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校区夜间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以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1-08-15曾逸群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校区辅导员育人

曾逸群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高校新校区夜间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以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曾逸群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夜间是高校新学生管理的薄弱时段,是不稳定因素的高发区,加强夜间学生管理工作是维护学校安定稳定的需要。文章从高校新区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建立科学夜间学生管理体系新思路,为高校加强夜间学生管理提供参考。

高校新区;夜间学生管理;工作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不少高校开始了新校区的建设,然而大部分高校新校区存在着距离远、交通不便、外部环境复杂等情况,这对高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特别是夜间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难度和问题。因此,探索加强和改进夜间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正式搬迁到亭江新校区,距离市区40公里远,位于城市偏远郊区。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学生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学院各级领导对学生管理工作非常关注,针对新区情况采取了许多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夜间学生管理也采取了许多针对性的措施,效果显著。

一、高校新校区影响夜间学生管理工作的因素

(一)距离远、交通不便,容易出现管理上的薄弱区。各高校新校区与市区相距一般都有数十公里,新校区大多地处远郊。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虽然情况较前大有好转,但校区间交通仍不很方便。新校区往往大都没有教工住宅区。各科专业老师上课时乘班车来,上完课即乘班车走人。教师离开学校后,学校的管理处于薄弱时段,甚至是管理上的空白点,这样一来就加大高校夜间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外部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多,影响学生学习生活。新校区往往远离繁华闹市,缺乏都市气息和氛围,周边的娱乐设施缺乏,商业网点稀少,学生们日常接触最多的是刚刚离开土地成为城市居民的农民,周边社会环境缺乏现代化都市特有的观念、视点、科技等等。同时由于校园周边环境复杂,乡镇道路差,有的甚至没有红绿灯,交通相对比较混乱,安全隐患多。这种复杂的的社会外部环境对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影响非常大,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空虚、无所事事,容易引发学生在心理上的群体事件,而这种群体事件往往发生在夜间,所以无形中就加大了校区夜间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

(三)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相对缺乏,容易出现文化封闭现象。校园文化是使学生有大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精神支撑。没有校园文化的熏陶、凝聚、激励和导向,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常常事倍功半。高校新区由于建立历史不长,校园文化氛围相对较弱,文化的育人功能相对较差。这样一来,许多的教育都必须依托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施行硬性管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低下,学生思想波动大,从而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二、加强高校新校区夜间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加强夜间学生管理工作是维护学校安全稳定需要

高校的安全稳定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全方位地维护高校校园的安定团结是一值得探讨的课题。对于新建的校区来说,大部分存在着校园大、远离老校区、边建设边办学、组织机构和办学设施有待完善等情况。所以,如何面对困难,根据新校区和学校周边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维护校园稳定就显得极其重要。一般而言,在白天正常上班时间,学校管理正常运转,对于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比较容易处理,而夜间则不一样,夜间时由于新校区一般都建在城郊,下班后教职工离开校区,因此这段时期是管理的薄弱区,是不稳定事件的高发期,所以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新区夜间学生管理工作,对维护学校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夜间学生管理工作是坚持管理育人的要求

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高等院校对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如何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坚持以生为本,致力于实现管理育人一直是高校改革的方向。而夜间管理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坚持管理育人的工作思路,切实做到管理、教育和服务三者的有机结合。加强夜间学生管理不仅仅是停留在夜间值班的层面,它还要求值班人员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服务于学生的生活需要,切实解决学生在夜间碰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立足学校实际,建立科学夜间学生管理工作体系

(一)构建安全监控体系

由于校园突发事件都具有很强的不可预见性,所以,如何加强对有关不稳定因素的监控,对于维护校园稳定具有大意义。要构建较为完善的校园安全监控体系,可以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夜间值班体系。夜间是学校管理的薄弱期,存在管理上的空白点,掩藏较多的不稳定因素。而传统的值班制度容易出现各自为战的局面,难以形成科学的值班体系,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处理起来效率低下,容易酿成更大的问题。因此,构建科学的值班室体系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更扎实有效地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切实维护学校稳定的需要。特别是在夜间,这个时段是突发事件的高发段,值班体系的建立为突发事件的处理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因此各高校可以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按照夜间学生管理的具体要求,设立从高层到基层的三级值班体系。

2.抓好三支学生队伍建设。所谓三支队伍是指班级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入党积极份子队伍。在新校区,每个辅导员管理学生达二三百人,有的还可能兼任团的工作、党支部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白天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晚上是重要的休息时段。因此,只有利用好学生干部队伍的资源,充分发挥他们在信息反馈、问题处理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维持夜间的安全稳定。所以,在夜间学生管理中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显得极其重要。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采取措施转变学生被管理角色,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要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他们加入到学院的管理工作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学院的安全和稳定工作。

3.构建有效信息沟通平台。夜间时段,教职工下班后,一般都回到了城里。此时,教师和学生无法直接沟通联系。除了常规的电话沟通外,还需要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搭建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要通过网络加强对学生夜间学习生活的有效监控。要建立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通过网络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做到准确、快捷地反馈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为学生解决问题和困难,从而做到防微杜渐,把握事情处理的主动权。

4.加强对宿舍长的培养。宿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具有独特的教育和管理功能,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宿舍在夜间管理的实际作用,要把宿舍建成管理育人的重要阵地,努力营造健康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校园的安定和团结。所以,要加强对宿舍长的培养和教育,要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来兼任寝室长,并对表现突出的寝室长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评优评先、入党推优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以此充分调动他们在宿舍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在夜间学生管理中的独特作用。

(二)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教育的主力军。一般高校都要求辅导员做到和学生“三同”即同吃、同住、同生活。因而辅导员在学生夜间管理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所以必须选拔建设一支数量适当、作风正派、业务精湛、勤奋刻苦、乐于奉献的辅导员队伍。为此,必须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训培养机制,从政治、生活等多方面对辅导员加以关心。要从人员结构、职称评定、职务待遇等方面改善队伍建设,健全辅导员考核和管理制度,坚持事实求是、对事对人的原则,做到客观公正的考核,努力激发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从而发挥他们在夜间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学校的安定和稳定。

(三)构建完善的夜间学生管理制度

任何一项学生管理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一定制度的支撑,高校夜间学生管理工作也不例外,要有章可循。一方面,要专门建立夜间学生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加强应急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对应急事件的防范和处理;另一方面,要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学生夜间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夜间行为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夜间的行为更加规范,把夜间不稳定事件制止在源头上。

(四)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思想行为的改进。学生白天接受的教育和学生夜间的生活是栖息相关的,因此,白天时间要鼓励学生多参加课余文体活动,通过参加活动缓和自己的情绪,释放内心的压力,为晚上的睡眠创造良好的条件。

[1]王德友,谢继荣,郑胜水.高校新校区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2]王凌锋.高校新校区学生工作延伸管理探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G718.2

A

1673-0046(2011)09-0106-02

猜你喜欢

校区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