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 22例临床分析

2011-08-15宗德斌田兵荆孝东李猛李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4期
关键词:腺性外口膀胱炎

宗德斌 田兵 荆孝东 李猛 李勇

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 22例临床分析

宗德斌 田兵 荆孝东 李猛 李勇

目的 探讨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治。方法 对 22例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 14例、合并尿道肉阜 5例、合并尿道狭窄 2例、合并尿道外口阴道口融合 1例。16例经尿道电切膀胱病变的同时,治疗膀胱出口梗阻,术后定期进行药物膀胱灌注;4例经尿道电切膀胱病变,术后定期药物膀胱灌注;2例单纯药物膀胱灌注。结果 综合治疗 16例患者中治愈 8例,好转 6例,复发 2例;电切加膀胱灌注 4例患者中好转 2例,复发 2例;单纯膀胱灌注 2例患者治疗无效。结论 经尿道电切加术后定期药物膀胱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方法,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者应同时治疗梗阻因素。

腺性膀胱炎:膀胱出口梗阻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殖性、化生性病变,多发生于女性。目前对腺性膀胱炎的病理生理及癌变机理等了解仍较少,治疗方法不规范,临床治疗易复发,越来越引起泌尿外科医生的重视。为提高诊治水平,现将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于 1999年 6月至 2010年 6月收治的女性腺性膀胱炎中,总结了伴有膀胱出口梗阻的这一类患者的诊治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年龄 43~81岁,平均 59岁。病程 1~62个月,平均 22个月。临床症状中,单纯尿频 6例;尿频、尿急、尿痛 8例;尿频伴会阴部、下腹部胀痛不适 5例;尿频伴血尿 3例,并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踌躇,排尿不尽和夜尿次数增多。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抬高14例,其中 1例合并输尿管间嵴肥厚;合并尿道肉阜 5例,合并尿道狭窄 2例,合并尿道外口阴道口融合 1例。其中 18例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测定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下降 14例(76%),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符合临床上膀胱出口梗阻,9例表现为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彩超检查,膀胱残余尿量 20~120m l,平均 55ml。膀胱镜检查示滤泡样变,黏膜粗糙增厚,均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病变类型:乳头状瘤 10例,滤泡水肿型7例,炎症增厚型 4例。病变部位:大多在膀胱三角区,其中累及膀胱颈 1例,均见不同程度的小梁增生,部分见膀胱内憩室形成。

1.2 治疗方法 22例患者中20例(有2例患者拒绝手术)在联合阻滞麻醉下行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术,适度充盈膀胱,以黏膜皱褶平展为度,切除肉眼可见病变,切除范围达病变周围 2 cm以上,深及浅肌层。16例经尿道电切膀胱病变的同时,治疗膀胱出口梗阻,对合并膀胱颈梗阻者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合并尿道息肉行尿道肉阜切除术,尿道狭窄者尿道扩张,尿道外口融合者行尿道外口成形术,以解除膀胱出口梗阻。所有患者给予羟基喜树碱 20mg加生理盐水 20m l膀胱灌注治疗,保留 2 h,以后每周 1次,持续 8次,每半月 1次,持续8次,后改为每月 1次持续18次,每 3个月复查膀胱镜,持续 2年。

2 结果

膀胱镜检查、活检、尿常规和临床症状的改善为疗效判断标准。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尿常规正常,膀胱镜复查及活检无异常者为治愈;症状基本消失,偶有尿路刺激症状,尿常规检查偶有镜下血尿,膀胱镜复查可见膀胱三角或颈部黏膜有轻度充血,少许滤泡,病理活检正常者为好转;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改善后症状又复发,膀胱镜复查可见异常黏膜,活检报告腺性膀胱炎为无效[1]。

随访 6~48个月,平均 28个月,综合治疗16例患者中治愈 8例,好转 6例,2例无效;单纯电切加膀胱灌注 4例患者中好转 2例,无效 2例。单纯膀胱灌注 2例患者无效。

3 讨论

正常膀胱黏膜被覆有移行上皮,部分黏膜在某些诱因刺激下可以转化为鳞状上皮或腺性上皮。研究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增生与组织转化并存的病变,其过程为尿路上皮增生凹入黏膜固有层以下形成Brunn巢,其内出现分支状或环状管腔,中心出现腺性组织转化形成腺体结构,与此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故称之为腺性膀胱炎[2]。腺性膀胱炎的发病原因认为与膀胱尿道梗阻、尿路慢性感染、结石、异物刺激、留置导尿管等慢性刺激,以及雌激素水平下降、多产、多次流产、盆地肌肉松弛等妇产科因素等有关,其中尿路的慢性感染被认为是腺性膀胱炎发生的主要诱因,慢性炎症与刺激可引起膀胱黏膜增生[3]。梗阻和感染关系密切,腺性膀胱炎的发病机制始终与梗阻有着一定的联系。膀胱出口梗阻是一组非常复杂的综合征,是指从尿道口到尿道外口因各种原因出现的排尿阻力的增加,可以是机械性,也可以是动力性。本研究中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中,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后唇隆起或膀胱颈纤维化 14例;合并尿道肉阜 5例,合并尿道狭窄 2例,合并尿道外口阴道口融合 1例。

膀胱镜检结合组织活检对女性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诊断主要依赖于膀胱镜检和活检组织检查[4]。Bryan根据膀胱镜检情况将腺性膀胱炎分为乳头状瘤样型、滤泡水肿样型、慢性炎症型以及黏膜无改变型 4种类型,指出黏膜呈红润样有高度恶变倾向。本组病例病变类型:乳头状瘤 10例,滤泡水肿型 7例,炎症增厚型 4例。本组腺性膀胱炎患者发病部位大多在膀胱三角区,,可能和膀胱三角区和颈部的位置相对于其他部位较为固定,收缩性较差,尿液中化学物质对膀胱三角区和颈部的刺激有关。

经尿道电切加膀胱药物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方法。本组 22例患者中 20例采用经尿道电切加膀胱药物灌注疗法。患者术后 24h给予羟基喜树碱 20mg加生理盐水 20 m l首次膀胱灌注治疗,保留 2h,以后每周1次,持续 8次,每半月 1次,持续 8次,每月 1次,持续 18次,期间每 3个月复查膀胱镜。膀胱内灌注药物分两类:一类是以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为代表化学性毒性药物的,可直接破坏 DNA,从而抑制膀胱黏膜的非正常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等;另一类为免疫抑制剂如白介素 22,卡介苗等,可通过激发全身免疫反应和局部反应来预防病变复发[5]。本组大部分病例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同时,对合并膀胱颈梗阻者行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合并尿道息肉行尿道肉阜切除术,尿道狭窄者尿道扩张,尿道外口融合者行尿道外口成形术,以解除膀胱出口梗阻。对于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去除病因的治疗很有必要,消除慢性刺激因素,解除造成尿路梗阻的因素对提高疗效十分重要。本组综合治疗 16例患者中 14例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对于腺性患者膀胱内局部病变的处理,目前存在两种不同观点:有些人认为腺性膀胱炎存在膀胱Brunn巢病变可能是正常,为良性病变,无需特殊处理,但需要定时随访观察;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腺性膀胱炎为癌前病变,有少数腺性膀胱炎发展成腺癌的报道,且诱发明显的下尿路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须积极处理[6]。

综上所述,经尿道电切加膀胱药物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方法,在腺性膀胱炎的诊治过程中不能忽视梗阻因素,没有同时去除诱发因素也是病变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者应同时治疗梗阻因素。

[1] 陈志强,马胜利,吴天鹏,等.腺性膀胱炎专题讨论.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1):60-61.

[2] LAMCELIN F,ANIDJAR M,VILLETTEJM,et al.Telomeraseactivity as a potent ialmaker in preneoplastic bladder lesions.Br JU rol Int,2000,85(4):506-507.

[3] 赵国防,胡毅,万小华等.女性腺性膀胱炎 26例报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7):402-403.

[4] 姚友生,林明恩.女性腺性膀胱炎膀胱的临床特征和尿流动力学表现.中华泌尿外科学杂志,2007,28(5):298-300.

[5] 田文亮.女性腺性膀胱炎 21例报告.实用临床医学,2006,7 (8):85-86.

[6] 高继学,贺晓龙,郭巍,等.尿道电切加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 62例分析.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9,14 (6):413-415.

116021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泌尿外科

猜你喜欢

腺性外口膀胱炎
膀胱炎的日常保养及治疗
行为治疗在非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前列腺增生合并尿道外口狭窄在临床中的治疗体会
曲安奈德联合尿道扩张术治疗尿道外口狭窄的临床报道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效果比较
腺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外口狭窄的治疗和预防
瘘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