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加强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2011-08-15杨彩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理论课素质政治

杨彩平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加强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杨彩平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这一核心素质,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改革,结合专业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中的应有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

德国把职业能力分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而社会能力分成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两个层面。基本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能力,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本领,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关键社会能力是指基本社会能力进一步发展,是学生获得为完成今后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获得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一种能力,包括社会责任感。我国也十分重视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一般把社会能力表述为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职业院校目前对学生社会能力进行培养的课程设置主要有中央明确规定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根据具体情况开设的心理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在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中起着核心、骨干和主导的作用。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高高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思想道德教育与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如今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看重的不仅是学生拥有的证书,企业对学生应聘提出三大必备条件: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较好的写作、语言表达和协作能力,较强的团队精神,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较强的钻研、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良好的忠诚、诚信品质已成为当今社会各行业选才用人的共识。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市场,适应就业,培养社会就业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技术人才,已成为我们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然而,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教育理念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问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还是走“填鸭式”、“满堂灌”的老路子。教学目标仅仅局限于使学生了解中国国情,懂得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懂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造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局限于把书本的有关原理、观点简单地在课堂表述,形成照本宣科、呆板的教学模式,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功能。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的思想道德这一核心素质与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共同构成社会能力的有机整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突出高职特色,紧密围绕和学生生产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亲身经历,学习、体验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在职业生活中体验职业道德的真谛,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共事、学会明辨是非,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构筑精神支柱,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素质内容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方面起到应有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社会能力提高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提高为基础,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脑;另一方面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所富含的人文知识优势,达到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增强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高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意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个性化,促进学生社会能力的提高

创新精神、创新个性、创新才能作为一种宝贵的时代精神和特征,是现代社会人才素质的精华,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必须为学生解放思想、明确方向、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有利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原来的科学思维活动,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促进学生社会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推进探究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制定如下具体环节: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师生合作探讨——实践中体验——课后作业。

1.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提出问题,提供案例给学生,鼓励学生依据问题查阅资料、参加某项具体活动等形式,在实践中寻求解答,使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提高学生课堂内外的自主参与能力。

2.师生合作探讨。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课堂讨论发言、辩论演讲、团队游戏等参与形式把自身疑问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的疑难问题,做到课堂上和学生共同解答疑难,在师生探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灵活性、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3.实践中体验。通过自我学习和合作探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理论。而学生掌握理论程度如何,需要再次走出课堂,通过实践体验,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在实践的环节中,学生们产生了许多困惑,发现了许多与书本上理论相矛盾的问题,这些问题促进了学生的探究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思维、增强了能力,建立起了一种新的主动求知和主动追求的新理念。

4.课后作业。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教学过程,最后由学生来做本节课作业。包括在学习中你的收获是什么?在课堂讨论学习中你的贡献是什么?在实践学习中你得到了什么?在学习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么?学习本课后,你有更好的意见和建议吗?通过总结促使学生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优化课程信息内涵,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当今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有:真诚务实和强烈的责任感、较强的思考能力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等。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把教学内容和企业的需求、发展趋势及人才素质的要求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符合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

教学内容定向第一线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具有丰富的信息内涵。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覆盖面广,采取专题讲座可以就一个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具有资料全面、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论证深刻、逻辑性强、观点明确等特点,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因此,运用专题教学进行内容整合,培养高职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条理性,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课提供了一般方法论的指导,是拓展学生素质、提高社会能力的有效模式。

四、强化实践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形式上可以相对划分为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两块:一是课内理论教学,二是课外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延伸,在学生素质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调研,在进行社会实践调研过程中,既巩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又强化了专业技能。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章中,物流专业的学生对“山西煤炭物流发展状况”这一问题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旅游专业的学生对《山西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山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等进行调研,这都是思想政治理论和学生专业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既延伸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理论知识,又深化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达到了职业道德渗透的目的。因此,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遵循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有组织地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学实习有机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加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

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社会能力

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和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第一,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成立的群众组织,是校园课外文化活动的主要承载者,对繁荣校园文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社团活动既实现广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服务,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活跃了学校文化氛围,同时对社团成员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活动,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思想交流,充分挖掘和施展学生的才能,创新培养,激励学生个性化发展,而且使学生在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会友爱、学会帮助、学会生活,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为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氛围。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应组织建立学生能力训练小组,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实行能力训练。如组织摄影作品展、手工作品展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体会到创造能力、创造精神在他们成长、成才和成功中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指点和在实践中的实际锻炼,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体会到极大的乐趣和成就感。

[1]任一波.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李建刚.转型期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着眼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

[3]赵四亮,李毅.浅谈高校人文素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

F718.5

A

1673-0046(2011)09-0026-02

猜你喜欢

理论课素质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