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
2011-08-15□苏辛
□ 苏 辛
深度融合
□ 苏 辛
《教育规划纲要》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列一章,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据悉,有关方面正在加紧编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并强调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确,要实现《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个必然的“路径选择”。人们期待,以利用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能够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和引领者。或者可以说,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本来就是远程教育理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包括“办好开放大学”,从教育信息化角度看,就是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有人解读为信息化和工业化共同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两者的要素、手段和形态从相互结合、渗透到彼此相融,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相互作用过程。那么,应该如何理解和怎么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呢?现在看来还是有待研究的课题。至少,信息技术应该在内涵层面深刻而有机地作用于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及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变化。对远程教育来说,信息技术无疑更是其内在核心支撑,绝不仅仅只有工具或手段的意义。借用时髦的说法,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将直接决定未来远程教育包括开放大学“价值链”和“生态圈”的形成……
所谓“教育信息化”,应该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不能仅仅或者主要理解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看成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十年前,本刊卷首曾谈及,新技术的应用会使教育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但教育革新不会因为有了这些新技术就自然而然地来临,新技术的应用反过来却要受到旧的教育观念和体制多方面的制约。经过多年努力,教育信息化的确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考察其实际成效,恐怕远未实现深度融合的目标。对于探索中出现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刻反思,遗憾的是各方面似乎都还缺乏这样的勇气。可以预见,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仍将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强有力制约,而主要矛盾方面可能不在信息技术而在教育。深度融合在呼唤“创造的教育家”和“开辟的教育家”,而“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在深度融合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也是很有意思的课题。
《纲要》提出,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发展远程教育,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其意义应该不只局限于教育领域,对于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或将起到重要作用。而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突破口”或“实验场”,开放大学有可能成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