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性外斜视 38例手术疗效分析

2011-08-15阮剑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4期
关键词:共同性单眼眼位

阮剑锋

共同性外斜视 38例手术疗效分析

阮剑锋

目的 分析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疗效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患者 38例,并对其术后眼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一周正位 35例,欠矫 2例,过矫 1例。所有患者眼球运动功能良好,无外转受限。结论 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效果与诸多因素有关,术前、术中和术后都要充分考虑融合功能的作用,应根据患者的融合功能强弱灵活掌握手术量。

共同性外斜视;手术

共同性外斜视是常见的斜视类型,占共同性斜视手术量的 67.7%[1]。目前共同性外斜视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因为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融合功能强弱不等,给术前、术中、术后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干扰。为了探讨融合功能对外斜视手术效果的影响,现将 2006年 1月至 2010年 1月手术的共同性外斜视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同性外斜视患者 38例,男 23例,女 15例,年龄 3~44岁,平均 15.8岁。其中 7岁以下 8例,7~14岁 14例,15岁以上 16例。恒定性外斜 24例,间歇性外斜 9例,继发性外斜视 5例;基本型外斜 30例,集合不足型 5例,分型过强型 3例。

1.2 方法 ①手术常规检查视力、散瞳验光及眼外肌检查, 15岁以下均根据外斜配镜原则,戴镜治疗和弱视训练;②术前、术后均以三棱镜+遮盖法,检查看近33 cm和看远 5m的最大斜视度数;③双眼单视功能检查;④手术设计及手术量:斜视度数≤-25者,行单眼外直肌后徙,或单眼内直肌截除,斜视度数-30-45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或单眼外直肌后徙+内直肌截除,本组 28例;斜视度数 >45者,行单眼或双眼外直肌后徙 +单眼内直肌截除。基本型和分开过强型以外直肌后徙为主,集合不足型选择减弱外直肌和加强内直肌。手术是以外直肌后徙 1mm矫正3,内直肌截除1mm矫正5计算。术中观察并调整眼位;⑤疗效判定标准:斜视角-8~8为正位,>8为内斜,<-8为外斜。

2 结果

术后一周正位 35例,欠矫 2例,过矫 1例。所有患者眼球运动功能良好,无外转受限。

3 讨论

有关共同性外斜的病因学说很多,但都不尽完善。许多因素都与外斜视的发病有关,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调节与集合的不协凋,双眼在调节时必伴有集合,集合不足外展过强时就会出现外斜[2]。再有就是遗传因索及解剖因素,有的发生在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有的发生在发育过程中或成人后,但病因实质尚未认识清楚。外斜视矫正术的目的不仅改善外观,更重要的是将斜视眼位矫正到正位,使双眼视轴平行,力求建立正常的视网膜对应关系,以便更好的获得双眼单视功能。斜视患者术前要认真做好术前检查及准备工作,儿童有弱视的先行弱视治疗,待双眼视力提高、较均衡后再行手术,否则,手术远期效果不好。术前反复查不同时间斜视角,遮盖一眼 1 h后斜视角,以便确定斜视类型,设计出更好的手术方案。术前均行牵拉试验手术设计要全面考虑,患者的发病年龄、手术年龄、视力、屈光情况、双眼单视功能情况、斜视类型、眼外肌情况等因素,一般认为多数外斜视手术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眼位回退现象[3],外斜视发病年龄越小,外斜复发情况越多,年龄越长,正位率越高,外斜复发越少[4]。分析眼位回退病例发现患者就诊年龄偏大(≥20岁),多伴有屈光不正及弱视,术前虽然给予验光配镜及弱视训练,但是均无明显效果,所以术后患者无法建立正常的双眼视功能,弱视眼再次发生外斜视,斜视效果产生回退。

临床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一定要做好术前的检查及准备工作:儿童术前有弱视者先行弱视治疗,待双眼视力提高,接近正常后再考虑手术。术前反复用角膜映光法,视野弧法检查斜视角,检查时一定要充分去除融合调节,遮盖一定要充分(遮盖单眼达1h),以看远(5m)的最大斜视角为准;②选择正确的术式小度数外斜(10°~20°)考虑选择单眼外直肌后徙术;当双眼视力平衡时,考虑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单眼低视力,弱视训练无法矫正的患者,考虑行弱视眼的外直肌后徙 +内直肌缩短。大度数外斜视选择双眼外直肌超长量后退术;③正确计算术前基础手术量,术中精确调整:我们以郝雨时[5]的公式为计算基础(水平肌后退和缩短各 1mm可矫正 5°),根据斜视度在术前计算出基础手术量,根据基础手术量行斜视手术,术中设置活动的可调节缝线,观察眼位,进一步精确调节手术量,使得患者双眼活动正常,眼位保持轻度过矫(≤5°),而且能够耐受轻度的复视、无明显头晕、恶心不适;④若患者能够配合,手术尽量采取局部浸润麻醉,术中让患者坐位,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避免过多使用调节和辐辏,以免未达到手术量时而出现正位或过矫现象,导致手术欠矫。根据眼位情况,进一步调整肌肉缝线,达到轻度过矫。

[1] 卢炜.3 214例各类斜视手术的分布调查.眼科,1999,8 (2):209.

[2] 甘晓玲,郭静秋.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后的远期欠矫.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3,11(4):160.

[3] 张方华.世界斜视及弱视动向.国外医学眼科分册,1980;5 (1):3.

[4] 麦光焕.现代斜视治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

[5] 郝雨时.斜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39-349.

525011广东省茂名石化医院眼科

猜你喜欢

共同性单眼眼位
“共同性扩大”: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演进规律再认识
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在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术后的应用效果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形成的共同性、差异性原因
食肉动物眼睛向前,而食草动物长两边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共同性
思想、图像与风格——略论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更 正
远用瞳距的测量方法与眼位的关系
单眼视设计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6.82实用眼位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