,我们可以通过虚拟实践教学社区实现五门课程之间的有机整合。三是混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虚拟实践教学可以实现多种载体包括录像、光盘、互联网材料、电子邮件、聊天工具、FAQ、微博等;在混合多种载体的同时,混合学习强调混合各种资源,以实现资源的多样化,方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四是混合结构化教学与非结构化教学。结构化教学如“课程学习”,而非结构化教学例如“小组讨论”“BBS论坛”等。通过虚拟教学和传统教学,可结构化教学和非结构化教学有机结合。五是混合同步学习和异步学习。虚拟教学可以根据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的不同选择同步或异步来进行。虚拟实践教学可以实现在同一时间所有学生同步学习和讨论,也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进行自定步调的学习,它是完全基于个人学习需求的、自我控制学习步调的个性化学习。

二、协作教学

协作教学模式指通过采用相互协作的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教学模式。协作教学模式能使每个学习者通过合作互助,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可以“在减轻学习焦虑、促进交流、加强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者的自信、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还能营造积极的课堂情感气氛,又能照顾到学习者个人,尤其是害羞、胆怯、内向的学习者能够有更多交流的机会。”[3]在协作教学模式中,老师更多的作用是“设计者”、“向导”、“咨询者”和“监控者”,老师要做好协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设计、协作学习的组织方式设计。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讲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章内容时,学生一般都比较关注当前中日关系问题。基于此,教师可设计与此相关的讨论专题,帮助他们正确理解中日关系的历史、现实以及未来走向,引导学生合理表达爱国情感。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协作学习过程中与每一个小组的讨论,从这点而言,教师必须同时也是协作小组中的一位学习者。

在协作学习中成员间的协作可以“竞争、辨论、合作、角色扮演”[4]等方式实现。竞争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可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学习成果最及时的在协作学习小组中发布,在解决协作小组面对的课题时,学生更可以将寻找到的最佳方案即时发布到小组中,进而促成小组中的讨论和交流。在面对待解决的问题时,这是学习者相互竞争最有时效性的方式。多个协作者在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时,可以进行解决方案的讨论、对习得成果进行交流、对各自学习进程相互监督,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学习者的观点可以互相补充。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互相促进,培养协作意识。在协作小组面对同一问题时,成员可及时将个体的意见通过群信息的方式发布,从而引发进一步的辩论,在协作小组相互的辩论过程中,形成开放式的答案,引发学习者更深入的学习与探讨。辩论模式基于教学相长的道理,即在辩论的过程中听取别人讲解问题后自己对问题也会有新的体会和理解。学习者相互之间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并可互相转换。该种模式基于教学相长的道理,即为别人讲解问题时自己对问题也会有新的体会和理解。角色扮演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虚拟网络环境下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作教学是多向互动的,它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课程资源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这不仅是一个认知、理解和接受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体会、感知和审美的过程。在多向互动中实现思维、智慧的交流与碰撞,在共享性、合作性、交往性的学习活动中共同建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法。”[5]情境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这里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境”。教学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教师能否在教学提供这种情境密切相关。这也正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精髓所在。虚拟现实技术可在教学中虚构出一个逼真的情境,使学生真正成为虚拟环境的参与者与虚拟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实现学生的仿真临场化,学生可以忘记周围环境的干扰而沉浸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可以实现变被动式接受学习为主动式自主学习的历史性突破;使学生直观地观察仿真于现实的虚拟景象,将“虚实两极就被有机统一起来,进入一个物与神游的澄明之界”[6];虚拟实践教学能够以其交互性课程目录以及动态视频、三维图画、多种语言、声音等相结合的虚拟环境,能够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非常适合当前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能够明显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一边学习,一边娱乐”的学习平台,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情境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情境教学”和“扮演体会情境教学”两种方式实现。实物演示情境教学,就是通过实物模型来演示具体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貌。比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关于继承爱国传统章节时,可以通过三维图画与动态视频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更为有效地激发民族自豪感。扮演体会情境教学是指通过创设虚拟情境,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产生体验。比如可以在虚拟情境中,让学生扮演成老人,让其体会老人生活的不便与艰辛,从而激发学生尊老意识。再如让学生扮演成危重病人,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珍贵,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等。不仅如此,虚拟实践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摆脱地域、空间的限制,有效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的制约。如可以通过在计算机网络上虚拟“实践基地”,校方及学生就能大量节约为建立实践基地而付出的高额费用,以及避免为实际参观浪费掉许多的路程时间与精力,而照样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应有的感受。虽然“实践基地”是虚拟的,但“体验”不是虚拟而是真实的,所以同样能够达到真实参观一样的教学目的。

四、超现实环境教学

尽管虚拟实践教学仍以客观现实性为出发点,但已不再局限于以往实体环境中的经验本身,它可以超越现实:可以再现无法重复的历史,让人们身临其境地回到一个无法回去的时代;还可以把现实中无法呈现的抽象概念和理论形象化地表现出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现实生活中无法显现、再现或实现的事物、现象的理解和认识的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超现实环境教学模式。

首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再现在教师的教学素材里无法观察到的事件,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感性学习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事件的本质,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讲授鸦片战争后西方殖主义者对近代中国的侵略这一历史事实时,有些大学生可能对西方殖民国家侵略中国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晰。要达致对这一事件的本质认识,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那段历史事件,全方位地还原历史场景,全面呈现西方野蛮的殖民侵略给近代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阻碍,以历史图片、视音频资料、三维动画等多种载体从多种感官刺激和加深学生对那段历史知识的了解与认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懂得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这一深刻的道理。

其次,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动画虚拟现实的能力,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另一个应用是,能够把教学中的抽象概念、理论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使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直观化、形象化,给学生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枯燥晦涩的理论知识,把握概念和理论的实质。比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关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时,很多学生就觉得很枯燥,很抽象,也很难理解。关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马克思说:“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7]对于如何理解“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很多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其实对于该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掷硬币”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和接受:每掷一块硬币,硬币落地静止后是正面还是反面朝上都是偶然的,这是偶然性;可随着掷的次数越来越多,硬币落地静止后正面或反面朝上的概率就越来越接近50%,这是“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即必然性,由此又很直观地理解了“偶然性总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这一理论。

[1]石教英.虚拟现实技术以实用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5.

[2]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3]Haworth,A.InterPersonal Meanings in Small Group Classroom Interaction a Young Child’s Discoursal Journey.Linguistiecs and Edueation,11(3):179-212.

[4]王春蕾.协作学习策略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2(8):21-24.

[5]张新强.虚拟现实系统与语文情境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1998(3):37-40.

[6]章铸,吴志坚.论虚拟实践——对赛博空间主客体关系的哲学探析[J].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6.

[7]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

本文系安徽省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基于VR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研究(2009sk537)”以及安徽省教研项目“基于VR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研究(2008jyxm287)”的成果。

G642.4

A

1008—7974(2011)05—0106—03

2011—02—25

董金权(1976-),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甘琴(1978-),女,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优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

卞实)

猜你喜欢

理论课协作虚拟现实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协作
HTC斥资千万美元入股虚拟现实设备商WEVR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