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救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76例

2011-08-15胡雅玲李世华刘东杰张丽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口腔

胡雅玲 李世华 刘东杰 张丽梅

小儿感染性休克,可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痢疾、猩红热、大叶性肺炎等严重感染性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近几年,我科共收治76例感染性休克的患儿,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76例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0.5岁~12岁,休克发生原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2例,毒痢30例,猩红热4例,发生DIC19例,并发脑水肿38例,出现RDS9例,出现循环障碍76例,并发多脏器损伤10例,治愈74例,死亡2例。

2 护理

2.1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输入药物入院2~5 min内完成静脉穿刺。感染性休克时,血容量重新分布,手足静脉塌陷,而头皮静脉充盈度较好,所以我们首选头皮静脉穿刺。早期足量应用654-2解除循环障碍,间隔15 min静脉注射一次654-2。在应用冷光源微循环显微镜监视微循环改善的同时需按时给药,密切观察用药后的皮肤颜色、皮疹变化情况、手足温度等;在应用碱性药物时,观察口唇颜色及呼吸情况;给予脱水剂时,及时观察尿量;给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脉搏强弱、节律的改变。同时观察脑水肿的早期血压是否增高,婴幼儿囟门是否有抵抗,有无流泪。应用镇静药物后,患儿呼吸变浅,异常呼吸容易掩盖,应用听诊器放在前胸听有无呼吸异常。如出现呼吸频率改变、过度呼吸,口唇发绀,应立即通知医生。

2.2 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准确记录稀释药液的毫升数及输液余量。给脱水剂后,准确记录有尿时间及尿量。

2.3 呼吸道护理 使患者处于侧卧颈部后倾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在使用镇静剂时,分泌物多,鼻痂易在后鼻道堵塞,及时清除鼻痂,有痰时随时吸出,痰液黏稠时配合雾化吸人,给予鼻导管吸氧时,每3~4 h拔出吸氧管检查导管开口有无阻塞,严密观察给氧效果。

2.4 发热的护理

2.4.1 在休克的抢救中,为了降低脑的耗氧量,我们采取置冰袋、冷水袋于头部周围的措施,8岁以上者必要时做酒精擦浴,婴幼儿因皮肤较薄,毛细血管丰富,易形成酒精中毒,所以不采取酒精擦浴,3岁以下患儿高热时我们采取36℃ ~37℃温水擦浴,效果较好。

2.4.2 四肢则实施保温,水不宜太热,50℃为宜,保温用物不能直接接触皮肤,用布套或毛巾包裹,小儿患者的手脚最好让家长用手握着,这样温度恒定,亦能及时观察到肢体温度的改善情况。

2.4.3 发热使患儿唾液分泌减少,舌和口腔黏膜干燥。有利于病原体的侵袭和生长,特别是小儿抵抗力差易发生口腔感染及黏膜溃疡,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

2.5 休克时静脉、动脉采血血管的选择 一般首选股静脉穿刺采血。但并发DIC尤其是纠溶状态时,杜绝股静脉采血,因不易压迫,容易形成腹腔内出血,加重休克。其次采用肘正中静脉。动脉选择足背动脉及桡动脉。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口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思考心电图之177》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