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探索

2011-08-15郭春梅

关键词:课题组纲要分析

郭春梅

(太原师范学院 思政部, 山西 太原 030012)

高校《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探索

郭春梅

(太原师范学院 思政部, 山西 太原 030012)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要使学生从“被教育”变为“求知识”,首先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求任课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对最新成果的把握,对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引导,在授课过程中进行重点的理论分析,组织好学生的课题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谈感受,师生进行有益的课下交流,从而变学生为主动“求知识”。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兴趣;教学引导;求知识

目前,我国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担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然而,这门功课往往是上百人的大课,又是公共必修课,学生的专业知识有限,师生互动就受到了教学环境的局限,同时也影响了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往往是上课时老师登上讲台,下课后师生脱离了联系;学生敷衍上课成为常态,不主动学习,被动接受教育,甚至是为了学分上课的大有人在,因此,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改学生“被教育”为“求知识”就成为了这门课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如何在上百人的大课中做到这点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利用和创造一切皆可利用的条件,引起他们对这门课的兴趣;其次,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把握问题的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成功的动力和源泉,有了兴趣自然会对一些事件和知识进行求索与求证,这也会带动他们进行更为广泛的阅读,从而也就逐渐积累了相应的知识,也为学生改“被教育”为“求知识”做了准备。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加以引导。

首先,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对课本知识的把握,同时对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引导。《纲要》课程跨度大,涉及时间久,历史事件跌宕起伏,中国近现代风云人物尽显其中,这就使教师有了引导学生入门的机会。对教师而言,首先要对教学进行积极的设计。比如在讲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英第一次的接触,就要向学生介绍目前史学界对此的不同看法与争论,对比中西方的情况后,设问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在讲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请学生思考并对他们提问,当时的中国是否只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条道路可以走?综合各种观点后他们会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认识,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恨不能改变历史,使中国的历史重新走过。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这个问题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甚至有很激烈的辩论。

其次,介绍引进新的史学界研究成果。要对最新的科研成果有了解和把握,同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联系课本知识有深度地渗透到教学之中。《纲要》课中要突出的主线和解决的问题离不开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比如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和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事件,随着最近几年新资料的不断公开和发掘,有很多新的成果问世,如维新运动失败原因中康有为因素的重新认识;蒋介石日记的公布,杨天石先生对蒋介石资料的最新研究,揭示出蒋介石在某些事件中的心理和真实想法等。在教师向学生介绍这些新的研究成果的时候,使得大家对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更加客观的认识,对学生而言,这完全是一种新认识,这种与中学迥然不同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笔者在向文学院、舞蹈系、体育系和物理系的学生授课时,学生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下课后很多学生自觉到图书馆去借阅相关的书籍。

第三,要不断提高课件的品质和授课内容,要有重点,重点在理论分析上,而不在过程上。《纲要》课程,要想改学生“被教育”为“求知识”,其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之一就是要重点进行理论的分析。它要求教师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进行理论的详细深入分析,比如,在讲到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发展时,重点会分析中国主权一步步的丧失;讲到戊戌维新时,笔者会把当时的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维新进行较详细的比较;讲到现代日本的军国主义右倾时,会对日本天皇、日本文化及美国的战后对日政策进行分析。经过这样详细分析,很多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结果就会一目了然。同时也给学生的分析思路进行了捋清,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使得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强。

在给学生进行了有意的引导和分析的示范后,此时的学生已经表现出很大的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为学生表现自己的真实想法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机会和条件。比如,进行课题组的活动,笔者在进行了几年的课题组活动后认为,课题组学生是否能成为主体是课题组质量高低的关键,这具有很大的伸缩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以细致的严格的要求。详细制定课题组的细则,杜绝学生的抄袭和空谈,明确指出自己的分析和自己的座谈的得分要远远高于应付的文章,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自己的分析,同时让学生自己选打分代表,组织学生评分小组,让他们自己给自己打分,在课题组活动期间,把整个教室的管理交给学生,如课堂纪律、互动提问、辩论等。由于学生每天学习生活在一起,他们自己组织和提问的效果往往会配合默契,效果很好。

对教师而言,还要关注学生所选课题,首先要求学生把所选课题上报给教师,一方面教师予以把关,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课题题目做相应的了解,在进行讲评时能有深度地给学生指出他们的长处和不足,起引导的画龙点睛的作用,鼓励他们表现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分析。现在的大学生成长于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生活环境之中,独立的人格、活得潇洒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敢说真话,敢于表现自己,这就使我们了解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想法有了更多的可能,和他们进行互动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让学生自己显示自己的思想就显得很重要。

此外,当学生对所上课程有了一定的兴趣后,对下一堂课的内容和要阅读的文章要提前布置给学生,这样学生在交流时会有内容有依据有深度地去谈、去表现不同的看法,越有内容有深度,越想看课外书,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不断学习和提高。

阅读历史书籍谈感受。《纲要》课程涉及的内容人物事件很多,其中有关的感人肺腑的事件也很多,每一章选一些小文章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课堂阅读,能加深他们对这门课的感性和理论认识。如《赵一曼受刑记》、《清朝文字狱》、《西行漫记》、《菊与刀》、《毛泽东传》等,这些历史书籍既增加学生的知识兴趣,也增加了学生对这门课的了解,拓展了知识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思考。阅读历史书籍之后,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会进一步激发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课下交流。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学生就会主动和教师进行交流,而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的创新,不论这种想法是否成熟,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的分析,要加以鼓励。所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走上讲台练习发言,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学生互相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加以引导,在重大问题上加以澄清和阐释,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从学生上这门课开始,逐渐改学生“被教育”为“求知识”是一个有可能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授课教师的逐步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表达自己思想认识的条件有所具备,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就会迸发出来。

【责任编辑 冯自变】

2011-01-18

郭春梅(1957-),女,山西文水人,太原师范学院思政部教授,硕士。

1672-2035(2011)02-0165-02

G642.3

B

猜你喜欢

课题组纲要分析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