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冲突 伯宁豪森论争及其产生背景

2011-08-15宋显彪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四川成都610021

图书馆建设 2011年2期
关键词:豪森论争图书馆员

宋显彪 (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 四川 成都 610021)

2010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将图书馆社会责任列为会议分主题,其后国内图书馆界关于图书馆社会责任的研究渐入佳境,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加,目前图书馆社会责任研究已经成为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从研究成果来看,社会责任研究的内容、范围、方向都较为庞杂,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关于社会责任的研究刚刚起步,另一方面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参照和比较。20世纪60年代,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ALA)出现了历史上较为著名的伯宁豪森论争——知识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冲突,并在此背景下对于图书馆社会责任的范围和边际展开了大范围的探讨。本文旨在介绍伯宁豪森论争的基本情况,分析其产生背景,以拓展国内社会责任研究的思路,为社会责任的研究提供参考。

1 伯宁豪森论争概述

伯宁豪森(Berninghausen D K,1916-2001)是美国图书馆学家,长期服务于美国图书馆协会知识自由委员会,曾任该委员会主席和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学院院长,著有《理性飞翔:研究院、出版社和图书馆的知识自由文集》(1975年)、《中国革命文学选》(1976年)等。

1972年11月,伯宁豪森在美国《图书馆杂志》上发表《图书馆界的对立:社会责任与图书馆权利法案》一文,对美国图书馆界自20世纪60年代起蓬勃兴起的社会责任行动进行强烈批评,认为所谓的社会责任运动对图书馆造成了极大的“侵蚀”,并且削弱了ALA 作为知识自由保护者的可信度[1-2]。伯宁豪森认为,图书馆社会责任意味着图书馆员和图书馆要对社会问题表明个人观点和立场,这种行为必将背离图书馆职业的中立原则,与知识自由理念相冲突;图书馆社会责任的本质是“反知识自由”的,因此社会责任不能与知识自由和倡导知识自由的《图书馆权利法案》共存;必须反对图书馆社会责任,才能确保《图书馆权利法案》的实施和知识自由理念的推行,否则ALA将无法幸存[1-2]。

此文一经发表,立即引起美国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较为集中的回应是美国《图书馆杂志》1973年1月发表的19篇文章。这19篇文章被《图书馆杂志》以“伯宁豪森论争”(Berninghausen Debate)为统一题名发表,其中有的支持伯宁豪森的观点,但更多的是对伯宁豪森将知识自由与社会责任相对立观点的强烈批评。批评者指责伯宁豪森的文章极其不严肃,是对知识自由不负责任的阐释;认为伯宁豪森对图书馆“中立”原则的理解显示出对图书馆社会责任的故意疏忽,其结果是危险的;指出伯宁豪森坚持图书馆界不应关注“非图书馆问题”,本质上就是完全放弃社会责任,放弃为真正的知识自由而抗争[1-2]。这一系列的探讨引发了“ALA历史上最著名的冲突之一”—— 伯宁豪森论争[3]。

2 伯宁豪森论争双方的观点

在伯宁豪森论争中,论争的双方(伯宁豪森与19篇文章的作者)就美国《图书馆权利法案》、知识自由、中立、图书馆社会责任、馆藏建设等内容展开论述,双方观点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组:社会责任与知识自由;中立与平衡馆藏建设。

2.1 社会责任与知识自由

这一组论争的核心是社会责任与知识自由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社会责任对知识自由和图书馆的影响、社会责任与知识自由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社会责任行动中图书馆员的角色、ALA对社会责任和知识自由的立场、社会责任与知识自由的概念范畴等内容。

2.1.1 伯宁豪森观点

尽管种族歧视、宗教歧视、环境保护、同性恋、战争等社会问题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但属于非图书馆问题,超越了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因此与此相关的图书馆社会责任行动是对图书馆极大的“侵蚀”[1]。

社会责任不仅影响知识自由,社会责任更是“反知识自由”,图书馆履行社会责任意味着表达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个人观点,因此社会责任不能与知识自由和《图书馆权利法案》共存[4]。

ALA的宗旨是促进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事业,就社会问题表明立场与ALA的宗旨无关,将削弱ALA 作为知识自由保护者的可信度,ALA应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知识自由[1]。

知识自由是唯一的图书馆责任,要真正实现知识自由,必须依赖于一个观念,即用户能够掌握各种信息,“除非人们能够获取各种观点,否则不能够运用他们的思考能力作出自己的决定”[2]。社会责任的存在使得“图书馆不得不放弃保护图书馆用户的知识自由”[4],图书馆员将被迫“停止保护用户获取关于某一观点的所有信息”[4]。图书馆员最好的角色就是公正的信息收藏者和传播者,应当向读者提供各种知识,而不是推荐自己的知识。

2.1.2 论争观点

Schuman认为,社会影响图书馆,图书馆影响社会,事实上图书馆是社会的一部分,那些社会的“疾病”(如种族歧视、贫富差距和战争等)极大地影响了信息的自由流动[1]。

Robbins认为,除非所有人都可以获取信息,否则不存在知识自由;伯宁豪森的观点导致“短视的职业主义支持强势者的知识自由,同时否定弱势者的知识自由”[4],这是对知识自由不负责任的阐释。

Bendix认为,图书馆是社会变革中不可或缺的机构,能够将公众的关注点聚焦于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从而影响社会发展[2]。

Byam认为,作为“人文职业”的图书馆职业不能够脱离文化背景而存在,因此图书馆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2]。

Jones认为,将社会问题作为非图书馆问题,从而将图书馆工作脱离其存在的社会背景,就是忽视在一个社会中知识自由的高度政治角色[2]。

Wedgeworth等人认为,伯宁豪森理解的社会责任定义是不正确的,他理解的知识自由定义也是有局限的;伯宁豪森将知识自由和社会责任截然对立起来是没有根据的,这使得社会责任容易被坚持知识自由的图书馆员攻击;实际上,社会责任和知识自由是“一个连续的观念”,社会责任的目的是促使图书馆员达到知识自由的标准和要求,社会责任的作用是为各个阶层的所有人带来知识自由[4]。

2.2 中立与平衡馆藏

这一组论争的核心是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中立与平衡馆藏建设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面对社会问题时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立场与坚持绝对中立原则的冲突、图书馆员的社会责任行动与建立包含各种观点的平衡馆藏的相互作用、坚持社会责任的图书馆员能否为用户提供完整的馆藏信息等。

2.2.1 伯宁豪森观点

社会责任行动使图书馆因为各种原因形成各种派系,在政治和社会问题等非图书馆问题上,图书馆员的个人观点会使图书馆员无法客观地选择馆藏,这时平衡馆藏的目标将被认为是“无价值的”或被“抛在一边”[4],图书馆将可能建立有偏见的馆藏。

社会责任迫使图书馆员把图书馆作为“社会变革的道具”[2]来践行个人关于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方面的观念。图书馆的角色将从公正的收藏者转变为某些言论的宣传者。图书馆员不再提供完整的馆藏,而是提供其认为“正确的”出版物,并通过这种方式“教育用户”[4]。

图书馆员必须“对具体现实问题保持中立,并成为知识自由的保护者”[2]。图书馆知识自由的首要问题是坚持中立的原则,压制或者排斥不同意见的表达都是不职业的,这将会违背建设平衡馆藏的原则。

2.2.2 论争观点

19名参与伯宁豪森论争的图书馆员中,有少数馆员是支持伯宁豪森的观点的,他们明确表示,这是对图书馆中立理念的捍卫。例如,Gaines认为,“一个有偏见的图书馆是一个残缺的图书馆”[4];Hillard认为,“侵犯个人阅读权利的任何运动都不能得到有责任感的图书馆员的支持”[4]。

然而,反对伯宁豪森观点的馆员仍占大多数。其中,Josey认为,如果不主动参与社会问题,图书馆有可能屈服于因为中立而产生的“放任主义”,“强势者的声音”将控制馆藏,并使这种状态持续下去而无法改变[4];图书馆员仅仅是从事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图书馆员表明自己对于社会问题的立场不会影响平衡馆藏的建设;伯宁豪森的知识自由是“在一个被富裕和权势掌控的环境下的知识自由,往往对富有的、权势的阶层足够重视,而与此相对的贫穷的、弱势的声音则被忽略”[4],这种背景下的知识自由不是完全的自由获取。

Robbins 认为,绝对中立不仅导致疏忽而且导致危险,如果图书馆职业从“越来越相互依赖和政治化的世界”[2]中退却,那么知识自由必将越来越弱化,即便有知识自由,这种知识自由也不是属于所有用户的,而是属于权势和富裕者的。

Sellen 认为,图书馆界有一个特征,即“只是面向最大的、最有权利的社会团体”[4]提供服务,而社会责任行动正是对抗这种倾向,为所有人提供服务。

Oboler认为,应把图书馆员作为信息的交流者,而非观点的领导者,不需要刻意强调也不需要刻意回避图书馆员的个人观点,因此社会责任不会影响平衡馆藏的建设和信息的传递[3]。

3 伯宁豪森论争的背景

伯宁豪森论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倡导个性解放、积极参与社会政治运动的美国,当时的思潮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图书馆界,促使众多图书馆员关注社会发展、阐明个人立场,促使图书馆在社会变革中积极发挥作用。而知识自由与《图书馆权利法案》几十年来根植于图书馆职业中并已经成为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所以知识自由与社会责任二者在此时发生直接冲突。这种社会背景和图书馆背景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伯宁豪森论争发生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并且难以复制。

3.1 社会背景

伯宁豪森论争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那就是美国社会在20世纪60年代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如反主流文化运动、反战运动、女权运动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社会的伦理和精神体系造成强烈破坏,到了20世纪60年代,战后出生的年轻一代进入青春期,在享受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精神产品的缺失;同时,美国二战后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其中主张采用非暴力方式(如罢课、静坐、游行示威等)参与社会运动、排斥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方式的观点得到很多青年的认同;另外,当时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美国青年的反战运动不断发起,越来越多的青年投身到社会政治和权利运动中。60年代成为美国各种社会运动不断出现的时期,青年关注社会发展变革、自身权利与政治经济体制、为妇女和各色人种争取更多权利,这种关注社会发展变革、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环境对身处其中的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图书馆活动也产生影响。

3.2 图书馆背景

一战期间,一些与文献自由获取相关的事件(包括政府对德语文献、反战文献的限制等)的发生,使图书馆逐渐认识到保障用户自由获取文献的重要性。图书馆为此作出了各种努力,“自由阅读”成为图书馆的首要准则,倡导知识自由、坚持中立的ALA《图书馆权利法案》于1939年发布。知识自由要求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必须绝对中立地收集带有各种立场和观点的文献,并为所有人提供利用;图书馆应当反对任何形式的审查,图书馆员在工作中应避免夹杂个人兴趣、观点和信仰,必须对社会问题保持中立。到20世纪70年代,知识自由被美国图书馆界广泛接受,这种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已经成为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ALA从一战起开始讨论图书馆社会责任问题,但社会责任行动真正兴起并有组织地开展起来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与当时美国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极大变革相呼应。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新馆员和许多资深的老馆员都不认可图书馆界在许多问题上的传统、保守立场,他们对图书馆、图书馆教育和图书馆协会的现状、角色发表各种看法和意见,促使大多数同行去思考自己在保存和传播文化中的角色,思考关于图书馆职业的范围、界线等基本问题;在质疑图书馆界传统、保守观点的同时,他们对那些自认为与职业相关的社会公正、社会发展、政治经济问题作出反应,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希望以此促进图书馆与社会更加地紧密联系起来,促进用户利用图书馆存取信息。这些行动对于“图书馆员应当是公正、中立的文献收藏者,应当为所有人提供平等获取的文献”等传统观点提出了严峻挑战,并促使图书馆界重新审视一些观念,包括平衡馆藏建设。传统的图书馆藏书建设忽略了对可替换出版物的收集,图书馆一直以来都集中于购买和收集主流、强势出版商的出版物,往往将那些小型、弱势和非主流的出版商的出版物排斥在外。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受利益、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坚持社会责任的图书馆员认为,只有将社会责任灌输到知识自由之中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从而建设囊括各种出版物在内的平衡馆藏。

1969年,ALA成立社会责任圆桌会议(Social Responsibilities Round Table,简称SRRT),以专门负责ALA的社会责任行动。SRRT的成立表明ALA认可社会责任是图书馆职业的一部分,这将图书馆社会责任行动推到高潮。SRRT为图书馆员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一个正式的平台,尽管SRRT并未明确给出社会责任的定义,只是表达了一个最基本的、共同认可的观念,即“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必须承认并帮助解决社会问题”[5]。在此观念之下,SRRT的成员认为图书馆员作为普通公民,其面对的社会问题与图书馆员职业问题不能分离,这实际上是对传统知识自由坚持的“绝对中立”的否定[5]。SRRT下设若干个特别工作组,以专门开展具体行动。其中专设可选择出版物工作组,致力于促进图书馆获取和提供可选择信息资源,对抗主流、强势出版商,帮助图书馆建设平衡的馆藏[5]。

美国的社会责任行动尤其是SRRT成立之后的社会责任行动像一剂强心针,使寂静的图书馆职业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变得更有生机。但是并非所有图书馆员都认同上述观点。社会责任行动的持续发展引发了图书馆职业内部的激烈讨论,坚持知识自由的图书馆员认为社会责任对于图书馆职业强调的绝对中立造成了强烈威胁,因此对社会责任行动持反对观点。两种观点激烈交锋,形成一种紧张状态,最后以伯宁豪森论争作为这种紧张状态的终极表现。

4 结 语

鲜明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伯宁豪森论争被称为“ALA历史上最著名的冲突之一”,同时伯宁豪森和19名图书馆员的文章被认为是“(美国图书馆)职业历史上最有趣味的读物之一”[4]。由此可见,伯宁豪森论争在美国图书馆历史上的地位显著。尽管伯宁豪森论争没有明确地为社会责任与知识自由界定概念,也没有最终得出被图书馆界广泛接受的观点,但正如美国图书馆学家Samek所说的,伯宁豪森论争“极大地影响了随后20年图书馆职业的发展”[4]。伯宁豪森论争关注的社会责任、知识自由、中立与平衡馆藏建设等内容不断被作为核心问题在美国图书馆界展开讨论,并在图书馆职业中广泛实践。

[1]Kagan A. IFLA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Core Value of Librarianship[G]//Seidelin S, Hamilton S. In Libraries, National Security,Freedom of Information, Law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IFLA/FAIFE World Report. Copenhagen: IFLA/FAIFE, 2005: 33-43.

[2]Mead-Willis S. Neutral or Neutered: Intellectual Freedom as Social Responsibility[EB/OL].(2006-02-14)[2010-06-25].http://capping.slis.ualberta.ca/cap06/sarah/600main.html.

[3]Legaspi S, Kunichika D. Three Articles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Librarianship[EB/OL].[2010-06-30].http://www.authorstream.com/Presentation/Tommaso-63358-Social-Responsibility-Three-Articles-Librarianship-Introduction-Situation-movement-Whyresponsi-Sports-ppt-powerpoint/.

[4]Alcock T.Free Speech for Librarians: A Review of Social Responsible Librarianship(1967-1999)[EB/OL].[2010-07-08].http://juteux.net/rory/Alcock.html.

[5]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Round Table[EB/OL].[2010-07-02].http://www.ala.org/ala/mgrps/rts/srrt/srrt.cfm.

猜你喜欢

豪森论争图书馆员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论风格》文本系谱与论争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曼豪森 2.0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老牌后援
中学新诗教材的一场论争及其意义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拯救纳粹战犯的中国女子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