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6例新生儿惊厥临床分析

2011-08-15张守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期
关键词:足月儿脐带病因

张守磊

66例新生儿惊厥临床分析

张守磊

目的 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对范县人民医院 2006年 1月至2007年 12月收治的 66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最多见,其次为颅内出血,惊厥的发生类型以微小型发作为主。结论 新生儿惊厥主要与窒息后缺氧及产伤有关,新生儿微小型发作惊厥在临床上不易被发现,需密切观察,及时诊治。

新生儿;惊厥;病因;治疗

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病因较为复杂,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或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需积极寻找病因,及时合理的处理。现将我科 2006年 1月至 2007年12月收治的 66例新生儿惊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 1月至 2007年 12月我院儿科接诊有惊厥症状的患儿 66例,男 40例,女 26例;入院日龄<1 d 32例,1~3 d 19例,4~7 d 6例,>7 d 9例。足月儿45例,早产儿 16例,过期产儿 5例;出生体重 <2500 g 20例,2500~4000 g 42例,>4000g 4例。

1.2 围产期因素 有异常分娩史 28例,其中剖宫产 15例,产钳助娩 4例,臀位产 4例,胎头吸引助产 5例;脐带异常 15例,包括脐带绕颈 10例,脐带脱垂 2例,脐带绕身 2例,脐带短小 1例;羊水胎粪污染 11例,其中Ⅲ度 6例,Ⅱ度 5例;有窒息史 28例,其中重度窒息 20例,轻度窒息 8例;产妇妊高征 8例;糖尿病 2例;产前感染 3例;不洁断脐史 1例;孕后期有小腿抽筋史者 6例。

1.3 惊厥的病因 本组研究表明,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为新生儿惊厥的首位原因,HIE的患儿29例,占43.9%,其他疾病依次为颅内出血(ICH)12例,低钙血症 8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高胆红素血症3例,新生儿败血症 2例,低镁血症 2例,低血糖 2例,低血钠 1例,捂热综合征 1例,新生儿脑积水 1例 ,原因不明惊厥 2例。

1.4 惊厥发作类型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的新生儿惊厥分类法[1],66例新生儿惊厥分别为微小型发作 36例(50%),局灶性阵挛型11例(18%),多灶性阵挛型 9例(16%),全身性肌阵挛型7例(10%),强直型3例(2%)。

1.5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本组66例患儿均行头颅CT或头颅彩超检查,其中 29例有 HIE表现,12例有颅内出血表现, (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6例,室管膜下出血 3例,脑室内出血2例,硬膜下出血 1例),脑积水 1例;血生化检查,低血钙 8例,高胆红素血症 3例,低镁血症 2例,低血糖 2例,低血钠 1例;脑脊液检查 3例化脓性脑膜炎表现。

1.6 治疗及转归 入院后病因治疗和控制惊厥同时进行。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静脉推注,首剂 10~20mg/kg,最大负荷量为30mg/kg,12 h后用5mg/(kg·d)维持量,必要时用地西泮(安定)[0.1~0.3 mg/(kg·次)]或水合氯醛(50mg/ kg)灌肠。HIE患儿均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维持良好通气换气功能,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血糖正常,预防和控制脑水肿,应用脑细胞代谢激活剂;有ICH者加用止血药物;低血钙者给予10%葡萄糖酸钙2m l/kg,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倍缓慢静脉注射,发作频繁者间隔 6~8h再给药 1次;低血镁者应用25%硫酸镁 0.4 ml/kg肌肉注射;低血糖者纠正低血糖,对化脓性脑膜炎引起惊厥者应正确选用抗生素。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配合光疗、输血及白蛋白等治疗。本组患儿入院 24 h内止痉 38例,占 57.5%;24~72 h止痉 18例,占27.2%;>72 h痉4例,占6%;因惊厥不止或病情危重放弃治疗及死亡 6例。

2 讨论

新生儿惊厥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功能失常的一种临床表现,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常提示存在严重原发病,需要迅速的诊断和处理[2]。国外报道惊厥的发生率足月儿1.5‰~3.5‰,而早产儿高达 10‰~130‰[3]。本组资料显示,惊厥的发生主要见于早期新生儿,绝大部分新生儿惊厥患儿的母亲均有异常妊娠史及分娩史,病因以 HIE最常见,其次是ICH,表明窒息后缺氧及产伤是新生儿惊厥的首要因素。

新生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特点,惊厥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儿童和成人,微小型发作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惊厥表现形式,包括以下表现:①面、口、舌的异常表现:反复眨眼,眼皮颤动,面肌抽动,皱眉,吸吮,咀嚼,伸舌,撅嘴;②眼部异常动作:凝视,眼球上翻,眼球震颤;③四肢异常运动:上肢划船样、击鼓样、游泳样,下肢踏步样、踏自行车样动作,肢体的扭转动作;④植物神经性发作:屏气,呼吸暂停,鼾声呼吸,阵发性面红或苍白,出汗等。这些发作形式较局限和隐晦,易被忽略,有时难以与足月儿正常活动相区别。因此熟悉新生儿微小型发作的表现形式很重要,以免漏诊。当然,也不要把不属于惊厥的某些异常运动如惊悸、颤抖和快速眼运动相睡眠状态下的动作误认为是惊厥,惊悸和颤抖可由寒冷、声音、皮肤刺激或被动活动而诱发,无意识障碍和眼球的异常运动,抚慰可使其平息,而惊厥则相反。

新生儿惊厥急救的关键环节是有效止痉,苯巴比妥不仅可镇静止痉,且能降低脑耗氧量,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脑水肿和减低颅内压,有保护脑细胞的作用,该药作用时间长、安全,是新生儿惊厥止痉的首选药物。抗惊厥同时应积极寻找病因,给予针对性的病因治疗,以尽可能降低患儿病死率,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53.

[2] 陈自励.新生儿惊厥.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2): 125-127.

[3] 岳少杰.新生儿惊厥.临床儿科杂志,2009,27(3):206-209.

457500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足月儿脐带病因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足月儿和早产儿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氨基酸浓度的比较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不同胎龄足月儿临床转归研究
近足月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抑郁症病因病机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