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在大学开设家庭教育课的几点思考

2011-08-15王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家庭家长大学生

王健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关于在大学开设家庭教育课的几点思考

王健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既是家庭教育的接受者,又是未来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容易接受新观念、新思想。面对我国家庭教育缺少科学理论指导的现状,社会各界应积极推进在大学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这是改变我国家庭教育无培训、无教育的状况,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大学要积极培养家庭教育的专业教师,推进家庭教育职业化进程。

大学生;家庭教育;课程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关键时期。站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大学生既要对自己曾经接受过的教育、观念进行重新认识与整合,也要对人生的某些重要课题如爱情、家庭进行认真思考与探索。每一位大学生或早或晚都要步入婚姻殿堂,构建自己的家庭,扮演起家长的角色,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他们迫切需要获取婚姻、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它是每一个人最早接触的教育,中国家长一直以来基本是无师自通、自动上岗,既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又缺少对青少年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仅仅凭着对孩子的爱,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教育,出现很多偏差。根据我院心理中心2010年一项调查显示,来心理中心咨询的来访者中,78.2%的学生家庭主要教养方式是责骂与处罚,其中71.4%的学生表示不满意父母教育方式,自己成为家长后想改变,但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知识;16.4%的学生虽然不满意,但考虑到父母本意是期盼孩子成才,在没有其他方式借鉴前,会效仿父母的教育方式;12.2%的学生表示没考虑过。

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也容易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社会应抓住大学生这个未来的家长群体,抓住大学校园这个重要施教阵地,积极开设与家庭教育相关的课程,努力提高未来家长素质,优化我国家长阵容的结构,扭转家庭教育的不利局面,这对未来家庭教育的实施和人才的培养,对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意义深远。

一、开设家庭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1.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定,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由于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长期以来,中国父母一方面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出色的人才,另一方面又不允许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去发现自己的能力。他们习惯以自己的意志代替孩子的自由选择,从不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对待。倾听自己的内心欲求还是遵从父母的指导管束不断纠结冲突,孩子无法集中精力应对成长中的问题,心理发展迟滞,自我同一性难以形成。开设家庭教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站在成人角度客观评价父母的教养方式,更好理解父母的内心世界,用新词汇取代原先充满愤怒与指责的话语,缓解家庭矛盾,改善家庭关系不睦状况。

2.维护安定的校园环境

当前大学生因心理疾病导致的犯罪、自杀等问题,是对高等教育及家庭教育的极大挑战。人的心理问题应该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实际早在入学之前就潜伏在心里了,源头更多地存在于和他人特别是和家人的关系之中。家庭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根基。融洽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帮助孩子形成优秀的心理素质:关爱他人,欣赏自我,坚韧独立。反之,如果童年时期接受了不正确的教育,他们常常表现为敏感多疑,自卑自怨,环境适应能力差,与人相处困难,容易因小事引发过度的情绪反应,伤害自己伤害他人。开设家庭教育课程,能帮助他们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寻找内心恐惧和焦虑的根源,带着新启发去看待自己的问题,发现新的、更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打开心理问题的解决之门,预防发生校园危机事件。

3.提高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

人是在接受家庭教育的基础上逐步走向社会,完成社会化进程,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个人的社会化水平。中国的家庭教育目前大多还停留在现象与描述上,没有形成基本的理论框架,缺少严密的科学性与逻辑性,对家庭教育实践也缺少指导意义。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可以推动家庭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帮助大学生继承和传播我国历史优秀的家教经验,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家庭教育理论,不断将家教经验体系化、专业化,有利于深化素质教育教学、落实整体教育目标,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家庭的美满幸福,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几乎是以“缩影”的方式涵盖了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开设家庭教育课首先必须确立符合科学教育原理的目标。德国文化教育学派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二、家庭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1.改善家庭关系,构建和谐家庭

家庭教育课程任务之一是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对于大学生而言,就是要学习如何经营幸福的婚姻。面对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世界,孩子如果从小生活在融洽的家庭氛围中,接受了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关注,他对安全、接纳和尊重的需要以一种可预期的方式得到了满足,这会成为他内心最坚实的力量,帮助他克服成年后面临的一切困难。课程需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幸福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学习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营造理解、关怀、接纳、信赖和尊重的家庭氛围,改变父母是决策者、孩子是接受者的角色分配,积极面对家庭中的各种挑战,不断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2.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悦纳自我

孩子的自我概念与价值系统大多来自父母。自我概念与价值系统可以影响一个人对经历的生活事件的解释及压力的感受,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水平。父母就像一面镜子,如果孩子每天面对的是变形扭曲的哈哈镜,就很难掌握自己的真实信息。期望值过高的父母,孩子常常品尝不到胜利的喜悦,总感到自己有缺点,或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是无能的,是不受欢迎的。面对困难时,会感到无助,总觉得如果没有来自他人的帮助,一个人就不能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没有办法应付新的任务,做出好的决定、判断。过于放纵的家庭,一味地赞美与表扬,会让孩子唯我独尊,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出众,自己拥有特殊的权利和待遇,不受互惠的社会交往原则的约束。他们看不到别人的权利,认识不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导致不能或与别人合作很困难。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旨在帮助未来的家长树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摈弃重智育轻心理的误区,以培养孩子的人格为核心,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客观评价自我、悦纳自我,将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不断赋予生活新的目标与挑战。

3.培育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孩子从一出生就长期、连续地接受原生家庭的多种因素的渗透和影响,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行为习惯和人格特征。孩子年龄越低,家庭教育的指导性、启蒙作用越大。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子女对父母的依恋与信赖更适合对孩子进行长期、有效的引导与督促,从而形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如果到孩子接受学校教育时再培养,很多坏习惯已经养成,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矫正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难以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开设家庭教育相关课程,可以适时提供给大学生正确有效的抚养技巧,掌握先机,改变家庭教育无目的、无计划的现状,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操性和科学性。

现代社会随着文化的交融、价值观的多元化,家庭面临着更多的问题,也担负了更大的教育责任,而解决家庭的冲突和矛盾,鼓励、帮助家庭成员调整行为,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家庭教育必须职业化、专家化。

三、前景展望

1.充分认识学习家庭教育重要性

教育不是本能,它只有通过不断地反复实践与不断学习才能得到。但现在的独生子女制度使每个家庭教育孩子的机会只有一次,正确的教子之术很难自己“悟出”。每个人又都是从各自家庭中成长出来的,很自然地承袭上一代的错误概念与价值观念。大学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家庭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指导,为将来能够胜任父母的角色做好准备。只有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孩子的行为和语言才有了意义和用处,它不仅能解释已经发生的一切,而且能够预言未来可能发生什么,还能告诉你如何去改变这一切。

2.推动家庭教育职业化

家庭教育指导以整个家庭为研究对象,了解和研究家庭系统、结构、沟通模式对孩子的影响,明确家长的角色与责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它不是一个固定的过程,也没有可以套用的模式。孩子的成长发展又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情况、新问题,教育者必须不断学习,保持与孩子的需求同步。在大学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可以借助高校专业力量,培训一支高素质的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待条件成熟后,可以设置独立的家庭教育专业,推动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化进程。

3.建立家长合格证制度

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家庭教育的地位,提倡尊重家庭教育的风气,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建议国家动用行政资源,设立各级家庭教育公共教育机构,利用讲座、家庭辅导等形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实施父母合格证制度,使为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前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增加与孩子交流沟通时间,深入了解孩子的特点,给孩子机会选择自己的生活,减少和预防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错误。

在大学里推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能够帮助未来的家长形成合理的家庭观念,重视孩子自身的主体性,唤醒他们处于自然状态的灵魂,熔炼他们的精神,最终将学生的潜能全面发挥出来,彻底摈弃父母借孩子来进行“自我实现”的情况,尽快实现家庭教育从传统经验向科学育人的转变,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1]袁淑英,刘兆熙.中国实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必要性[J].学术新论,2008,(7).

G642

A

1673-0046(2011)09-0156-02

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子课题组

猜你喜欢

家庭家长大学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