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的实验探索
2011-12-27李宛悦杨波
李宛悦,杨波
(1.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吉林通化134002;2.北华大学外语学院,吉林吉林132000)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的实验探索
李宛悦1,杨波2
(1.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吉林通化134002;2.北华大学外语学院,吉林吉林132000)
国家基础教育新课改对高师外语教学提出了新挑战。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就是从转变教学理念入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英语素质教育为总方向而进行的提高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以求通过英语素质教育高质量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在新形势下培养知识基础牢固、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英语教师人才的任务。
英语素质教育;建构主义;英语能力;实验研究
一、实验研究的背景
高师英语专业院校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摇篮,为了高质量地培养优秀的英语人才,要把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近些年来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高师英语专业的现状不容乐观,有些教师仍在误区中徘徊,问题突出,制约了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和英语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是国内各高师院校英语专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主要表现在:从教学内容看,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将语言形式、内容及应用割裂开来,只注意语言的功能输入,而无意念输出,使学生学而不用,学而不会用;从教学方法看,保姆式教学使教师大包大揽,单向式输出教学使教师独占课堂,一统天下,忽视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教学效果看,教师的多劳使学生更加无能。有的学生成为惟命是从型,不敢越雷池半步,无创新精神;有的学生成为坐等依赖型,无独立思维能力,缺乏探索进取精神;有的学生成为发育不良型,认知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后劲不足;有的学生成为纸上谈兵型,可谓“学富五车”却无用“武”之地或无用“武”之能。
为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使我们的“产品”真正成为完整型、复合型和创造型的英语人才,我们实行两高师院校英语专业教师联手,从2009年秋季起,在北华大学外语系09级学生中进行了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素质教育实验与研究。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师生、环境、教材和教法。建构主义理论对这四大因素的阐述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截然不同,却恰与英语素质教育的总方向不谋而合。建构主义对教学最基本因素群的观点主要有:
1.在师生关系方面,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必须为自己建构知识”[1]209,学生为本,学生决定学习结果和成败。因此,学生的英语能力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学会练成的。但这并不是对教师作用的否认,恰恰相反,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点拨、启发、转化、帮助、鼓励,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会练、会用,能自行发展,从而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2]9;[3]32。
2.在教学环境方面,建构主义坚持“思维是在环境中产生的[1]208”。对学生的学习而言,这种环境不应只局限于封闭的课堂中、学校里,要真正获得外语能力,学生“还必须到课堂以外的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去学习”,使学生在各式各样的环境中,与各式各样的人,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学习。
3.在课本与教材方面,建构主义认为那种千军万马所读的“一本书”根本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水平、学习方法及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教师应在指导学好指定教材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大纲要求努力拓宽教材范围。
4.在教学方法方面,建构主义强调社会化的交际学习,主张“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空,使其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其自身的创造力”[4]34。建构主义反对家长式和保姆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互动学习、任务学习,实施师生双向或多向的目标语交流,反对单向输出式和照单发货式教学。
从建构主义对教学基本因素群的观点不难看出,建构主义理论与我国当前英语教学中实施的英语素质教育策略一拍即合,他们都旨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创新,具备英语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构主义理论为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顺利、有效地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实验的基本情况
1.实验对象:实验班为北华大学外语系2009年入学的09级1班,对比班为同年入学的09级5班。2.实验方法:准教育实验方法。3.实验自变量:横向输入求广的多元式输入方法,纵向输出求深的多渠道输出方法,立体反馈求准的滚动式管理方法。4.实验因变量:通过向教学要广度、深度和强度,看学生是否具备“三强”、“三高”的素质,即是否具有较强的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摄取英语文化知识的能力、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及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
四、实验过程及做法
1.横向输入求广,管教管导,体现了英语素质教育的“大课堂”及“大教材”原则
(1)管教。即教学输入内容要面广、方式多样、方法灵活、测试全面,实现教学输入过程的多元化。
1)输入内容多元化。语音、语法、词汇兼顾,听、说、读、写全练,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2)输入方式多元化。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督导式、情景式、交际式、讨论式、提问式、启发式等方式,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地活化输入内容,保证众口常开。3)强化活动多元化。学生对所输入内容的消化有一个内化的过程,适当的强化活动对学生的内化过程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从强化活动的基本对象看,教师为指挥员,学生为战斗员;从强化活动的基本层次看,既包括语言形式的强化活动,又包括语言意义及应用的强化活动;从强化活动的基本方面看,强化活动既涉及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演练活动,又涉及使学生具备能力的演练活动;从强化活动的基本形式看,既包括口语、书面语,又涉及课内、课外;既有一人“独奏”,又有多人“同台”;既有角色扮演,又有“答记者问”;既有单项语言操练,又有综合言语练习。4)测试考核多元化。坚持文化知识素质测试与其它素质测试相结合;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交际性测试与书面测试相结合;书面测试与促学活动相结合;课堂即时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估与同学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主观性测试与客观性考察相结合;开卷考察与闭卷测试相结合。使测试真正能测出学生的水平,试出学生的素质,使评估真正能评出高低上下,估出真才实学,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核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2)管导。即导行、导思、导学、导教,实现教学输入过程的育人化。
1)导行。寓思想品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审美素质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在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动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高效的记忆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导思。提高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心理语言学家认为,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是英语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运用已获得的语音能力、词汇能力和语法能力,根据英语语言体系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培养排除母语的干扰而对英语材料或话语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3)导学。给之渔,授之法,以教法导学法,提倡多思、巧学、活学、自学,使学生有法可依,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4)导教。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强化学生的从教意识,传授施教方法,培养施教能力,大大缩短了从“学生”到“教师”的适应期。
(3)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透过形式看内容,教应用。1)挖掘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和信息价值。2)扩大教材外延。活化教材内容,使之回归生活,或“添油加醋”,使之增大容量;或坚持自编、自选、自荐教材相结合,使学生在“大教材”中感知世界,获得欣赏与写作知识,提高英语素质。
2.纵向输出求深,顾分顾能,体现了英语素质教育的“大学生”原则
教师在完成“输入”任务后,还要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输出”,积极利用和创造一切内、外部条件,优化输出环境,使学生的输出能力向纵深发展,高分高能。
(1)育学生靠“三高”,即教师要靠自身的高尚的人格力量、高深的学识水平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去感化、感染和感召学生。(2)为学生创“三境”,即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谐的学习情境、愉悦的学习心境。(3)帮学生过“三关”,即开口关、语音关、书法关。(4)督学生争“三优”,即优秀的演说者、优秀的学生、优秀的教师。(5)促发展靠“三能”,即教师应当使教学活动充满合作、竞争与创新,使学生具备其发展所必需的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6)固战果靠“三常”,即常抓、常练、常评。
3.立体反馈求准,对症下药
确立英语素质培养的滚动式动态管理目标。在横向广泛输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英语能力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全方位的强化训练,并严格按照各项验收标准,定期进行阶段验收并以验收结果的反馈信息为依据,对学生进行阶段分类,确定其该阶段的主攻目标,通过阶段式滚动,使学生弱项变强项;通过阶梯式滚动,使学生登台阶,上“档次”,优中取优;通过全程式滚动,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始终在不同的起跑线和层次上向着各自不同的、更高的目标滚动。这样长期、定期的滚动可以帮助学生分阶段、有步骤地解决他们存在的知识及能力难题,各个击破,全面提高。
为了使教师全面、客观、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方式、认知需求及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的英语水平,以便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通过微机建立学生学习档案信息库。它包括学生参加训练前信息库、训练情况信息库、训练后信息库。训练前信息库主要存有每位学生的一般信息、个性信息、英语水平信息。训练情况信息库主要存有每位学生的各项训练成绩信息、自学信息、成绩滚动变化信息。训练后信息库主要存有学生学习心理变化信息、英语水平信息、从师能力信息等。
五、实验结果
一年多的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学生“三强”、“三高”的教学目标。
1.学生的英语能力强
(1)学生摄取英语知识的能力强
一年多来,实验班的学生在三次期末考试中都名列前茅,表现出较强的语音、语法、词汇能力。
表一 入学成绩表
表二 第一学期期末成绩
表三 第二学期期末成绩
表四 第三学期期末成绩
从三次考试成绩看,实验班大大高于对比班。
(2)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及运用英语的能力强
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表现在用英语思维的广阔性强、独立性强、批判性强和敏捷性强等方面。而这种较强的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为学生顺利地把输入脑的知识高效地输出口提供了有力保障。
课堂上,教者无“优”,学者无虑,学生们好胜心强,对问题求枝求蔓,几乎每堂都有争执讨论的小高潮。有问有答,又争又辩,常常闹得面红耳赤,时而发生唇枪舌战,时而飞出笑声一片。教师经过宏、微观指导和强化,不断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通过反馈、控制和调节,使整个课堂既没有紧张的压力又没有放任自流的现象,学生的思维进入了最佳状态,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年多来,我们所选择的这个实验班的学生在国家、省、市、校、院举行的各级各类竞赛中都取得了骄人战绩,先后有26人次获各级各类竞赛奖,占获奖人次的54%。
表五 竞赛成绩
2.学生的基本素质高
实验班的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高、心理素质高、审美素质高,这在师生中是有口皆碑的。该班多次被评为吉林市、北华大学校级优秀班级,有一人因品学兼优获国家奖学金。
六、关于本实验结果的讨论
本实验坚持以建构主义为指导,以交际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情感牵线,以兴趣引路,以动机催化,以学法导航,使用“大教材”,在“大课堂”中将“大学生”一步步从“疑无路”的状态引入“又一村”的境地,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用,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从而化苦为乐,实现了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及“我要学好”的转变。在这个意义上说,本实验研究与英语素质教育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原则的一致性及成果的一致性,是培养智能型、完整型和创造型的英语人才,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Schunk,D.H.Learning Theories[M].2nd ed.Englewood Cliffs:Merrill/Prentice Hall,1996.
[2]吴祯福.写给老师的话[G]//夏玉合,金利民.英语中级口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Gergen,K.J.Social Construction and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in Leslie[M].New Jersey Hove,UK.: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Hillsdale,1995.
[4]焦晓骏.论英语素质化教学的建构策略[J].中小学英语,2002,34-36.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Students'English Competence in Normal Schools
LI Wan-yue1,YANG Bo2
(1.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2.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Beihua University,Jilin,Jilin 132000,China)
The entering of WTO challenges to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higher teachers'education.Starting with the change in the educational concept,aiming at quality education and guided by the constructivism,the experiment introduced here is made to cultivate the English competence for the students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major.This paper gives an answer to how to fulfill the great task of quality education with a high quality.
English quality education;constructivism;English competence;experimental research
H319.3
A
1008—7974(2011)05—0097—03
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语专业学生从教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B295
2011—01—17
李宛悦(1974-),女,吉林白山人,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杨波(1974-),吉林省吉林市人,北华大学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英国阿伯丁大学在读博士。
徐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