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FABP指标在扩张性心肌病中的临床观察

2011-08-15刘佳伟李美英丛岭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扩张性心肌病脂肪酸

刘佳伟 李美英 丛岭

H-FABP指标在扩张性心肌病中的临床观察

刘佳伟 李美英 丛岭

目的观察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扩张性心肌病(DCM)中的指标,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和特异性诊断以指导治疗。方法对我院78例AMI患者进行观察组H-FABP检测,同85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H-FABP检测结果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FABP能较敏感的检测出早期心肌损伤,是扩张性心肌病早期诊断较可靠的指标之一。

扩张性心肌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早期心肌损伤

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左心室或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也是除冠心病、高血压以外导致心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近年来检测技术不断提高,临床研究不断深入,测定标准、灵敏度及准确性大幅度提高,在诊断早期心肌损伤及指导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我院78例临床DCM患者H-FABP指标观察结果统计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1998~2005年本院确诊的78例DCM住院患者,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45.8±10.6)岁。对照组为本院健康体检者85例,其中男48例,女37例,年龄(44.2±11.1)岁,两组年龄及其他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标本采集 所有观察及对照者用分离胶真空采集管在早晨空腹取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5 min,冻存在-20℃冰箱中备用。

1.3 仪器及检测方法 试剂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用宝特800酶标分析仪检测,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精确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检测结果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对照组与观察组用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8例DCM患者检测结果为H-FABP(15.2±9.6)μg/L,85例健康体检者检测结果为H-FABP(3.86±2.11)μg/L,经检验P<0.05,该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扩张性心肌病(DCM)近年来发病率在我国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多为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1]。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常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脏性猝死。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和特异性诊断以指导治疗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当前诊断早期心肌损伤的众多生化标志物中,大多存在灵敏度偏低、特异性较差等缺点。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已发现的9种FABP中的一种,是细胞内担任脂肪酸运输、调解功能的低分子可溶性蛋白质,分子量较小。心肌是脂肪酸代谢活泼的组织,H-FABP与进入心肌细胞内的长链脂肪酸相结合,将其从细胞质膜向线粒体运输,经存在于线粒体外膜上的酯酰CoA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酯酰CoA,进入线粒体后参加β-氧化过程,最终氧化生成ATP,为心肌收缩提供能量,具有很强的器官特异性,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较好的实用型生化标志物[2]。Komamura等[3]的实验也表明,末梢血 H-FABP 浓度可直接反映扩张型心肌病变患者的心肌损伤。

通过本次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实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H-FABP能较敏感的检测出早期心肌损伤,是扩张性心肌病早期诊断较可靠的指标之一。随着检验技术的继续进步,将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和观察预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 张荃方,张荣荪,等.扩张性心肌病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实用心电学杂志,2007,16(1):76,79.

[2] 董解菊,肖颖彬.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22:74.

[3] Komamura K,Ohkaru Y,Asayama K,et al.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An important predictor of cardiac events in heart failure.J Cardiac Failure,1999,5(suppl 1):64.

154002 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刘佳伟);佳木斯市中医院(李美英);佳木斯大学校医院(丛岭)

猜你喜欢

扩张性心肌病脂肪酸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相关性研究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荷莲荳脂肪酸成分分析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焦点
补硒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研究
坎地沙坦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血清和肽素的影响
鳄梨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