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例烤瓷铸造桩核修复前牙牙冠折至龈下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1-08-15董铁玉
董铁玉
我科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开展用烤瓷桩核铸造技术修复前牙牙冠折至龈下患者31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我院口腔门诊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前牙牙冠大面积缺损、牙冠折至龈下患者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17~51岁。共计患牙43颗,中切牙69颗,侧切牙17颗。入选病例均符合以下要求:残冠无明显牙周炎,无松动,利用根管和残留的牙冠能够获得足够的固位者;牙根粗壮,残冠断端在龈下应小于2 mm;经X线片证实无根尖周病变且根长大于冠高;完善的根管治疗,牙龈缘水肿,充血明显者,需先做消炎处理,必要时,可行牙龈切除术再行烤瓷桩核铸造技术修复治疗。
1.2 修复方法 首先进行基牙预备:现将旧的充填物去除,腐质和薄弱的牙体组织也一并去除,然后进行根管预备,参照X线片,用扩根和钻针将根管扩至所需要的深度及宽度、□面、邻面制备出瓷间隙和金属间隙,牙龈下1毫米制备肩台。其次进行铸造桩核的制作,操作者先将一根与制备根管相适应的塑胶棒加合成自凝树脂材料迅速插入预备好的根管内,再将根管内挤出的多余自凝树脂材料填入牙冠缺损部位,使其覆盖整个牙冠缺失面,待自凝树脂材料全部凝固后将其取出,打磨成形包埋,再用镍铬合金铸造。最后烤瓷冠的完成,烤瓷冠是由内层的金属基底内冠与外层烤瓷组成,内冠通过铸造完成,外层瓷是通过在自然光线下同患者相邻牙齿比色,选择相近色的瓷粉在真空烤瓷炉中烧制而成,它是熔附于金属表面,可以弥补金属颜色的缺陷,充分体现自然牙的色泽和解剖形态。为患者试戴烤瓷冠时动作要轻柔,当试戴合适后旋转排龈线,隔湿龈边缘。调口、上釉、粘固:涂牙釉质,牙本质处理剂,吹干牙表面,选择合适颜色的光固化树脂旋转瓷内面。之后轻轻就位,检查终止线是否到位,去除多余的光固化树脂,邻接点处用树脂条隔开,调牙合检查无早接触点后抛光,邻面用树脂磨光条磨光,橡皮杯蘸抛光膏最后抛光。
1.3 治疗结果 判断修复体是否成功的标准:患者临床使用1年以上,患者无自觉不适症状。检查:固位良好,牙周围健康组织无损害,未见牙周脓肿,未见根周炎症。所有31例患者43颗修复牙随访观察结果:冠折至龈下2 mm以上24颗,2 mm以下15颗,牙槽嵴以下4颗,均未发现异常情况,修复效果良好。
2 讨论
前牙牙冠大面积缺损、牙冠折至龈下的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以往治疗上大多数被拔除了。随着牙髓治疗技术的发展,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残根残冠得以长期保留,对残根残冠的修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起来。由于根管治疗时需作洞形预备和根管预备,要磨除部分牙本质,从而减弱了牙的抗折强度。由于残留的牙体组织较少,这类牙冠的修复,必须提供垂直向与水平向的支持与固位,才能承受垂直和侧方咬合力,最大限度的防止牙折[1]。因此,在最终修复体制作之前一般要求制作桩核。桩核系统的目的是为未来的最终冠修复体提供固位并减低发生根折风险。随着修复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开展用桩核铸造技术修复前牙牙冠折至龈下,即在彻底根管治疗后的缺损牙体上先完成桩核部分,再于铸造桩核上制作烤瓷全冠。这种方法的使用不仅避免了单位充填缺损所造成充填物脱落的弊病,而且有助于修复材料的固位和牙体、牙周组织的保护,具有修复质量高,维护牙齿功能时间比较长的优点,能恢复患者牙体形态,使得部分残根、残冠得到了保留和利用。铸造桩核一般用于余留牙冠组织较少的情况;预成桩用于余留冠部牙体组织较多的情况,这时用其他材料制成的核可以粘结于牙本质。一个成功的桩核系统要求有最大的固位力和对剩余牙体组织最小的应力。与桩核系统使用相关的因素也就围绕增大固位和减小应力而展开,出现的问题包括粘结失败导致的桩核脱位,应力性的根折、桩折;当不同金属在桩核系统中应用时,腐蚀的风险等。烤瓷冠是通过精细设计和制作,能恢复正常咬□关系和邻接关系,恢复正常牙体解剖形态,烤瓷冠表面光洁度较高,有良好的清洁作用,瓷属非热传导体,可以阻滞温度变化的传导,无腐蚀、变色;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起到了美观、逼真的效果。通过本研究可见,31例患者共计43颗前牙经烤瓷铸造桩核修复均未发现异常情况,修复效果良好。烤瓷铸造桩核对前牙冠折至龈下的修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冯晖.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前牙牙冠缺损的临床应用.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