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分析

2011-08-15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1期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心肌

肖 英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卫生局农村改水与卫生项目办公室,内蒙古通辽028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疾病,它起病急且病情变化迅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同时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是引起心脏猝死的重要原因,降低AMI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是在发病早期及时处理[1]。因此做好早期诊断及治疗工作对AMI非常重要。

本研究通过对2008年3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入选的106例AMI患者,均为2008年3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门诊住院患者。其中女42例,男64例。年龄42~84岁,平均(53±6)岁。106例AMI患者中61例诱发因素明显,主要因素如下:大便用力;饮酒;外界刺激;过度劳累。

梗死情况:106例中11例为侧壁梗死;39例为正后壁梗死;40例为后下壁梗死;14例为广泛前壁梗死;2例为前壁梗死。从发病到溶栓时间:48例<4 h;22例<6 h;6 h<36例<12 h。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常规治疗 AMI患者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因肠蠕动缓慢且饮食差,极易出现便秘,给予口服缓泻剂防止便秘,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以防在大便过程中诱发心律失常或猝死。同时氧疗以控制心梗范围,减轻心脏负担和心律失常,缓解心绞痛,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保证心脏及重要器官的氧需要。氧浓度为2~4 L/min,间断或持续吸氧。

1.2.2 溶栓治疗 除给予患者心电图监护、吸氧及其他一般处理措施外,根据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快速准确诊断、体检及ECG检查,选择患者条件同时排除溶栓治疗禁忌证。确定溶栓后迅速进行心肌酶谱、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血小板及血常规等各项检查,并随时做好各种抢救准备,不等检验结果出来,即刻开始实施溶栓治疗。实施溶栓前每天给予患者口嚼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片300 g,连服3~5 d后改为每天75~100 mg,坚持长期服用,并继续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或静脉点滴硝酸甘油。

2 结果

溶栓后2 h内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好转或完全缓解,便秘症状消失。106例AMI患者中98例均溶栓成功,溶栓成功率为92.4%。

3 讨论

AMI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因冠脉痉挛或血小板聚集,导致冠状动脉内原有血栓脱落或新的血栓形成。AMI后心肌坏死通常在发病4~6 d的时间内完成。治疗效果和时间呈正相关,因此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的关键所在是发病后尽早实施溶栓治疗[2]。

AMI早期冠状动脉再通,能有效减少梗死面积,挽救濒死的心肌。不仅可改变急性期预后,还可改变长期预后。时间是救治AMI患者的关键。

在胸痛发作后的1~2 h内进行溶栓救治,大部分心肌损伤都是可逆的[3]。时间越往后推迟,再通率越低。为此应在最初发病0.5~1 h黄金时间内尽早抢救治疗。这就要求提高基层急诊医师对早期AMI的诊断率,争取在急诊时间内给药,防止转诊后再治疗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对AMI患者尽早给予溶栓治疗,其时间紧迫性不亚于处理心脏停搏患者。

AMI溶栓后应用肝素,可使冠脉侧支血液循环系统加强,阻塞区血流量增加,有利于维持受损心肌区的室壁运动,同时还能预防左室附壁血栓,避免出现反复缺血,从而有效防止再梗死。加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有利于抑制血小板聚积及加强溶栓效果。给予钙离子拮抗剂和维生素C可预防心肌再灌注损伤。维生素C是纯天然的氧化剂,其通过抑制氧自由基损伤对心肌再灌注损伤起到有效保护。而钙离子拮抗剂能有选择性地阻滞钙离子侵入细胞内,从而对细胞内的钙能做到有效控制。

AMI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多在24 h内出现,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4]。持续心电监测能及时发现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缓及任何室性早搏等[5]。这时要求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6],以确保持续的心电图监测质量,严格控制出现心律失常[7]。心力衰竭多数出现在心肌梗死时的最初几天[8],其中以左心力衰竭为主[9],临床症状主要为咳粉红色泡沫痰、不停咳嗽、紫绀、烦躁、心率跳动加快及呼吸急促等左心力衰竭征兆[10]。综上所述,抢救治疗AMI的关键是加强急性期AMI的溶栓治疗[11]。静脉内溶栓治疗方法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尤其是在医疗设备条件稍差实施介入治疗的一些基层医院,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不愧是一种既有效又经济的方法[12]。

[1] 黄绍军.急性心肌梗死78例临床治疗总结[J].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2008,11(23):31-34.

[2] 张辉.急性心肌梗死98例临床治疗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5):91-92.

[3] 杨国山,王淑琴.急性心肌梗死58例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7):58-59.

[4] 李兴亚,祁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2):39-39.

[5] 王虹,林英忠,林丽萍,等.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植入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区的疗效研究[J].广西医学,2011,33(8):943-947.

[6] 黄海英.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护理新进展[J].微创医学,2011,6(5):481-482.

[7] 谭保平.急诊介入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对比分析[J].内科,2011,6(4):308-311.

[8] 卢文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息心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内科,2011,6(4):314-315.

[9] 阳维德,郑萍,朱汉华,等.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 [J].广西医学,2011,33(6):706-708.

[10] 龚俊荣,陈群,蔡薇,等.替罗非班在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3):12-13.

[11] 廖方清.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MP-2、MMP-9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1,11(6):49-50.

[12] 曾宇,赵开亮,黄善庆.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46例临床分析[J].内科,2011,6(2):139-140.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心肌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