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学科建设浅析
2011-08-15胡海东
胡海东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图书馆学学科建设浅析
胡海东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信息科学、远程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扩展了图书馆的含义,转变了图书馆的基本矛盾,深化了图书馆的基本要素的认识,推动了图书馆属性的演变,图书馆学与信息学的结合也成为时代的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必然需要,在这种状况下,图书馆学教育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学科体系
一、图书馆学学科定位
我国关于图书馆学学科性质讨论从20世纪50年代起到80年代达到高潮,研究者们力求通过对图书馆学学科性质的探讨确立图书馆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我国图书馆学研究者们对图书馆学学科性质的研究有不同的认识,如图书馆学属于社会科学,图书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应用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等,这些认识都有其合理性,但多少有些不足。随着学科之间交叉渗透,其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综合化的趋势,而对于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而言,不能把它的性质限定在某一点上,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对其学科性质也应该是一个发展过程。信息时代,图书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所谓综合性学科就是运用多种学科理论和方法对复杂的客体进行研究的学科。一门学科的性质取决于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随着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记录信息的方式和传递信息的手段,进而促使传统的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演变,这些变化使图书馆在信息服务的过程中技术含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如此复杂的课题,仅仅依靠某一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远远不能解释研究对象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它必须借助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相关学科理论方法,对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综合研究,这样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必然向综合性学科方向发展。
二、信息化社会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方向问题
方向不明是目前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处于低潮期的主要原因。据调查,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大致分三类:一是小作调整,固守传统的教育,二是大幅度调整,基本上实行信息化教育;三是适度调整,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固守传统的模式或在传统的基础上小做调整是不可取的,因为21世纪是传统的图书馆向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过渡,并且三者共存的时代,是由单一型图书馆向复合型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趋势和环境下,对以图书馆的变革和发展为动力的图书馆学教育来说,如不能顺应潮流,则有灭亡的可能。但是全盘信息化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全盘信息化的结果不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是培养信息学的专门人才,这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育的目标,而不是图书馆学教育的目标。因此,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改造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新世纪中国的图书馆需要能系统地掌握图书馆学专业和技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的通才。
(二)教材问题
1.教材体系内容庞大,缺乏特色
有的教学单位单课独进现象严重,诸如公共关系西方经济学、数学与计量、会计原理、财政金融等课程纷纷登上讲台,表面上看好像是拓宽了口径,丰富了学科内容,但实际上是浅尝辄止。有的办学单位将中西编目合并,并以计算机编目为主,将分类法与主题法合并,并逐步过渡到以自动标引为主,同时适当增加图书馆学专业相关课程,如计算机网络、网络信息服务与研究、计算机信息检索等课程。专业课的改革并不是压缩图书馆学课程,而是以图书馆学为基础,以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技术为补充的三大板块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就是以图书馆工作为内涵,以开展图书馆工作所需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知识为外延。
2.图书馆学教育与社会信息化严重脱节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一批依托现代信息化电子信息技术的新兴行业迅速兴起,联机检索、软件开发与维护、信息咨询与服务等迅速发展起来。这就对图书馆员和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提出新要求。图书馆学教育也应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但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没有跟上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教育的结构和层次不太合理,培养目标单一,课程设置滞后、教材内容陈旧不能反映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新进展。我们培养的毕业生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信息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很难适应非传统的图书馆工作,而许多专业图书馆宁愿接受理、工、农、医、经济、外语等专业的毕业生,也不愿接受专门为这些单位培养的专业毕业生,这不能不说是图书馆学教育的尴尬。
(三)课程设置不科学
1.图书馆学专业核心课程比较陈旧
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属于图书情报混合型模式,虽然在传统的图书馆学课程基础上增设了一系列有关于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数据库等现代技术课程,但传统课程过多过细,新技术课程比较薄弱,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等信息技术知识还没有与知识信息的组织有机结合。
2.相关学科课程知识面比较窄
图书馆学专业相关课程涉及的学科领域都比较窄,而大多数高校主要以文科为主,很少是文理相互渗透,虽然近年来有所改观,增强了计算机系列课程和与情报学系列课程有关的内容,但自然科学内容的课程很少开设。
3.专业必修课比例过大
图书馆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在整个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一般达到一半以上,对于选修课的开设造成一定的限制,影响到学生对相关学科课程的学习。
4.理论与实践脱节
图书馆学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单纯靠理论教学是难以实现目标的。为了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形势,许多图书馆学院系都新设了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但联系实际不够。虽然各单位基本上都开设了计算机方面的课程,但在如何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方面还很欠缺。这会让人感觉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是在重复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而且是低级重复。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图书馆学教育起源于职业培训,它不可能漠视职业需求的变化而在封闭状态下维持或发展。当前图书馆学教育仍存在教学方法过死、教学实践环节不足,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还有些院校没有充分考虑我国正处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过渡的环境,使用内容陈旧或过于超前的教材,装备陈旧的技术设备,讲授现代知识未能结合图书馆具体工作,这些脱离实际的教学必然降低了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信息社会图书馆学学科建设的建议
(一)面向未来,树立新观念
首先要树立新的时空观念。图书馆在其共享的基础上,其他资源也可作为自身资源,它使图书馆不局限于自身的馆藏,从广阔的文献信息海洋中获取读者所需求的有效信息,向读者提供时效服务。其次要有新的发现观。21世纪图书馆已由自动化向电子化转变,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它的资源分布在网上,而非存在于一个物理空间内。随着电子媒体引入图书馆,知识的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再次,新的服务观。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提供者,对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融入用户决策和选择过程,通过分布式、多样化动态资源的组合集成,提供专业化、创新型服务。最后,新的教育观。在未来的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教育在教育观念上要以学为主,根据用户的需求,即用户需求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同时,还要把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图书馆为中心,教学应从网络化、数字化、电子化的实际出发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充分体现教育的市场化。
(二)加强学科建设,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在学科建设上应强调四个方面:首先,构建现代化的课程体系,改革传统课程,把图书馆学的课程体系放在现代化社会这样的大背景下来设计,围绕着提高教育质量和强化素质教育,设计出基础扎实、立意新颖、高起点、宽口径的21世纪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其次,扩充信息化的课程内容。根据用户对人才的要求,改造传统课程,充实其内涵,扩大其外延,把信息理论和信息技术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程始终。再次,要更新和扩展课程结构,使课程系统化。最后,积极开展模块化教学,这些模块包括:基础知识模块、外语模块、信息技术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和办公自动化模块。这样便于教学管理,灵活地更新个别教学模块,比重新修订整个教学计划要容易得多,而且便于随社会学科发展而变化,这对于图书馆学教育事业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信息领域尤为重要。同时也便于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选择自己的研究发展方向,容易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处理好学科发展中的问题,构建科学的学科体系
首先,在专业建设与适应市场需求方面,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学、情报学融为一体,从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都可按专业性原则实现单一学科专业教学,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和完善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其次,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面向社会,适应信息社会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当今,无论从包括图书情报机构和其他行业的信息部门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还是从毕业生就业途径多元化考虑,图书馆学都必须拓宽专业面,增强专业基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信息人才。再次,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检索,同时也被引入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同一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构建。另外,在教学中,学生是通过与教师频繁接触,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获得系统的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掌握思维方法,养成高尚品德的。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
图书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掌握一两门外语。因此,图书馆学的教育目标应当是面向数字化信息环境培养知识信息的组织与服务人才,这类人才的核心能力是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其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分析、评价、组织、开发、管理和提供知识信息。具备这一核心能力的人才能够实现从文献组织到信息组织再到知识组织与服务的跨越,不仅适应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工作,而且胜任虚拟图书馆载数字图书馆,以及一切基于网络的知识信息组织和服务。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要面向信息化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实践,提高专业兼容性和适应性,不宜使教学内容局限在狭窄的业务理论范围之中,而要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国内外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探寻其规律。与此同时,也将重视研究其他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从其他学科,尤其是带头学科发展的历史中得到启发。在此基础上去研究图书馆学学科的生长和条件、图书馆学科的发展动力,图书馆学科的采掘模式、图书馆学科演化的特点、图书馆学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图书馆学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图书馆学科建设者的素质等等,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1]张麦青.黄宗忠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建设思想探究[J].图书馆,2010,(3):32-34.
[2]艾军.试论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0,(1):36.
[3]刘君.社会学分析框架下图书馆学学科属性与学科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06,(4):23-27.
G64
A
1673-0046(2011)09-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