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

2011-08-15王彦飞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价值体系公民

王彦飞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18)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

王彦飞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具有强大的社会引领作用,能够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国各项改革目标的明朗化,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公民自觉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追求,必须要有科学的引领机制和有效的引领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不但对提升公民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展现公民个人的道德理想与道德追求至关重要,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提升和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方面。而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1]的论述则明确地宣示: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维护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德的建设。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在长期的共同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形成的与之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必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社会生活产生规制和引领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正经历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与社会道德的大变革,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然要作为这场大变革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为社会主义新道德的建设指引出正确的前进方向。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引领我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公民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是无产阶级政党努力追求的奋斗目标,也是当前全党全国正在贯彻落实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个人品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这也正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之所在。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国家和社会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旗帜鲜明地维护和发展有利于公民个人品质提升和人格完善的道德行为准则,使之与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的普遍性要求相适应。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引领并推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包括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气质和社会风尚等内容的价值认同整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具有强大的社会引领作用。而公民道德建设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道德价值取向上的现实反映,在本质上反映和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质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公民自身的道德追求和行为准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维护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自身的道德品位和道德修养。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将助益于社会和谐的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在于人内心的和谐,而道德认知和道德评判的和谐是人内心和谐的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2]全体公民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评判的和谐,其实就是社会文化的和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通过对社会文化的引领实现人们道德认知和道德评判的和谐,成为维系社会健康协调运转的精神纽带和精神基础。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条件

从影响公民道德建设的因素来看,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无论是社会结构变迁的形势,还是公民道德嬗变的轨迹都已较为明朗了,这就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第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定构成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社会条件。利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目标,是政治的基础,也是道德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培育了多劳多得和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致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的提出,则意味着分配领域中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和兼顾,这一切都从社会利益层面为我们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奠定了基础。

第二,公民主人翁意识的觉醒成就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观条件。我国长期的封建等级社会所孕育的封建道德是典型的以人际关系的不平等为基础的奴才道德,而社会主义新道德则必须以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政治理念为基础,但建国初期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却并不适合民主自由平等理念的培养生成。改革开放以来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催生,公民获得了更大的行为自由,可以自主地选择生活方式,自主地进行工作流动和职业选择。我国公民主人翁意识的迅速觉醒,有助于公民自觉体认和发展自己的道德价值与道德品质,成就了发展社会主义新道德的主观条件。

第三,现代交往方式的发展催生的新的人际关系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催生了新型的现代人际交往关系的产生。公民不再像从前一样只生活在由熟人组成的初级圈子里面,而是必须面对越来越多的“陌生人”,以亲情和友情为主的“人情”伦理已不能适应其人际交往的现实需要,以“利益”纽带发展起来的新的人际关系急需公民进行新的人际伦理探索,这就使得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构建公民社交道德成为必要。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进程也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及其规范必将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规约公民的道德思想、道德倾向和道德行为,并要求其必须以崭新的面貌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的需要,这就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机制建构

第一,要构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体验和价值信仰机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引领,其前提是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信仰。为此,就必须使之既能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和价值追求,又能客观、切实地满足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体验,能够从社会的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其魅力并肯定和信仰之,使之成为公民始终维护和刻意坚守的精神家园,成为公民自觉遵守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指南。这就必须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着力提高宣传教育工作者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使之能够适应推动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信仰的需要;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信仰的支持与保障制度。

第二,要构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监控规约和预测把握机制。剧烈的社会变革所形成的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造成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的多样化,从而也形成了公民道德认知、道德理想、道德追求和道德行为的多样化,而这也正是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为此,就必须建构科学的公民道德监控规约和预测把握机制,密切关注,正确认识公民道德的实际状况,对公民道德的发展趋向进行监控,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引领的道德发展方向相背离的道德行为进行规约,并对公民道德发展趋向作出前瞻性的分析预测。

第三,要构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分类应对和疏导摈弃机制。现实社会中公民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的多样化,必然导致公民的道德评价和道德行为的多样化。其中,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目标相一致的主流公民道德,有与主流公民道德不尽一致、偏离甚至直接对抗的非主流公民道德。这就要求我们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归类划分,区别对待。对待非对抗性的非主流公民道德要注意进行正确的疏导,矫正其发展方向;而对待对抗性的非主流公民道德,则要进行批判、抵御和摈弃。对此,我们不能态度暖昧,任其泛滥,动摇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

第四,要构建对主流公民道德的整合培育与激励发展机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对主流公民道德进行整合培育以促其发展和进步。一个社会主流公民道德的发展进步,是在其与非主流公民道德相互作用和相互斗争的辩证运动中实现的。这一过程中,主流公民道德可以积极地吸收借鉴非主流公民道德的合理成分,并结合实践进行改造创新,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主流公民道德的有益补充,也可通过对主流公民道德自身的整合培育和激励引导,增强主流公民道德的时代性和科学性,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第五,要构建公民道德冲突的协调评判和宣教导向机制。公民道德追求和道德行为的多样化使得道德冲突成为现实社会的常态,会出现对同一行为可能依这一道德规范评判是合理的,依另一道德规范评判却是错误的现象。这就必须建立起对可能发生的道德冲突的引导协调机制,为公民道德冲突提供一种评判程序和评判准据。同时,公民道德追求和道德行为的多样化还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对主流公民道德的宣教和对非主流公民道德的导向问题。这就意味着我们还必须建立和完善公民道德的宣教导向机制,着力加强对主流公民道德的研究宣教工作和道德楷模的典型示范工作,以强势的主流公民道德感染和引导非主流的公民道德,达成共识,减少冲突,共同发展。

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途径分析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理论研究,以“彻底的理论”提升引领能力,“说服”引领对象;又要开展对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以深刻“掌握”引领对象来提高引领的能力,这是实现对公民道德有效引领的基础。为此,就必须深入研究引领的原则和方针问题,把坚持原则与尊重差异结合起来,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把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结合起来,把尊重传统与推进现代化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道德价值观,扩大公民道德的劝导力、影响力和覆盖面;就必须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联系实际,回答公民道德建设中遇到的为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面“引领”大旗自身的感召力和说服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成为公民的内心信仰与刻意维护和自觉践行的价值准则;就必须着力研究公民道德建设的规律性问题,分析公民的道德理想和追求,掌握公民的道德倾向和行为的发展动向,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创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宣教方式与方法。正确的道德观的确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离不开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引领,除一些已经熟悉的传统的方式方法以外,我们还必须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现代新型的方式方法。针对公民道德倾向独立性、选择性增强和灌输性宣教疲劳的特点,可采用寓教于学、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等较间接的引领方式,把对道德价值的引领与宣传教育同公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拉近距离,使之在学习、工作、生活休闲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教化。针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型载体的影响迅速扩大,公民参与性高的新形势,我们要拓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公民道德的宣传教育阵地,建立起融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教育体系,使互联网、手机等新型载体也成为宣教先进的道德思想、道德追求和道德行为的主要阵地和有效平台,在公民的主动参与互动中潜移默化地达到引领的目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推动引领方法的创新,要遵循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体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原则,多用耐心疏导、民主讨论、平等交流的方法,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使思想引领变成公民道德发展的内在需要。

第三,做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在公民道德倾向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做好引领的规划管理,努力探索科学、有序、完整的管理路径,使公民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健康发展。为此,就必须对公民道德思想和道德倾向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预测,对非主流的公民道德发生的特定人群、特定范围进行把握,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提供依据;就必须规划制定对公民道德进行引领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并紧紧围绕目标做好对引领工作的有效管理;就必须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及时解答公民道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并有实现引领目标能力的宣教工作者队伍;就必须多管齐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全体公民共同参与的公民道德建设热潮,坚持理论学习宣传与日常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规范建设相结合,正面灌输与批判、抵制错误道德倾向相结合,形成引领的合力,以期达到对公民道德建设引领的预期效果。

第四,依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同内容的不同指向进行针对性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既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促进,却又侧重不同、指向不同、功能有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唱响主旋律,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公民自觉地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引领公民树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要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理想同公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亲身体验结合起来,通过公民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与辉煌成就的亲身感受引领培养公民的“五爱”意识,坚定公民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思想基础。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我们要培养和引领公民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心系社会主义事业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道德情感,要培养和引领公民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勤于求索、追求卓越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道德品质,并使之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新鲜血液。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公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此为基础,培养和引领公民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的道德风尚。

第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公民道德建设引领的群众化社会化。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做好规划管理仅仅是实现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前提,要实现引领的目标,就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渗透到公民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转化为公民自己的道德追求和道德行为。这就必须要让公民充分认识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公民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道德信念;就要深入了解公民的道德困惑,注重日常的价值导向,掌握主动权,增强认同感,培育与主流的公民道德相协调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和公民的道德实践之中,进一步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规范,推动道德建设日常化、具体化,通过具体实在、可感可亲、可信可行的道德模范的典型示范和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形成公民的道德共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思想核心和行为指南。·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1).

[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OL].2005年06月26日,新华网.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D616

A

1009-6566(2011)04-0053-04

2011-05-28

王彦飞(1966—),男,甘肃清水人,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价值体系公民
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契合关系与糅合机制的探究
论公民美育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系列论文之二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关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