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实验室的管理与规划
2011-08-15蒲勇华
蒲勇华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实验室的管理与规划
蒲勇华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随着国家的政策导向,逐渐面向农村发展的有利契机,为我高职高专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前景。如何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成为现行高职高专院校工作的重点,在较短的学制年限内除了相关专业的理论学习,如何使学生获得更强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验教学将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作者在从事多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就高职高专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愿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望能与大家分享。作者将主要从实验室的硬件、教师、课程等三个方面的管理与规划着手探索实验室的建设。
1 硬件的管理与规划
高职高专院校实验教学的经费存在较大缺口,如何将有限的教学资金投放到实验室的硬件建设中,发挥其无限的作用,作者分析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1.1 硬件配置的最大化 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了满足基层需求,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将成为必然依据。作为实验教学管理部门在硬件配置方面应重点考虑仪器的实用性,在能顺利完成实验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应使硬件配置的最大化。譬如,实验《高锰酸钾吸收曲线的绘制》中需要用到分光光度计,以现行市场发展的速度,早已使用全自动设备,而上个世纪721型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已将成为古懂。但这两台仪器的功作原理和测量结果是相同的,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应考虑采购更为实用的仪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这样一来学生便能更快的熟悉仪器操作、掌握实验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教学质量。
1.2 场地利用的最大化 高职高专院校实验教学场地不足的情况许应存在,如何将教学场地合理的分工与利用,在实验室的分工与布局时应有效的考虑场地的整合与共享。如基础化学方面,包括无机、有机、分析等,在场地划分时应弄清三门学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无机化学实验内容主要是性质实验;有机化学为物质的提取与合成;分析化学则是滴定与测量,根据课程性质和场地的要求,我们可以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室合理整合。而有机化学对实验室的通风、加热装置要求严格,便可单独开设一个实验室。这样便更为有效的利用了教学场地,实现实验场地利用的最大化。
2 教师的管理与规划
实验教师应明确自己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充当体力劳动者的角色,同时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在现有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下还应考虑教师人才的合理管理与利用。
2.1 避免一师多教 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极有可能一位实验教师要承接几个不同学科的课程,常言到“隔行如隔山”,不容忽视的是与自行专业跨幅较远的学科,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肯定存在较大困难。甚至在某个实验原理或操作,教师都没能弄懂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带教学生?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教师本人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之外,教学管理部门也应及时增配相关专业人员,以实现实验教学的真正含义。
3 课程的管理与规划
教学大纲会对各个学科的实验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然而该实验项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与学校现有实验教学条件相符合?现实缺乏相应的考证与研究,大多都是以纲为本。所以实验课程规划时应根据专业不同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进行合理调整。
3.1 课程规划应与学情相结合 高职高专院校该层次的生源在理论探索方面应该是处于初级层次,但是如何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规划实验课程时应注重考虑实验内容的可操作性。性质实验与综合性实验对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是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性质实验只是停留在A+B=C+D的层次,学生不会去开动脑筋,更提不起学生动手的积极性;而综合性实验则大不相同。譬如,有机实验中《阿司匹林的合成》,学生通过实验合成了阿司匹林会很有成就感,即便有些同学不成功,他们也会积极的去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故课程规划时应多考虑综合性实验。
3.2 课程规划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国内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作为一名大专毕业生如何满足社会需要,成功实现就业,与在校的实验课程规划关系紧密。所以在课程规划时应及具针对性,要与企业形成定单式培养。如制药专业的课程可以与制药厂有关部门;药检专业可以与质检有关部门;护理专业可以与医院有关部门一起协商、规划教学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实验室的管理与规划是作为一位教育者永远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将现有的实验管理模式与先进水平接轨,也是我们一致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彻底改变旧的模式,建立健全一个合理划、规范划的实验室管理平台。
412012株洲,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2 教师人力资源的共享 其实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只不过是分工不同,二者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应该是相同的。所以理论教师应从事实验教学,实验教师也应从事理论教学。这样理论与实践在教师主体方面得到有机结合,从而更加充实、完善、提高我们的教师主体。如理论教师只是停留在书本文字层次,将对我们教师主体的完善形成障碍。譬如,碘遇淀粉变蓝这一现象,其实我们早在小学阶段就学习到,但一直没有实验过。当我们真正实验之后却发现,碘遇淀粉并不是显蓝色,里面还附带着紫色。原因是淀粉可根据结构不同分为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他们遇碘后分别显蓝色和紫色,当两色混合后肯定就不光是蓝色。通过这个事例,理论教师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实现了教师人力资源的共享,既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师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