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学科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1-08-15于晓霞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吉林通化134002
于晓霞(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吉林通化134002)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学科队伍建设的思考
于晓霞
(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吉林通化134002)
在教师教育大学化、教师教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成为时代必然前提下,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成为高师院校保持特色的重要工作,而学科建设的根本点是学科队伍建设。高师院校应在遵循以师为本、整合性及开放性三大原则上,通过提高教师教育者素养;建立学科队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保障体制建设及组织管理等措施建设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师教育学科队伍。
教师教育;高师院校;学科队伍;开放;整合
伴随我国教师教育的迅速转型,教师教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成为时代必然。2006年12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和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承办的首届“全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的召开,更是掀开了关于此话题的讨论。很多学者就教师教育作为学科的要素内容,如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知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但是对教师教育学科队伍建设却鲜有探讨。笔者以为,学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学科队伍问题,没有一批德才兼备、成果丰硕的教师,学科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本文把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切入点,探讨高师的教师教育学科队伍建设的原则和措施。
一、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学科队伍建设的迫切性
如果说教师教育学的学科制度和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重点,那么,教师教育学的学科队伍建设则是教师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石,可以说没有人和人进行的相关学科研究,就无法开展学科建设,学科制度也好,课程体系也罢,人的因素是最根本的基础。
教师教育学科建立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胜任教学工作的合格教师。我传统师范教育体系正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非师范院校逐渐为教师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从目前总体形势看,我国开展教师教育的主体依然是师范院校,师范院校开展教师教育,传统悠远,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优势明显。弘扬教师教育特色对于师范院校是一种责任,对于地方高师来说,能够在教师教育大变革的今天保持自己学校特色,为自己保持竞争力,关键在于为地方教育事业培养出合格的师资。因此,加强教师教育学科队伍的建设是高师院校突出学校特色、提高竞争力的必需。
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学科队伍建设的原则
(一)以师为本的原则
教师是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中动态的、人的因素。以师为本的原则是指在教师教育学科队伍建设中以教师为本,考虑到教师的发展要求,为教师成长提供合理条件。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以教师为本的含义是建立在积极性影响之上的,杜绝任何盲目以教师为中心去开展一切活动的做法。
(二)整合性原则
教师教育学科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高等师范院校要整合校内资源,整合教师教育学科现有的学科教学研究资源,优化学科教学研究团队,完善学科教学研究组织,同时要有效地吸收、整合其他学科的资源,建立一支具有多学科背景的研究人才队伍,从多学科角度对教师教育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通过整合确定每个教研人员个人的学科定位和专业方向,通过内部流动,解决好教研人员的专业方向与所属部门承担的学科建设任务不相一致的情况;同时,借助于学科建设搭建的平台,把全校范围内的师资和学术力量整合起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三)开放性原则
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是针对实践并服务于实践的,教师又是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中动态的、人的因素,这两个因素决定了教师教育学科队伍建设要遵循开放性原则。主要是要加强与基础教育的有效合作,一方面聘任一些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作为高校从事教师教育的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可以选派高校优秀的从事教师教育的教师到中小学进行锻炼,从而建立一支高校学科专业教师、教育专业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及其他优秀教育工作者相结合的教师教育队伍。
三、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学科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教师教育者自身的学科意识,提高职业素养
南京师范大学杨跃副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创建教师教育学科尚在起步阶段远未达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认同的程度,所以应强化教师教育者专业学科研究和实践的自觉意识,积极探索学科知识生产的独特方式,加强对教师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理性反思,寻求自己的学科归属,为教师教育学科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教师教育学科是多学科整合的结晶,不同于现有任何一门教育、心理类学科,是介于宏观理论学科与微观应用学科间的一门中观学科,一门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的“实践教育学”。目前,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者在进行教学时更注重知识体系的掌握,注意系统性与逻辑性,但多数缺乏实践经验。因此新型教师教育学科队伍建设必须要提高教师素质。在知识结构方面要对专业学科知识深入钻研,提高其教学的深度。其次要对其它系科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在教学中才能联系学生的学科专业进行讲解;对有关基础理论学科如哲学、文学方面加强理论修养,提高理论思维层次,还要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真正承担起这样一个“实践教育学”要完成的任务。
(二)建立学科队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优化队伍结构
合理的学科队伍结构是一门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构建合理的学科队伍结构要从以下两点考虑:
首先,选拔合适的学科带头人。根据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及制度化的运作程序选拔出若干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高师院校在组建教师教育学科队伍时,首要任务就是选拔学科带头人,建立和完善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作为带头人,在学术能力上能够以其创造性的思维、开阔性的视野、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和教学经验,敏锐地把握教师教育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对教师的现实需求,能够协调和凝聚团队成员的力量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在人格特质上要具有一定的个人威望和人格魅力。对内能够吸引人、团结人、凝聚人、鼓舞人,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外也应有相当的影响力与活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带领团队顺利开展工作。
其次,注重学科队伍的成员结构。学科队伍人员的配置必须要考虑在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个性结构上的优化组合。从年龄结构上看,教学团队应该是“老”“中”“青”相结合;在学缘结构方面,要有广泛的学缘结构,这样才能取百家之长,造就自己独特的教学与学术风格,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拥有来源广泛、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对实现教学任务和活跃学术气氛,优化知识结构,加快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防止教学和学术思想的单一、封闭和保守都具有极大的作用。
(三)加强保障体制建设及组织管理
学科队伍保障体制建设主要指两个方面:首先是要完善激励机制,要制定有利于队伍发展的激励政策,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给予物质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支持与鼓励,从而为学科队伍的健康发展营造具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同时这种激励机制应以团队绩效为基础,侧重于对整个团队的绩效实施奖惩,同时考虑个人贡献,构筑学科队伍成员之间的共同利害关系,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的积极性。
其次是创新管理体系。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师院校在“学术性”和“师范性”的争论中,使得原有教师教育类课程备受冷落,现在对于重新整合的教师教育学科而言,高师院校的学校管理层要转变管理观念和工作方式,变发号施令者为服务者,同时要在整体教学改革规划的基础上,对于教师教育学科队伍的建设,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1]陈永明,王健.“教师教育学”学科建立之思考[J].教育研究,2009(1).
[2]汤颖.新课程视域下高师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价值取向与原则[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3).
[3]于晓霞.高师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3).
[4]杨跃,周晓静.全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J].教育研究,2007(7).
[5]杨跃.关于教师教育学科构建的理性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7(1).
[6]孙传远.教师教育学学科身份判断[J].现代教育论坛,2009(1).
(责任编辑:李文)
G658.3
A
1008—7974(2011)03—0081—02
本论文是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新课程背景下高师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08Bjyx44。
2010—12—15
于晓霞(1969-),女,吉林省集安市人,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