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外固定支架在下肢管状骨骨折中的应用

2011-08-15付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管状胫骨股骨

付强

下肢管状骨骨折由于骨前方和内侧股前方软组织覆盖量少,供血量较少,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在机械碰撞下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多以股骨和胫骨等复杂性骨折多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1]。目前治疗此类患者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动力加压钢板、梅花钉结合钢丝内固定及单侧、半环形外固定,虽有一定效果但仍不理想[2]。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材料的发展,新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大量用于下肢管状骨折。本文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湖北宜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管状骨骨折的患者16例采取新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下肢管状骨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7~62岁,平均48.2岁;本组患者骨折部位:股骨骨折4例(占25.0%),胫骨骨折10例(占62.5%),肱骨骨折2例(12.5%);开放式骨折4例;致伤原因:交通伤为12例,高空坠落2例,砸伤1例,摔伤1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常规铺消毒巾,对于有伤口的患者应首先打入骨固定针,在近、远骨折端至少入2根固定针,尽量选择正常皮肤,避开神经、血管,直视或C臂X线机下复位,采用特制夹子固定钉杆、杆杆[3]。软组织根据损害情况实行清创缝合,如有缺失的软组织创面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行二期植皮或皮瓣修复术。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及功能锻炼,骨愈合后,拔除外固定支架。

1.3 观察指标 16例患者术后随访1~2年,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到2年,平均1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标准 根据Lazcano标准评定疗效[4]。优:骨折复位良好,关节功能正常,无疼痛,切口Ⅰ期愈合;良:骨折复位稍差,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或轻度疼痛,切口有缝线反应或延期愈合;差:骨折复位差,关节活动受限或活动痛,切口感染。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16例患者中,优14例(占87.5%),良(占12.5%),优良率为100%。

2.2 不良反应情况 本组16例患者中,钉眼感染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关节屈伸障碍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8%。

3 讨论

下肢管状骨骨折中多以股骨、胫骨骨折多见,因其肌肉组织较少,容易损伤滋养动脉,行内固定手术反而能够加重骨折处损伤,导致骨折延迟愈合,对于此类骨折常规固定方法往往不理想。HoffmannⅡ型外固定支架产于美国,较其他外固定支架具有显著优势:结构简单、轻便、易于构建各样构型,便于调整;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对于血液循环破坏轻;对于开放性骨折,能够不影响骨折制动下,处理开放性伤口;能够用于战伤急救及二段或多段骨折,不需二次手术。本文16例患者通过使用HoffmannⅡ型外固定支架治疗,随访1~2年,无一例复发,优良率达到100%。

行新型外固定支架术治疗下肢管状骨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钉眼感染,关节伸屈功能障碍,骨折延迟愈合,骨折处成角畸形、再移位,固定针松动不牢靠、支架折断,及如血管、神经损伤等。本文16例患者中并发症3例占18.8%,均经及时处理而康复。

综上所述,新型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管状骨骨折较其他固定方法具有微创、灵活、操作简单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刁晓明,韩丹.外固定支架结合独立外固定针固定治疗长管状骨粉碎性骨折.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8,10(194):21.

[2] 刘同洲,周相蓬.单边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合并皮肤大面积撕脱伤 62例 .黑龙江医学,2006,30(1):77.

[3] 黄元美,程越清,王明才,等.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管状骨骨折骨不连23例体会.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5,2(3):55.

[4] 杨颖,孙玲,李凤杰.外固定支架治疗长管状骨折的护理体会.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6,4:120.

猜你喜欢

管状胫骨股骨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无限管状区域上次调和函数的边界性质
用于门、百叶窗或等同物的铰链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双牺牲模板法制备一维管状Pt-Mn3O4-C复合物及其优越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