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二元结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2011-08-15赵春梨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公平城乡结构

赵春梨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城乡二元结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赵春梨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这是党在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但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却严重阻碍了其发展的进程,而本文旨在通过对城乡二元结构的剖析以及城乡二元结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提出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制度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政策,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城乡;二元结构;和谐社会;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改革的成就也是举世公认的,但是改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好处的同时,各种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凸显,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并出现了一个国家两个社会的局面,这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这种局面的出现不仅仅影响了我国9亿多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城乡二元结构

所谓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指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城市居民和农村人口在劳动、收入、消费、教育、生活、体制和居住地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并且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单元。①城乡二元结构实质上就是城市和农村在体制、户籍和资源配置方面形成的两个不同发展程度的社会。建国以来,我国为了扭转经济落后的局面,我国实行了超赶型工业化发展战略,这种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导致了农业发展落后,工业迅速发展的局面,逐渐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特别是在1951年,由公安部公布的《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和1957年政府实行的控制户口迁移的政策严格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流动,导致了农村和城市无形的隔离,农村的各方面信息都比城市闭塞落后,而且城市和农村无论是在资源配置上还是在政策、制度、福利等方面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即优先满足城市需求然后再供给给农村的需求,二元结构的局面也随之变得更加的突出,这样一来各种社会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1978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虽然农业发展的不利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是这种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我国城乡关系目前正处于一种失衡、不和谐的状态,这严重违背了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平等友爱的原则,这也就很难实现和谐社会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改革当前,中国城乡之间的这种不协调关系严重影了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为了实现我党的执政目标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二、城乡二元结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第一,城乡二元结构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影响和谐社会的实现

2009年12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澳门之行期间的谈话中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定义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而且提出了更高层次和谐社会观,并对其具体的含义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其中将“公正正义阐释为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出现导致了城乡矛盾突出,社会矛盾凸显,它的出现也说明了社会公正在我国社会的一些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在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城乡二元制结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中心价值体系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我国的教育资源的分配是优先满足城市的需要,这就导致了城乡无论是在教学设施、师资配备、教学环境等等都存在着巨大差别,农村教育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教育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时期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我国70%以上的人口都在农村,农村教育的落后就严重限制了各方面人才的供给,也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还有户籍制度对农村人口流动的限制、城乡的就业机会限制、收入分配的限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公正之处,这些都违背了和谐社会建立的宗旨,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二,城乡二元结构加剧了社会分层,易产生不稳定因素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我国社会出现了不同等级的分层,而且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通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研究与探讨,也从经济、社会、法制、文化等多种层面上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点,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社会层面上看,是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比较合理,绝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收益,具有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②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了人们在知识结构、经济地位、收入分配等等方面形成了严重的社会分层,并形成了金字塔形状,这种形式的存在并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因为我国目前的阶级分层处于中间阶级和上层阶级规模较小,底层阶级规模较大的情况下,由于大多数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很容易给社会带来不稳定、不和谐的社会因素,社会分层的出现并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一般意义上来说,当社会形态处于橄榄形状的时候相对来说稳定度较高,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收益,他们的利益得到了维护,他们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小,这种不稳定因素也就会不存在,这也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此外,城乡二元结构也导致人们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这很容易导致很多人出现逆反心理,由于农村人口往往处于社会的底层,与城市人口相比,贫富差距过大,而且城市人口对农村人口存在着很大偏见和歧视,农村人口很容易遭受别人的冷眼,导致了他们心理扭曲,据某项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的犯罪率新生农民工人数呈上升趋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的分层、贫富差距过大等等这些不利因素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的建立。

第三,城乡二元结构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影响农村的快速稳定发展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受到我国党中央的重视,三农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是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而且三农问题的出现已经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在我国“城乡分治”的二元格局下,政府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导致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农业科技水平偏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落后,农业整体的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耕地数量也逐渐减少。这些不利条件直接导致了农民生活条件落后,致使农村生活很难跟上城市生活的节奏,农民的生活没有得到根本的保障,这也就更谈不上教育卫生、生公共文化的发展了,农村经济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也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而且,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三农问题的凸显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特别是二元社会保障格局的新出现也日益成为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巨大隐患,所以说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我们必须重视城乡二元结构对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我们必须解决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平等友爱、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三、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公平

首先,公平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要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实现教育公平,因为教育是人生的起点,起点的不公平势必造成后面的道路本身的不公平,2010年7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中也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实现教育公平以便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因为农民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农民的维权意识的提高等等。所以,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逐渐消除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其次,国家必须加大调整各种资源在区域和城乡分配的力度,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大对农村经济、文化、社保等等的投入力度,为农村提供一个公平的发展平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以便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面对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社会分层问题和三农问题的凸显,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首先必须彻底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人口的自由流动,开拓农村人口的就业渠道,缓解农村耕地不足、闲散人员较多的局面,缓解农村的就业压力,这样既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也可以使城市的先进人才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去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破除城乡教育管理、经济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的差别对待,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社保等一体化,逐渐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扩大中间阶层的规模,维护人们的根本利益,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还可实行城市科技知识人员下乡扶持,将新技术、新知识带到农村去,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改善农业的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将现代化带到农村中去,促进农民、农村、农业的和谐发展,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建立一个和谐、安定有序、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

制度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保证,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首先,要调整政策,调整国家对不同区域的财政和优惠政策,特别是教育管理方面的政策,应实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政策,消除优先满足城市后在满足农村的政策,为农村提供一个公平发展的起点,确保城乡教育机会公平,实现社会公平。还应调整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应将农村人口参与社保条件同城市人口同等对待,并且还应调整分配制度政策,应注重公平,完善国家的调节分配机制。其次,加大国家的立法执法力度。加大监督力度,对于滥用私权谋福利、应当依法查处,依法行政,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督,减少各部门滥用权力而带来的就业不公、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还应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做到真正为人民谋福利。最后,还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以实行城乡互助,调动各方面的社会力量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制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国社会科学,2005(3).

[2]王莹,罗银利.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研究回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2).

Influence of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in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al and Countermeasures

ZHAO Chun-li
(Institute of Marxism,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Jilin 136000,China)

In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ixteenth,the CCP took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as our party's ruling goal,which was the first time for the party in the document mad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place with economic construction,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side by side in the outstanding position,bu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has seriously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and by the analysis of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and the influence of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in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ocial,this paper aims to propose that we should vigorously develop the rural education,promote social fairness,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promote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process,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construct the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and so on,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city and countryside;dual structure;harmonious social;fair

C912.3

A

1008—7974(2011)05—0043—03

2011—03—01

赵春梨(1985-),女,吉林省白山市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

胡滢桥)

猜你喜欢

公平城乡结构
不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公平比较
论《日出》的结构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