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英语双关语汉译探析

2011-08-15单翔燕田喜腾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双关语源语言奈达

单翔燕,田喜腾,葛 鑫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英语双关语汉译探析

单翔燕,田喜腾,葛 鑫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在翻译实践中,英语双关语的汉译中对等缺失现象频繁出现,并不可避免。论文首先对英语双关语及功能对等理论作了概述,以便让读者对英语双关语及功能对等理论有更系统的了解,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双关语汉译中的应用。

英语双关语;功能对等;美学功能

英语双关语就是一种文字游戏,玩味于词义、词形、词音之间,以达幽默诙谐又传达重要信息之效,因此,英语双关语往往被用来实现语言的美学功能。然而,当中文译者遇见英语双关语,就不得不力求传达原有的幽默及美学功能。基于此,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就在英语双关语的汉译中发挥了举重若轻的作用。功能对等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对文化缺省进行翻译补偿的可能性,并可作为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原则。

一、英语双关语概述

《牛津英语词典》给“pun”下的定义为:“The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two or more meanings or different associations,or the use of two or more words of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with different meanings,so as to produce a humorous effect.”双关语其实就是一种文字游戏,本质上就是模棱两可的话。在英语中,有许多发音或拼写相同或相似的单词,英语双关语主要是利用一词多义(字面含义和引申含义),同形同音异义词等达到作者特定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段。

根据冯翠华的English Rhetoric Options(《英语修辞大全》),英语双关语大致分为两大类,即同词异义双关(antanaclasis)和谐音双关语(paronomasia)。例如:

(1)——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soldier and a young girl?

——One powders the face,one faces the powder.

这里两个“powder”是同一个词,具有相同的发音和拼写,但是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在“powder the face”中,“powder”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在脸上搽粉以使皮肤光滑白皙;而在“face the powder”中,“powder”是一个名词,意思是火药,暗示着战争。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同词异义双关。

(2)Sign on a Men’s Gym door:“We have courses to make grown men young and young men groan.”

在此例中,“grown”意思是年老的,暗示着老年人在这里可以回复青春与活力。而“groan”则是呻吟声、喘息声,暗示年轻人在这个健身房需要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此两词发音相似,这就是谐音双关语达到的典型效果。

双关语在我们生活中俯拾皆是,并且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和生活。可以说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双关语。它主要运用在广告、文学作品、笑话和谜语中。如何把英语双关语的魅力让我们中国人领略,则成了翻译中的难题。

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人尤金·A·奈达(Eugene Nida)提出,他在1964年出版的《翻译科学探索》中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所谓动态对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在动态对等的翻译中,译者应当把握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形式对应。1986年奈达出版另一部著作《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对等”理论。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个步骤:第一,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第二,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第三,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

“功能对等”,本质就是找出与源语言联系最紧密表达最自然的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并能在读者身上引起相似反应的翻译,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奈达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译文读者,评判译文质量的标准是“译文读者的反应”;由于译语和原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不同,“功能对等翻译”要求译文读者对译文做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做出的反应基本一致,而不是完全一致。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源语与目的语的文本或更小的语言单位之间要保持一致关系。译文从语义到文本要用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重现原文的信息,而读者的反应又成为衡量功能对等程度的标准。奈达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要评判译文质量的优劣,必须看读者的反应如何,即检验的标准是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的感受是否一致。奈达的理论更适合于应用翻译,当然也包括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英语双关语翻译。

三、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双关语汉译中的应用

要传达英语双关语的妙用,译者就遇到了实现功能对等的难题。根据奈达的理论,我们就不得不在译文中做出适当的调整。最大化的理想的功能对等很难实现,英语双关语的汉译同样难以达到,在实际应用和操作中,我们则要遵从最小的、现实的功能对等原则。也就是说,英语双关语的可译性方面有其不可逾越的限制。然而,我们还是有这个责任要把英语双关语的美学功能传递给大家,因此如何克服可译性的缺陷,并保持原文的美学功能,则成了英语双关语汉译的大难题。一方面,译者努力传达源语言的社会文化信息,另一方面,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产生的限制,又要做各种各样的修补调整和创作。有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地方就有翻译障碍,译者要尽量化不可译为可译,不仅要译,更要保持英语双关语原有的美。

1.翻译中源语言韵律形式美的保持

Stephen H.Spender曾经说过:“有时我在创作时,要成型的文字的乐感远远超过了文字本身。”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能失了源语言的音律美。例如:

(3)ST:Doe…a deer,a female deer.

Ray…a drop of golden sun.

Me…a name I call myself.

Far a long long way to run.

Sew…a needle pulling thread.

La…a note to follow sew.

Tea…a drink with jam and bread.

That will bring us to doe.

(Sound of Music)

TT:朵,美丽的祖国花朵。来呀,大家都快来!

密,你们来猜秘密。发,猜中我把奖发。

索,大家用心思索。拉,快点猜莫托拉。

体,怎样炼好身体,做茁壮成长的花朵。

(余立三)

蒲柏曾评论说:“音律须是含义的回声。”余立三的这个译文更多地关注了原文的音律,并非字面直译。源语言的双关主要体现在语音上,把一个个音符转化为具有实际含义的句子,此译文虽然把原文含义变了,但却有效而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音律美,这也是原文双关的主要意义所在,使译文读者达到了原文读者相似的反应。根据奈达的理论,译文要把握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形式对应,此译文在两种语言间达成了功能上的对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成功的翻译。此译文也正是遵循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中的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

2.翻译中源语言修辞美的保持

双关语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它的美主要体现在达到的幽默或讽刺效果,如何在汉译时很好地保持源语言的幽默等修辞效果,也是横亘在译者面前的一座大山。例如:

(4)ST:First Gentleman:I am sound.

Lucio:Nay,not as one would say,healthy;but so sound as things that are hollow:thy bones are hollow;impiety has made a feast of thee.

(W.Shakespeare:Measure For Measure)

TT:绅士甲:我的身体响当当的。

路奇欧:响当当的,可并不结实;就像空心的东西那样响当当的;你的骨头都空了;好色的毛病把你的骨头都掏空了

(应若成)

莎士比亚,作为一个著名的剧作家,不愧是语言大师,他很擅长使用双关语,在他的作品中,大约有3000多处使用了双关语这一修辞手法。“Sound”用作形容词时意思是健康,此处Lucio使用它来讽刺gentleman:“your body is as sound(healthy)as something that is hollow(空的).”“响当当”在汉语中同样有两方面的含义,既可指身体硬朗,又可表示叩击空心物体发出的声响。这种语言上的巧合使译者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功能对等。这个译文既实现了形式上的对等,也很好地保持了原文中含有的幽默和讽刺功能。

(5)ST:Here

Lies

Lester Moore

Four slugs

From A 44

No Less

No More

TT1:这里埋葬的是

赖斯特·莫尔

他死于A 44枪弹

不多不少整四颗

TT2:这里埋葬的是

赖斯特·莫尔

赖斯特不在了

莫尔故去了

他死于A 44枪弹

不多不少整四颗

这是某个墓碑的碑文,第一个译文很好地保持了原文的形式和含义,但却未把“no more”的双关之美体现出来,第二个译文则在尽量保持原碑文风格和形式的基础上,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原碑文在哀悼的同时传递的幽默功能,译文读者能领略原碑文的妙处所在。

双关语是很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法,英语双关语与汉语双关语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因中英属于不同语系,归根结底异大于同,英语双关语的美的再现是汉译中的重中之重。论文旨在把功能对等理论同翻译实践结合起来,用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现实生活及文学作品中双关语的汉译,通过一个可操控的动态翻译过程,对双关语的翻译实践做一点启发。

[1]Han Zhaoxia:Puns and Their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 spectiveofPragm atics[D].NanjingNormalUniversity,2007.

[2]Nida E.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 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3]Nida.En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 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6.

[4]Nida.Engene A.Language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 lating[M].Shanghai:Foreign Lang 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5]Song Yang.Humorous Rhetoric Means from English and Chinese Perspectiv[eD].ShanghaiMaritimeUniversity,2005.

[6]Tang Xiaolei.Puns in Advertising:a Relevance-Theoretic Approach[D].Shanghai Foreign University,2007.

[7]Yang Hsien-yiand GladysYang.Adreamin Red Mansio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78.

[8]Zhuang Xiaoyan.On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from Eng lish into Chinese[D].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2007.

[9]穆诗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H31

A

1673-0046(2011)09-0188-03

猜你喜欢

双关语源语言奈达
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双关语认知
林巍《知识与智慧》英译分析
浅析日语口译译员素质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生活大爆炸》汉语字幕翻译研究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
双关语的随附性解释
以口译实例谈双语知识的必要性
德拉巴斯蒂塔的戏剧双关语翻译模式研究
尼妥珠单抗联合奈达铂和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对鼻咽癌的疗效、安全性及对TGF-β1、S100A8和S100A9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