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诊断与分析
2011-08-15亢改瑞
亢改瑞
随着妇女肥胖数量与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高频电刀已在临床上广为应用,用于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脂肪液化的原因是由于脂肪细胞损伤破裂或细胞坏死,进而出现液化的过程,脂肪分解会产生脂肪酸,脂肪酸将会造成周围组织出现炎症,尽管这与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炎症是不同的,但液化过程将加大切口感染的机率,使切口迟迟不能愈合,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以及经济负担。本院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55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现将诊治过程及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55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采用妇科手术患者共26例,包括17例行子宫全切除手术,6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手术,2例行子宫全切除手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1例行单侧输卵管切除手术。合并有糖尿病者4例,肥胖者11例,贫血5例,偶发咳嗽1例,5例未见合并症。术中采用电刀治疗者10例。患者选择剖宫产手术29例,包括首次剖宫产行纵向切口4例患者,两二次剖宫产行纵向切口4例,余下患者皆为横向切口。合并糖尿病患者4例,妊娠肥胖患者14例,贫血2例,过预产期后生产4例,妊娠期水肿3例,偶发咳嗽2例。术中出血量多于400 ml者的4例,其余患者出血平均值是(161.2±34.7)m l。
1.2 临床表现 术后切口处出现淡黄色渗出物以及血液样渗出液,切口处未见明显红肿,切口部分出现硬结,切口渗出物行细菌培养试验显示阴性。55例患者中,术后测量体温升高患者17例,但均不高于38.4℃。37例患者在术后3 d表现为切口脂肪液化,14例患者术后5 d出现脂肪液化,4例术后一周出现脂肪液化。所有患者均检查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数未见明显增加。
1.3 手术过程 所有围术期操作必须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进行。对于在术后3 d患者腹部切口处渗出淡黄色油状液体时,必须检查渗液部位以及范围,对于渗液量少、渗液范围小患者,可以将渗液及时挤出,同时进行微波辅助理疗20 min即可,每日做2次。对于切口渗液量大、范围广的患者,需要拆除液化切口处的缝线,彻底清除排掉渗出液,使用庆大霉素与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同时设置引流条,加压同时进行包扎,换药1次/d。或清理掉渗出液后,安放含有去腐生肌作用的中药膏的引流条,加压同时进行包扎,同样是2 d换药1次。术后一周后如有切口出现渗出液患者,需要拆除液化处的缝线,处理液化或坏死部位的组织后,采取上面同样的处理方法。对于整个切口液化患者,应该在彻底清创后,在局麻下进行Ⅱ期缝合,使用抗生素联合微波理疗。
2 结果
全部55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切口脂肪液化得到有效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通常认为对于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将会表现出以症状:①大多发病在术后一周内,切口处可见黄色渗液流出,但患者并无自我感觉症状;进行切口检查时,敷料上可见到黄色液体,切口皮下经挤压后可流出渗液。②经涂片镜检在渗出液中有脂肪滴存在,进行连续培养后未见细菌生长。③手术切口处既不红肿也无压痛感,并且切口边缘与皮下组织无坏死。④手术切口不能正常愈合,皮下组织呈现出游离状态,可见脂肪滴漂浮在渗液中[1-3]。
患者需积极配合进行治疗合并症,比如糖尿病患者术前需先行血糖水平调整,通常要保持在8 mmol/L以下方可进行手术,并注意术前与术后认真监测血糖水平,可以使用胰岛素泵来控制血糖。对于贫血患者,在术前要调整贫血,保证Hb含量高于90 g/L。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推荐使用甘草合剂或静脉滴注沐舒坦,在术前和术后及时实施止咳化痰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妊娠水肿,需要治疗原发病,要让水肿控制在轻度,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进一步的脂肪液化的发生。
术中要合理使用电刀,电刀强度控制在刚好可以切割组织为好,如以高强度的电流进行组织切割反而弊多利少。电刀与脂肪组织的接触时间越短越好,不要出现反复切割组织的操作[4]。通过电凝止血时,要求灼点既准确又要尽量小,不要出现大块组织灼伤与坏死。助产人员以及产科医生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严格注意产程,特别是对滞产患者,更加需要及时的识别与正确的处理。辅助与支持治疗也较重要,在术后2 d后行微波理疗,有助于切口局部血液循环通畅,加速水肿消退,促进渗出物吸收,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1] 纪伟光,吴达志,王旭.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2,17(6):1199-1202.
[2] 岳天孚,刘晓玫.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11):709.
[3] 苏明宝,王一平,王旭飞.切口脂肪液化20例体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144.
[4] 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