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涪陵区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2011-08-15江福云江治宜

铜仁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涪陵区全区社区

江福云,江治宜

( 长江师范学院 体育系,重庆 涪陵 408003 )

重庆市涪陵区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江福云,江治宜

( 长江师范学院 体育系,重庆 涪陵 408003 )

针对涪陵的区情,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研究了重庆市涪陵区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重庆市涪陵区; 社会体育; 策略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体育锻炼已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社会体育的研究工作,对于增强人民群众体育意识和身体素质,加强我国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体育科学化,提高全民健身的质量,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体育文化的和谐、民族之间的和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通过对 2002年至2007年涪陵区社会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重庆市涪陵区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探索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体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为政府体育工作部门和社会体育工作者们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重庆市涪陵区位于东经 106o56´-117o43´、北纬29o21´-30o23´之间,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全区共有街道7个、46个乡镇、63个社区和351个行政村,共有人口111.57万(其中,城镇人口30.47万,农村81.1万)。针对涪陵的区情,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第一,文献资料法。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1-4]及涪陵区体育局、涪陵区教委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综合与分析。

第二,问卷调查法。[5]根据涪陵区行政区划、人口分布和性比等情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46个乡镇及中心城区20岁以上的人员(20岁以下主要为学生,将从学校体育方面进行专题研究)进行问卷调查。为了提高调查结果的信度,采用个别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的方法;对于不能独立填写问卷的调查样本,采用问答的方式,由调查人员代笔填写。考虑到农村存在大量的劳动力转移情况,发放问卷时以农村和城市实际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具体为乡镇村1000份,城区800份。

第三,实地访问调查法。实地考察了7个街道、46个乡镇的社会体育发展状况,走访了大量的乡镇村基层工作人员和居民。

调查数据采用Excel 6.0和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社会体育发展现状

经调查研究,将重庆市涪陵区2002年~2007年社会体育发展相关数据列于表1。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各指标的变化及相互间的关系,将表1转化成图1。健身工程 41390平方米,使全区人口的活动场所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涪陵全区有110万人,体育场地人均占有量还很低,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第三,社会体育组织还较闲散,管理体制不完善,社区体育服务手段落后,社区体育法制建设不健全,缺少弱势群体体育服务保障系统。特别是在农村乡镇,社区体育的组织还很不健全,从而导致了体育活动缺乏组织管理者,组织化程度低。

第四,近年来全区社会体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1986年到2007年,涪陵区常年开设了跆拳道、柔道、举重、游泳、跳水、篮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武术、棋类、艺体舞蹈等14个项目,体育项目呈现出多样性增加的良好格局,国际象棋项目进入全国一流水平,门球、跆拳道、柔道、举重、网球项目居重庆市各区县(市)前列,游泳、乒乓球、篮球、围棋、象棋等项目的训练质量、竞赛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涪陵区竞技体育在市级及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得各类奖牌 849枚,其中,世界冠军奖牌3枚,全国性比赛金牌42枚,向省市运动队输送体育后备人才22人。但是,整体上社会体育服务人才还十分缺乏,社区体育理论研究滞后,特别是农民体育的宣传和推动力度欠缺,农民体育问题相关理论研究亟须加强,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村社区体育的顺利开展。

(二)原因分析

研究表明,体育人口数量与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r=0.905, P<0.05)、社会体育项目数(r=0.998, P<0.01)和体育协会组织的数量(r=0.976, P<0.01)呈正相关。然而,全区体育人口数并未随着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和投入资金量的增加而呈现同步的增加,而是一直保持在39%左右,无法实现大的突破,甚至在2005年出现拐点,增速呈减缓之势(见图1)。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乡镇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水平制约了社会体育的发展。研究表明,居民的闲暇时间、生活状况、健身观念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参加社会体育运动,而闲暇时间则是体育锻炼形成的必要条件。[7]涪陵区地处渝东南武陵山区的边缘,全区110万人口中,按户籍算城乡人口比例为3︰8,扣除人口流动,实际城乡常住人口比例为 3︰5,二元结构还比较典型,城乡文化发展有较大差距。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闲暇时间较少、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他们为生存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精神生活的享受。而农民占全区人口的比重大,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势必成为制约涪陵区体育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二,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涪陵区社会体育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虽然涪陵区近年来大力加强了社会体育运动设施和场地的建设,但体育设施、投入经费在绝对数值上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严重不足;从相对数值来看,占全区财政收入的比重还很低,如2006年投入134.3万元建设全区健身长廊工程48292平方米,还不到全区财政收入的0.3%。由于经费不足和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一些大型的公共场所还无法免费向全区人民开放,许多很有发展潜力的体育项目因场地、资金等原因而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分布具有分散性,而经费不足决定了大部分设施也只能分布于城区,导致了村级体育服务场地和设施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

第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不足且分布不均衡严重地影响了全区社会体育的发展。由于涪陵区地处渝东南武陵山区的边缘,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整体上还不高,社会体育服务人才还大量不足,至2007年全区仅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300人,且大部分聚集在城区,不能真正地了解并满足农村广大群众的体育需求,无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的社会体育发展。

第四,民族体育项目发展不充分也制约着社会体育的发展。涪陵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兼有土家族等多个民族的区域。长期以来,各民族共同发展,同时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包括民族体育项目。只有充分地挖掘民族体育文化的精髓,大力发展民族体育项目,才能最终突破长期以来制约体育人口无法出现大的突破的瓶颈,使全区社会体育得以和谐的发展。

第五,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割离,未形成有效的补偿机制。学校是社会的有机构成之一,涪陵区学校体育开展较好,广大青少年学生已成为涪陵区社会体育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2003年至2007年,全区中小学生参加体育世界级比赛获第一名2个,第二名1个,第4~8名3个(主要指棋类);获全国比赛第一名32个,第2名27个,第3名36个;市级比赛第1名156个。但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未能有效的结合,还处于相对独立的割离状态,特别是在人才、场地均十分欠缺的农村,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资源共享,建立有效的补偿机制,能有效解决限制涪陵区社会体育发展的瓶颈——场地与设施的不足。

第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流动人口和弱势群体参与社会体育的意愿很低,健身观念还有待提高,需进一步加大教育和宣传的力度。在社会体育的价值和重要性认识方面,农民工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群体。农民工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居多,他们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余暇时间不足,业余文化生活匮乏,有健身活动需求但体育参与意识不高;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认同感不高,农民工正常权益保障程度低,难以享受城市的包括体育在内的各种公共服务;农民工缺少对城市文明的了解渠道,与城市居民缺乏交往,较易形成封闭的群体生活。因此,作为城市社会弱势群体,就业竞争力不强,造成了企业较为漠视他们包括体育在内的各种权益;同时,农民工自身的特有文化价值观及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其体育行为。

四、讨论

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是全民健身运动的根本目的。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指导下,重庆市涪陵区社会体育发展在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体现在资金投入、场地建设、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建设、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等多个方面,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均衡、不和谐之处。针对涪陵区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其原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加大镇级财政投入,并采用多元化、多渠道的方式解决经费短缺的状况,加大体育事业的投入,积极推进城乡体育设施硬件的建设,使人均拥有的体育资源量大大提高;同时,缩小地区之间体育资源的差距,促进全区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第二,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法制建设,从行政治体转向依法治体,强化政府体育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统筹考虑,把体育工作纳入城区和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更加健全的乡镇文体站。

第三,加强舆论导向,加大体育的宣传力度,培养广大群众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终身体育意识,促进体育行为的养成。如利用社区板报、小报等媒体推介体育健身常识。

第四,大力发展学校体育,并建立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中的资源代偿机制,有效提高各种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如开放学校体育资源,使学校成为社会体育活动的重地,鼓励和提倡学校体育设施在非教学时间向社会开放;综合利用周边体育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积极引进体育院校毕业生或在校生到社区进行体育志愿服务,为社区体育输入新鲜血液等。

第五,健全管理体系和组织体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与管理,不断壮大基层体育骨干队伍力量,加强体育服务人才培养,倡导社区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的志愿者参与机制,扩大人才队伍总量,进一步提升体育骨干人员素质。如建立体育指导员轮训制,使体育指导员的体育健康知识保持常新,以使他们能够科学合理地传授体育健身知识,指导社区体育健身。

第六,关心弱势群体,把农民工体育纳入职工体育和社区体育范畴进行统筹考虑,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建立健全农民工体育组织,开展农民工体育活动,培育农民工体育意识。

第七,积极开展民族体育项目体育比赛,有效地挖掘民族体育文化的精髓,促进各民族体育运动的和谐发展。

[1] 王乃英,王洪恩.论政府体育部门与社会体育组织的职责划分依据与建构[J].体育科学研究,2006,(1):9-11.

[2] 裴立新,刘永刚.农村中心镇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东省农村中心镇为个案[J].体育与科学,2006,(1):62-65.

[3] 陈 榕,潘 前.社会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体育科技,2007,(2):19-22.

[4] 韩 坤.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策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1):7-9.

[5] 王锡群.外来务工人员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以浙江省温州地区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32-36.

[6]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 李静,张彩霞,张新坤.农村社区体育现状及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1):25-26.

[8] 裴立新,肖 剑.从社会学视角看我国农民工体育问题[J].体育文化导刊,2007,(2):6-9.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ocial Sports and Strategy in Fuling District of Chongqin City

Jiang Fu-yun, Xu Liang-cheng
(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Fuling, Chongqin 408003, China )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ocial sports is investigated by the instruments of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based on the basic status of Fuling District of Chongqin City. Some problems are explored and the factors are analyzed. The counter strategy is put forward.

Fuling district of Chongqin city;social sports;the present situation;strategy

(责任编辑 鲁娜娜)

G80-0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3-9639 (2011) 04-0120-04

2011-05-24

重庆市教委资助项目(06jwsk095)。

江福云(1954-),男,重庆丰都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学与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涪陵区全区社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社区大作战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涪陵区农学会召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培训会
众志成城 迎着困难勇战疫情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战疫窥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分析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产业发展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