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

2011-08-15冯雪芹房培平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民营企业经济

冯雪芹,房培平

(泰山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系,山东 泰安 271021)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是新中国发生举世瞩目巨大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民营经济经历了从小渐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事物,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相关数据报道:截止2010年12月30日,全国注册民营企业为845万户,从业人员为9417万人,注册资本19.21万亿人民币。

目前,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0%以上是由民营企业提供的,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70%以上也在民营企业就业。中国的企业98%是民营企业,它们站在市场经济大潮的风头浪尖擎起了国民经济的“半边天”,民营企业创造了占全国70%以上的GDP,71%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出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约有74%的技术创新,65%国内发明专利和82%以上的新产品来自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激活了体制机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中国的民营经济演绎了一个又一个“脱贫致富”的传奇。

然而,自从2008年9月10日,美国雷曼兄弟第三季度巨亏39亿美元伊始,美国刮来的金融危机飓风迅速席卷全球。以美国房价下滑为导火索的次贷危机,引发银行破产等金融业及其他相关行业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迅速使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无一幸免。欧美经济衰退、消费能力下降,通货紧缩,引发整个国际市场经济动荡。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开始往下走,导致发达国家经济以及全世界经济的下滑。更让人震惊的是,危机不仅在美国日本欧洲之间漫布,而且还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交叉感染。这场金融危机从金融虚拟的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转化,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全世界都将必须面对这场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势不可挡地蔓延到全球,不可避免地对已开放的中国及其经济产生强大的冲击和负面影响。我国的民营经济同样承受着这种冲击和影响,使民营经济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金融危机对民营经济的影响

美国是一个消费主导型国家,主张超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储蓄率非常低,这种模式维系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实际上这些人在大把大把地花根本不可能挣到的“明天的钱”,因此,经济形势稍有恶化,风险就转移到金融机构,致使金融机构发生大面积坏账,甚至倒闭,引发金融动荡。美国凭借美元特殊地位,将国内危机转嫁给世界,加剧世界范围的市场动荡和两极分化,最终给全世界酿成苦果。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金融机构的持续金融能力,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的信心。随着这些影响向更深层次、向全球蔓延,严重冲击了实体经济,中国的民营经济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1.资金短缺。一方面贷款费用过高,例如银行贷款利率一年期贷款一般为6.7%左右,再加上担保等各种费用要达到10%,最高的达14%,已高于企业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突出,民营企业贷款与其占整体经济的份额、占劳动力的份额、占出口的份额、占利税的份额均不相称。例如2009年的数据:截止2009年11月,我国金融机构14.65万亿的短期贷款中,乡镇企业是9004亿元,私营个体经济6896亿元,两者之和只占全国金融机构总贷款的10.85%。据专家调查,贷款的多数到了国有企业,如铁路、公路、基本建设项目中去了。同时,随着产品库存和应收帐款占用资金较多,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

2.税赋负担加重。税务部门为完成年度任务,只能想方设法增加企业税收。特别是第三产业的销售类税赋每年都在加重。税务部门还要求企业吃“探头粮”。

3.民营企业用工成本过高。企业平均一个工人月工资约1300—1500元,且每年都要增长工资,按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还要给每个员工每月提供社会保险“三金”(养老、医保、失业)和两险(生育、工伤)。用工成本上涨约30%,加上生产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原因,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根本无力承担,使民营企业不得不裁员。

4.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市场萎缩。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导致全球范围内的需求大幅萎缩,使我国许多出口型民营企业外贸订单大量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加剧,困难加大。

5.金融危机削弱了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弱化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致使人民币大幅升值,从而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

6.全球金融危机对人们的心理预期产生影响。一方面影响企业投资需求。受整体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投资普遍缺乏信心,会出现“谨慎贷款”现象,从而使投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影响居民消费心理,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使人们对风险的恐惧程度普遍上涨,对未来的就业状况和收入预期不甚乐观,当收入不佳时居民会压缩弹性消费,使社会总需求减少,导致商品滞销、企业生产停产,甚至倒闭,使宏观经济环境恶化,从而对民营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二、民营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暴露的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发出这样的预言:“全球经济衰退才刚刚开始。”如今全球化不再是一种皆大欢喜的解读,市场化也不再是游刃有余的万能钥匙,资本失去了往日无所不能的灿烂光环,被千万企业追捧和学习的商业模式突然断了去路,在内忧外患面前,中国的民营经济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凉、脆弱和不堪一击。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民营企业过去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都暴露出来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营企业起点较低,原始积累不足,低水平经营较为普遍。投资盲目性较大,追求短期目标,缺乏长期战略目标和眼光,职业道德差,参与不正当竞争,损害环境时有发生。

2.经营管理模式落后,以企业主、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家庭、家族式管理的大多数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其产权制度具有明显的家庭化倾向。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种模式在创业初期也许是可行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已走出原始创业阶段,这种家族式管理已显得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陈旧的管理方式必然给企业带来危机。现阶段虽然民营企业的数量增长速度很快,但规模和质量都不容乐观。即使在高科技领域,其产品的规模和档次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相比,差距较大。民营企业的管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董事长兼总经理依然是民营企业老板的普遍头衔。其直系亲属垄断整个企业的命脉部门,而聘用的专门人才充其量是他们的秘书。大多数民营企业缺少管理人才,缺少技术人才,缺少营销人才,即使有一部分人才,也易出现人才流失。

3.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差,民营企业家缺乏长期发展的观念。企业的基础差,管理不规范,产品多是仿造。很多企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技术薄弱,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让人担忧。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人工劳动和简单的技术,企业提高利润的手段只能在时间和劳工上做文章,企业雇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加大劳工工作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工人没有充分的休息和娱乐,造成事故频繁。民营企业定位不清,涉足行业过多,使企业陷入困难,甚至破产。

4.民营企业主的素质和管理水平较低。根据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民营企业主不懂财务知识,90%以上的民营企业主不懂英语和计算机,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主不读书不看报,因而使民营企业发展大大受阻,企业形象欠佳。从长远发展来看低素质企业主会影响企业的长足发展,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市场的复杂化、竞争的激烈化,“家族式”管理方式限制了更有能力的人才进入企业管理层,使企业的经营构思始终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无法实现企业转型和升级。由于企业的管理权始终由家族成员掌握,对外来人员产生防范心理,企业的管理层与中下级员工之间逐步形成隔膜,企业不能吸纳外来员工们先进的、有效的经营策略。

5.民营企业交接班问题日趋突显。接班人成长体系的整体性缺失,已成为制约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根据相关调查了解到,有的子女对父辈从事的行业和产业不感兴趣,有的无能为力子承父业。有的企业家年近70甚至更高,还奋斗在一线岗位上,根本无法让自己含辛茹苦,日积月累发展壮大起来的企业交给接班人掌管。能为企业注入新活力、新元素,使之长盛不衰、基业长青,实为上策。

民营经济对此要认真总结,深刻反思,既要总结经验又要总结教训,要强身健体,练好内功,努力化危为机,在应对危机中抓住机遇,在困境中实现新的发展。民营企业主要加强学习、增强素质、提升内涵、放宽眼界,学会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增强危机意识。在新形势下,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来谋划工作,必须按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来开展工作,进一步突出重点,切实把民营企业应对危机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使企业从实践中找到应对危机之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危机经营意识。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民营经济面临发展的新契机

任何一轮经济危机,总是由新经济、新产业引领而重新走向平稳较快发展之路的。所以彻底走出危机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根本路径是基于科技创新创造新的产业。经济学家熊彼特对于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就以科技产业革命为主线来考察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曾明确提出企业家为主导的科技产业创新是增长的根源,也是摆脱经济危机的动力。在经济学界、决策界和企业界通过反思经济危机的根源而越来越认同了这一理论。从理论上讲,创新包括5个方面:①产品创新;②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的创新;③市场创新;④开拓原材料的新供应源;⑤采用新的组织方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是持续自主创新的企业。

从国际主要经济体来看,金融危机确实催生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竞争。比如像美国在2009年底出台的制造业复活政策框架提到了六个新兴产业,日本2010年6月份公布的新增长战略当中提了三大领域,涵盖了好几个新兴产业,欧盟也出台了一个到2020年可持续协调增长的战略。而我国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极为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期待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当中占有一席之地。

战略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有着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特性。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积极有序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随之,国家又相继出台“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文件,从政策法规上为广大民营经济进军新兴产业敞开了更为宽广的大门。

战略新兴产业有着很强的相关产业带动性,通过一种产业,或一系列技术的领跑发展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这无疑给更多领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技术研发和市场体制改革创新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是我国大力提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所在。另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兴产业代表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宽广的市场前景和高科技含量等特点,有利于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城市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一是可以广聚人才,形成很强的创新力量源泉,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支撑,发展新兴产业也可聚集一批创新性人才。二是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高科技、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企业,从而带动教育、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发展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三是发展新产业能够促进节能减排。我国提出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七大重点领域,是因为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发启动较早,技术上与国外新技术同步,甚至优于国外,这为我国民营企业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和发展契机。

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无疑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关键。对于民营经济来说,最需要确立自主创新意识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时至今日,世界经济的衰退阶段正在过去,而复苏正在到来,中国的经济已经止跌回稳,出现了从衰退转向复苏的趋势,经济正在向好转变。可以说中国经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特别是中国的民营经济更以加速态势向好发展。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改善民营经济生存、发展环境的建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民营经济即将迎来阳光财富的时代,“创新转型、科学发展”是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繁荣的新“引擎”,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大发展。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要完善民营经济生存发展的法制环境,完善税收、市场准入、金融信贷等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监管和执法程序;少设卡、多服务,为民营企业减负,多为民营企业增加发展动力,真正使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埋头创名牌,努力求发展。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民营经济发展。这次经济危机已经吹响了民营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结号”,谁不落实科学发展观,谁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广大民营企业家要保持清醒头脑,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要盲目悲观,正确判断形势,充分认识到低成本时代已经过去,在这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各行各业将重新“洗牌”,因此,要学会把握机遇,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不断培育核心竞争力。抓住机遇,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创新企业发展战略,推进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克服自身和外部的各种发展困难、问题和矛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民营经济要在制度、技术、管理和发展战略方面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和资本运营质量。要坚持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培养老中青紧密结合的企业家队伍,妥善解决民营企业接班人问题,实现民营企业全面、稳妥可持续发展。

2.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扶持力度。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有规模、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优先给予流动资金和项目贷款支持,为大量的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在融资、担保和资本运营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利率优惠。具体地说,就是加快金融机构自身改革,转变经营态度,加强与民营经济互动,扩大对民营企业贷款融资服务;建立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银企合作的直接信息渠道,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及信用档案,强化金融内部监管,确保资金投放合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贷款融资一视同仁,通过提高效率降低为民营企业融资的成本,尽可能控制民营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减轻民营企业还贷压力。同时,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一是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基金应以财政资金为主,同时也可吸纳民营企业出资和社会捐资;二是由民营企业联合组建会员制的担保机构,发挥联保、互保的作用,实行封闭运用;三是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企业评级、项目评级、代偿制度和担保资金准备基金等配套体系。

3.减轻民营经济的税赋负担。十多年来,我国税收每年增幅是GDP增幅的2-3倍,目前全国税收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与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的“简税制,轻税负,宽税基,严征管”的税改原则不相适应,税制越来越多,税负越来越高,税基仍然没变,严宽掌握不均,这仍然是当前税制改革的突出问题。加快财税改革,根本目的是减轻民营企业的负担。国际上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藏富于民、留富于企是社会财富积累和使用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在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民营经济受到剧烈冲击的艰难时刻,国家应加速财税税制改革,留富于企,放水养鱼,通过财政退税、返税、减税等方式和手段,把钱留给企业,支持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从而带动消费,刺激经济,推动内需。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管理方式。民营企业存在着“裙带关系”“家族化管理”的弊端,一直困扰企业的发展,是民营企业“做不大、管不好”的顽症,要根治这一顽症,就必须创新管理制度,把新关系、新制度、新机制或新体制,建立于民营企业的经济活动之中,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当前最为紧要的就是要克服“家长化主宰模式”,把企业家精神和团体精神融合起来,把企业家的智慧和团队智慧结合起来;摒弃“家族化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法人治理机构,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克服“家族化生产模式”,要广开门路积极使用技术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形成生产社会化、经营多元化、配套协作化的格局。

5.民营经济要加快自主创新,争创名牌产品。民营经济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适应市场变化,主动调整结构,积极开拓市场,努力培养新的增长点。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民营经济要强化名牌意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经济只有增强产品的名牌意识,统筹谋划实施名牌战略,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所谓名牌就是由名牌商标、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心理、名牌效应和名牌经济多种含义相互渗透而成的一种抽象概念,是以合法的知识产权为保护,以高质量的产品为基础,以具有综合实力的企业为主导,集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和忠诚度为一体,具有较高价值的产品。产品质量是影响用户的需求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键,能带来超强的效益和形成良好效益的品牌。名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不只是一个牌号的产品名称,它是产品属性、名称、质量、价格、信誉、形象等的集合,是一种有别于同类产品的个性特征。名牌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它能给民营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经过企业的精心培养,艰苦努力,名牌不断产生和积累价值。同时,名牌具有极大的市场导向性,它是消费者选购商品时注意的焦点,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名牌能改善和塑造良好的民营经济的形象,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添双翼,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1]向杰.应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N].科技日报,2011-01-10.

[2]雷结斌,谢志青.现阶段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10,(2).

[3]杨杨,杜剑.金融危机下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思考[J].特区经济,2010,(3).

[4]田慧.后危机时代民营企业的困境与希望[J].经营管理者,2010,(2).

[5]何伟.我国民营经济目前所处的环境[J].理论探讨,2010,(2).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民营企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回顾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