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物流规划问题和对策

2011-08-15吴晓兵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物流规划

吴晓兵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我国城市物流规划问题和对策

吴晓兵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我国不少城市都己意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城市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重大作用,相当重视城市物流系统规划,但实践中出现了较多问题,如物流规划的可操作性比较差,城市物流定位不准,缺乏抓手等。为此,我国城市物流规划应加强定位和系统化研究,鼓励多方参与市场运作,进行柔性化决策,以信息化和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企业的建设为抓手。

物流规划;物流定位;PPP;柔性决策

城市物流规划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根据现有物流状况以及未来的物流发展需求,从社会的综合利益的角度出发,系统考虑城市经济发展、交通状况、环境条件等各个方面,在中长期内合理配置城市物流资源,以最小的社会消耗完成城市物流。大多地方政府都己意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城市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重大作用,相当重视城市物流系统规划,并目有的城市己纷纷着手开展相关工作。但不少城市还缺乏专家学者的广泛介入,研究深度也远远不够。而国外学者相对来说更崇尚市场的自发调节问题,重点研究企业内部物流系统优化和规划问题,较少从城市发展的视角研究物流系统优化和规划,值得借鉴的经验契合度不高。尤其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物流系统绝非单单的物流节点规划,是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城市物流规划战略性较差;二是由于历史数据局限性以及城市物流具有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传统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不佳,关于城市物流需求预测的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很不足,对本地区的物流能力认识不足;三不少城市己经纷纷出台了一些关于城市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等,但基本上是处于被动地去应对已经出现的问题,物流规划的可操作性比较差;四是不少城市虽然做了较为合理的规划,但缺乏抓手,不知从那里起步。为此,我国城市物流规划应加强以下工作。

一、做好城市的物流定位

城市的物流定位是进行物流规划的基础。做好定位就要要明确城市物流系统的范围和外部环境。物流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各环节要匹配协调,且要有同等可靠性。在规划设计时必须确定物流系统的范围和外部环境及两者的接口,要考察该城市的经济总量、规模,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地区生产特点、融资渠道、信息平台、经济对外依附度、政策、人才、未来发展的潜力等。

在进行城市物流战略定位分析时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指规划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其主要指标为GDP;2.人口数量,该指标主要用于衡量一个区域的人均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因素对物流需求量的大小将产生一定的影响;3.交通发展水平,指规划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交通运输发展水平,主要指标为货物运输量;4.对外贸易水平,主要指标为区域外贸总额;5.商品交易水平,主要指标为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和大型批发市场个数。

城市物流规划的定位一般有三个层次:最基础的是从宏观上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土地规划做出相应的物流布局安排;其次是从微观上为发展城市支柱产业的支撑服务体系;第三从未来发展角度,对城市新兴产业的发展预留物流配套服务的规划,可持续是衡量城市物流定位的价值标准。

对于城市物流定位是建立在需求预测上的,城市物流需求预测也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区域物流需求总量预测,第二个层次指物流需求总量的产业间分配,第三个层次指根据区域产业的空间分配特征,将不同产业的物流需求分配到物流规划小区里,从而为区域物流网络布局规划提供需求点和供应点的数据。对于总量的预测可采用回归模型、增速预测等方法;对于分产业物流需求量预测可采用产业结构优化的投人产出系数法;物流小区分配预测可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等。

少数城市有可能把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来规划,建成物流枢纽城市。城市物流规划的定位中一般不采用物流费用占GDP比重来作不可作为决策的依据。因为市场定位不同和产业结构的差别影响极大,多数情况下不可比。决定上述定位的主要应是市场需求和预测,作为支柱产业来规划的尤其要看中转的物流需求和预测。

因此做好城市物流规划的定位,一是要完善物流需求调查。例如本地区经济的规模和结构、中转业务需求及机遇、企业内部物流的外包趋势等。二是要有发展目标的科学定位。物流的核心理念是整合,具体表现为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横向就是建设平台,追求标准化、规模化效益;纵向就是形成专业解决方案。

二、做好节点规划,加强物流系统性研究。

物流节点规划不能代替城市物流规划,物流节点规划的方法与城市物流规划方法有较大差异。在我国诸多城市,在没有城市物流总体发展方向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就将物流园区规划代替城市物流规划。由于缺乏对城市物流整体认识,盲目追求局部利益可能导致整体的不经济,反过来有损局部自身利益。一个完美的城市物流必须是目标清晰并具有层次性特征的系统化了的结构体系。所谓系统化是指物流全过程中对所有的物流活动都进行合理的归并与组合,以形成系统许多不同层级的功能子系统。因此,物流规划内容也一定是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有着明显层次性特征的体系。在规划过程中,既要考虑要分门别类地解决处于不同环境条件下、处于不同层级的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到物流系统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由于它在发展进程上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其任务和目标上也会有所差别这一问题。

对于物流物流节点的规划也要通盘考虑,网络布局优化目前已经有了较为成熟,常见的求解方法有评价方法和优化方法。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得分最高的方案为最终选择方案;而优化方法从本质上则是一类整数规划问题,由于整数规划模型是按照某种原则(目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自动寻优,克服了评价方法的主观性较强的劣势。而城市物流的战略规划多建立在竞争力评价方法上。竞争力评价理论层面的探讨多采用波特的钻石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构建由初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要素和竞争要素形成的多指标区域物流竞争评价体系。

(1)城市物流规划一般应有这样明显层次性特征的构架体系:空间体系框架。主要是指物流基地、物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的空间布局原则和特征,通常情况下城市郊区布置大型物流基地、中心城区边缘布置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2)功能体系框架,构成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物流服务功能体系;(3)物流服务体系框架;(4)物流平台构成框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政策平台环境。

三、运用市场机制,多方广泛参与

国外城市物流规划以市场机制为主,其研究重点不同于我国现阶段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物流规划,因此实施方案也表现各异。但在城市物流规划的运作模式上都要体现着一个重要的共同点:运用市场机制,多方广泛参与。

国外物流规划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政府或公共组织与当地私营业主共同参与规划并付诸实施。由此产生的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共与私人共同参与)模式,在实施中体现着两层含义;对其狭义的理解是共同出资,共担利益和风险,更深一层的理解为,实现信息的共享与联系,联合经营、共同运作。

PPP模式本身就强调在规划的阶段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及公共组织参与到规划的制定当中,这样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能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及得到更高层次的管理协调和对关键问题的关注。同时也要求城市物流活动参与者的积极参与,只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规划所要达到的效果。1996年,由英国货运协会发起的货运质量管理的共同参与项目,现已得到英国政府的推动。地方参与者包括:运输企业、商业、当地政府、社区和环境保护组织。该项目建立对地方水平的物流事务和问题的理解,并推动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协调对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与当地环境和社会问题关注间的平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地方机构被要求实现:建立独立的组织制定当地物流政策;设立圆桌会议对当地的物流政策交换意见;从运输协会和零售业协会邀请私有业主代表。德国城市卡塞尔为改变原有的低效率城市物流而进行的新规划中强调所有的项目参与者,包括当地的零售商所建立的城市物流公司,确保通过定期的会议让成员获得信息(这样做可以防止有些与者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有利的运输配送)。同时建立一个被提名中立的仲裁机构。为了简化对运输和配送中不断发生损坏的处理,城市物流公司接管所有成员的损失索赔,这样能进一步低管理成本。上述城市物流项目的实践证明,成实施PPP模式的成效在于,加强了相关物流活动与者及影响者的积极参与、共同规划、多方联系和效督促。

由于我国城市物流的复杂性,政府单独进行物流规划难度较大,其规划的可操作性差和不见得效果好。因此,共同参与规划的运作模式更加强调双方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建立独立的组织对项目的运行效果进行监督。为此,可采取以下途径尝试建立我国特色的PPP运行模式。

1.采用市场机制,共同规划。对于系统化的物流规划,政府不可能做到完美,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对于大的物流规划可实行招标,对于具体的物流项目可按股份制进行规划和运行,调动多方积极性。

2.加强规划监督和建立事后监督机制。城市物流规划对于当前和未来城市的经济发展、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又牵涉利益方众多。因此,建立长效的物流规划监督机制和事后督察非常必要。

四、加强物流能力研究,进行柔性决策

物流能力是指物流供给主体服务的能力,具体来说,是从接收客户需求、处理订单、分拣货物、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响应速度、物流成本、订单完成准时性和订单交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也可以简单地把物流能力理解为由物流系统的物质结构(如配送中心的数量和规模、运输能力,以及分拣处理的设备能力等)所形成的客观能力,以及管理者对物流运作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物流能力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而不仅仅是某几个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强调了一种系统的观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物流规划实际上应该是物流能力的规划,而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物流园区规划或物流中心规划。

一个城市物流的战略决策没有现成的各种物流能力数据可提供。可以说物流的战略规划是基于以下条件的:由于未来信息的不确定性,或者由于物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使得决策者往往不能充分掌握信息,因此,称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再加上决策者的愿望和偏好,决策问题的约束条件和决策目标是不同的。所以,物流的战略规划规为柔性规划。柔性规划是指某一对象为达到未来发展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条理有系统的打算或设计,狭义的规划是指在一个确定的目标下选择实现该目标的手段。

城市物流能力规划的根本目的是要做到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情况下,使物流系统更好地服务于未来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更好地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物流能力规划问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物流能力规划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2)由于所规划的问题在不可预见的将来具有不确定性,未来的物流需求量也是不确定的,决策者往往不能准确地判断规划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只能提供一个满意范围,认为达到这个范围的可行方案都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决策目标是柔性的;(3)在物流能力规划过程中,必然受到一些现实条件的约束,比如资金的约束,土地的约束,环境的约束,现有物流网络的约束,以及政策的约束。这些约束条件的资源数量在合理范围内都是可以调整的,因此,决策的约束条件是柔性的。

五、厘清物流对城市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明确抓手

城市的经济发展是一种聚集经济,是人流、商流、资本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化生产,以生产的批量化和连续性为特征。但是,聚集不是目的,要素的聚集是为了商品的扩散,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贸易做保障,生产的大量产品就会堆积在狭小的空间里,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难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基本运转就会中断。因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合理的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物流首先加速先进技术的引进、扩散与溢出。随着物流的蓬勃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将逐渐完善。这包括区域运输网络的完善、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和传输方式间的良好协作配套性等,这些改善将有效地降低区域与外界交往的传输费用,改善区域与其他区域质点间的经济通道状况,从而增强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将成为域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扩散的重要载体。由此可见,物流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区域引进先进的技术、享有域外先进技术的扩散与溢出效应。此外,区域发展物流业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服务水平,将有效增强其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对其进行投资的跨国公司数量也随之增多。跨国公司在为区域经济增长带来资本的同时,也为区域带来了国际领先的先进技术。从另一个角度讲,区域通过吸引跨国公司而引进了更多的域外先进技术。因此,随着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区域,更多的先进技术将被引进区域。

物流的对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是确定,但城市的物流的发展战略需逐步和有层次的去做,最有力的抓手是物流信息化建设和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物流的发展。

(1)物流信息化建设。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就是信息化,如果没有现代信息,就没有现代物流。城市发展物流战略的首要抓手就是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满足平台用户对共用物流信息的需求,实现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组织、存储、发布和共享,以达到整合整体物流信息资源、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和提高整体物流效率的目标。城市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应用三个层次:1)城市城市公用信息平台;2)专项物流服务平台;3)各物流中心和企业物流运作平台。城市应研究本市的特点,通过技术招标,建立城市特色的物流信息平台。

(2)促进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企业的建立。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经营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约定的时间、空间位约定的价格向物流消费者提供约定的个性化、专业化、系列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是生产经营企业为了集中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产经营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关系,第三方物流利用其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对物流系统进行整合,以达到整体最优和物流成本低。生产经营企业一方面减小了物流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物流外包,因而节省资金、人力和物力可以集中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投入上。城市通过加大第三方物流公司和供应链企业的发展,从战略上看是通过第三方物流的运作将现代物流理念传播出去,特别是供应链管理方法的运用,将企业的竞争放在供应链上竞争,具有联动效应。从企业内部来看,资源的到合理配置,可以实现专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为此,城市应大力发展本地区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发展,整合中小物流企业,支持大型物流企业的股份制改制和信息化建设。重点扶持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和供应链服务企业。同时,注意引进国际、国内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承接跨国、跨地区供应链服务转移做好准备,利用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促进城市本地的物流发展,特别利用技术和管理的外溢效应,加快城市经济发展。

[1]刘秉镰,王燕.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系统规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美)唐纳德.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王岳峰,刘伟.区域物流能力柔性规划的内涵、特点与概念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31(1):165-168.

[4]何 愈.国外城市物流规划方法与实践[J].城市问题,2005,(5):89-91.

[5]郝玲花.大中型城市物流规划探析[J].铁道货运,2007,(10):1-4.

F25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752X(2011)02-0011-03

2011-05-09

吴晓兵(1966-),男,河南孟津人,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金融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物流、金融。

作者简介: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物流金融创新模式与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扩展》(编号:2010SK549)阶段成果。

郑光强)

猜你喜欢

物流规划
发挥人大在五年规划编制中的积极作用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十三五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