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征及防治分析

2011-08-15高志娟田芮肖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4期
关键词:腹壁异位症腹膜

高志娟 田芮肖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征及防治分析

高志娟 田芮肖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 对我院 2003年 1月至 2008年12月收治的 40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平均年龄(27.3± 2.3)岁;均有腹部手术史。有不同程度的经期切口瘢痕处胀痛,月经期增大,疼痛加重,月经后变小或消失;超声显示为腹壁瘢痕后方腹直肌前鞘内低回声包块,其边界不规则,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病灶直径1.0~2.0 cm,平均1.7 cm。21例进行 CA125检查均正常。全部行手术治疗,切口愈合良好。无复发。结论 腹壁子宫内异症的发生与剖宫产术中直接种植有关;彻底的手术切除能治愈及减少复发;剖宫产术中正确操作可减少此病的发生。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征;防治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发生率占普通人群的 10%~15%[1],常见发病部位位于盆腔、腹膜、卵巢,而腹壁切口内异症相对少见,但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亦有所上升。EM虽然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种植和侵蚀性生长的特点,严重影响孕龄妇女的生活。本文对我院 2003年 1月至 2007年l2月收治的 40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年龄 22~38岁,平均(27.3± 2.3)岁;所有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 37例有剖宫产史,3例有畸胎瘤、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剔除史;发病时间为术后 8个月~l1年,平均(2.8±1.3)年。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经期切口瘢痕处胀痛,局部可触及痛性结节或肿块,月经期增大,疼痛加重,月经后变小或消失。肿块触之质韧,并有不同程度的触痛,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肿块多为单个或串珠状,皮下异位结节较浅表时可呈紫蓝色,囊性感。

1.2 辅助检查 超声显示为腹壁瘢痕后方腹直肌前鞘内低回声包块,其边界不规则,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多呈低回声且夹杂无回声区,病灶直径1.0~2.0 cm,平均1.7 cm,与周围组织边界尚清。包块病理检查或腹部包块穿刺细胞学检查时提示为含内膜样腺体,内膜间质或含吞噬铁黄素的巨噬细胞。21例进行CA125检查均正常。

1.3 治疗方法 37例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用锐性分离法切除病灶,尽量切除病灶及周围组织 1 cm,累及腹膜者切除受累腹膜及周围正常腹膜 1 cm。

2 结果

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 1~4年无复发。

3 讨论

3.1 切口内异症的发生和临床特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不同部位的内异症临床表现不同,其发病机制也可能不同,本组 40例患者中 37例有剖宫产史,3例有畸胎瘤、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剔除史,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手术操作将子宫或腹腔内游离的活性内膜及间质黏附在新鲜腹壁切口增殖分化所致,是一种医源性播散,可用种植学说来解释。本组腹壁内膜异位症具有典型临床表现:有妇科手术史,确切地说是有子宫内膜种植可能的手术史;切口处肿块,肿块多为单个或串珠状,皮下异位结节较浅表时可呈紫蓝色,囊性感,需与切口感染、异物或转移性瘤结节鉴别;多数肿块有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疼痛;超声表现为皮下混有无回声的混合性团块,周边轮廓不规则,同时明确与其他邻近组织关系;局部细针穿刺行细胞学检查,可提供精确的诊断依据。CA 125检测对本病的诊断价值不大,本文 21例进行 CA 125检查全部正常,由于病灶局限,对体内激素和各种因子表达的影响不大有关[2]。

3.2 腹壁切口内异症的治疗 切口内异症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有假绝经疗法和假孕疗法,一般要求至少用药 6个月以上,但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种植能力,加之反复周期性出血致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因此病程越长,病变侵及范围越广、越深,甚至侵及腹膜,故目前切口部位的内异症的主张手术切除为主[3],切除病灶时,应同时切除病灶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以保证无残留异位症。术中切除应注意以下几点:术前应充分估计包块大小、范围、深浅,以选择最佳切口,术中应仔细辨别界限,用冷刀切割,范围要达到病灶外缘 0.5~1.0 cm,病变与腹膜相连时,需切除部分腹膜,对较大的病灶切除后腹壁和筋膜缺损可采用补片或皮瓣移植[4];手术时机最好选择在月经期,此时腹壁内异症包块肿大,呈紫蓝色,与周围有更明显的界限,有利于彻底切除病灶。

3.4 腹壁切口内异症的预防 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属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是可以预防的:①首先应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合理应用,要提高妇产科医生的阴道助产技术,开展无痛或导乐分娩,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是减少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的基本条件;②剖宫产及腹部手术时应注意保护切口,切开腹壁时用湿盐水垫保护好腹壁切口;若出血不多,宫缩好,尽量使胎盘自娩,胎盘娩出完整时,不必常规擦拭宫腔;需冲洗宫腔时,需提起子宫切口,防止冲洗液流入腹腔或腹壁切口;③可吸收线缝合子宫切口全层时,缝线不要穿透子宫内膜层,缝合子宫的可吸收线最好不用缝合腹膜,缝合腹膜时要注意解剖层次,不要将腹膜缝入腹壁切口的前鞘或筋膜内;术中用0.5%甲硝唑溶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腹腔,腹壁切口,以稀释内膜,减少其黏附于切口;④另外应提倡产后延长哺乳时间,使月经复潮推迟,对该症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1]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7-358.

[2] 李博,贾晓宙,金明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21例临床分析.医学临床研究,2006,23(9):1464-1465.

[3] 张建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12例临床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08,12(7):652-653.

[4] 赵学英,郎景和,冷金花,等.腹壁子宫内异症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2):76-77.

457000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腹壁异位症腹膜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再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15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