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融资的影响

2011-08-15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杨惟舒刘倩薇

中国商论 2011年23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贷款贸易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杨惟舒 刘倩薇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波及了国际市场,我国主要从事进出口商品生产经营的外贸企业也受到牵连。首先,国际市场需求衰退,外贸企业订单数量锐减,接不到新订单或国外客户频繁撤单;其次,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下跌,外贸企业盈利大大降低,甚至无利可图;再者,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经济波动,使得外贸企业面临很大的汇率风险。由此可见,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外贸企业面临严峻的经营环境和财务状况,融资局面也变得艰难。然而,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脉”,是企业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而融资活动更是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的关键。金融危机后,外贸企业融资受到哪些影响,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应对,值得加以探讨。

1 我国外贸企业融资的特点

外贸企业是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商品、劳务、技术等交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专门从事在国际间的商品、劳务或技术的交易活动,它生产或提供的产品是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国际市场的制约和风险。

我国外贸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自有资金较少,组织形式较为简单,资信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不强,承担不了较高的融资成本,也缺乏抵押担保。在这种企业特征下,其融资活动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资金需求额度较小,频率较高

在我国,外贸企业通常靠订单模式进行生产或经营,在规模和数量上呈现多样化和小批量的特点。相应而言,外贸企业的资金需求单金额量少,但是频率高。因此多为短期小额融资。

1.2 企业自有资金少,主要依赖间接融资

我国外贸企业大多处于发展中,实力不足以利用直接融资,民间融资渠道又不够发达,那么它们主要依靠从金融机构贷款来获取资金。

1.3 融资成本高、风险大

为了获取银行贷款往往需要抵押担保,但是由于自身规模小,大多外贸企业固定资产较少,抵押担保难,抵押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需要更加繁琐的手续和程序争取银行贷款,这样加大了融资成本,企业负担更重,风险也随之升高。

2 金融危机后外贸企业融资状况

我国外贸企业的稳步发展和进一步壮大,长期以来受到“融资难”这一现实问题的制约和困扰。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国际市场受挫,当前国际贸易风险加大、利润减少,外贸企业经营环境不景气;同时价格的下跌,导致企业资产缩水,更加削弱了企业实力。危机后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严重。

2.1 银行贷款难

金融危机引起信贷危机,银行方面对于风险的态度更加审慎,主动放贷给国有企业,大量信贷资金流向政府投资项目,收紧了对中小企业的放贷的政策。有数据显示,在我国银行信贷约80%是投向大型企业,仅约20%的中小企业得到过银行贷款。此外,企业贷款需要更加有力的担保,手续繁琐成本提高,进一步加大了融资的难度。

2.2 依靠政府难

针对外贸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政府也出台了扶持政策,拨款投资或者税收政策上的宽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难所造成的资金紧缺。但是政府扶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3 引用外资难

自08年10月份起,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连续10个月持续下滑。外商投资计划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而改变,大多项目业主采取谨慎的态度,投资意愿大幅减弱,利用外资为外贸企业融资的难度加大。

2.4 信息不对称,加剧融资难度

相较于企业可以全面掌握信贷制度和政策,银行对于企业的了解就很有限了。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金融市场上“列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

3 金融危机后外贸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3.1 金融危机影响下外贸企业经营不善

外贸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不良是其融资难的一大内在的原因。在全球危机的震荡中,外贸企业不仅要面临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又要面临国际市场上买方结算时的汇率波动风险,生产经营受到极大的挑战。实际成本的上升和实际收入的下跌,外贸企业所获利润降低,资产缩水,资本回收周期变长,财务管理水平低,资金链运营不畅,对贷款的负担和偿还能力大大减弱。存在旧贷款难以偿还的情况,得不到新贷款为企业注入流动性,经营状况更加恶化。如此的恶性循环,外贸企业资金运转呆滞,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3.2 外贸企业管理不规范,资信能力欠佳

一是大量外贸企业规模较小,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人员的素质整体不高,有的企业财务表报等文案资料不够完整、明晰、规范,银行对其资信状况考察的工作不易进行,减弱银行放贷意愿;二是有的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欠缺偿债意识。有的企业将利用贸易融资获取的短期资金挪作他用,违背银行最初的贷款意图,比如购买固定资产或作为流动资金使用,无法按约定偿还给银行。如此一来,造成企业信誉受损,资信能力降低,很难再次获得银行贷款;三是外贸企业间存在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债务拖欠情况常见,银行因此怀疑企业的偿债能力。同时外贸企业间存在互相担保的情况,这种担保显然难以让银行信服,银行会谨慎惜贷,以规避信用风险。

3.3 外贸企业金融意识薄弱,融资渠道单一

对于企业而言,融资途径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主要指将企业的经营利润留存,用以扩充企业资本;外源融资则是对企业外部的闲散资金的吸纳为企业所用。而外部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

第一,外贸企业大多自有资本较少,主要采用外源融资。而融资方式主要是间接融资,企业通过一定的媒介机构进行间接的资金融通,而不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进行直接融资。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外贸企业主要通过抵押的方式,向银行贷款来满足日常营运对资金的需要。

第二,外贸企业对贸易融资工具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相关的金融人才,无法将贸易活动和融资活动很好的有机的结合。以国际贸易融资为例,这种融资以贸易为基础,以国际结算为依托,可以认为是一种融资活动与贸易活动的结合形式。但据有关数据显示,国际贸易融资只占外贸企业融资约20%。可见企业对贸易融资的应用还不够充分,对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融资对象又过于集中,使得融资的难度增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贸易的增长。

3.4 银行厌恶风险,对外贸企业授信不足

由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全球金融系统遭遇了不小的打击。银行对于风险采取了格外谨慎的态度。为了抵御风险,银行要求更为有利的担保,施行更为严格的贷款审核制度。危机的冲击,外贸企业经营状况的每况愈下,企业经营资金回流周期变长,资金链单薄,担保体系又不够完善,银行对于贷款回收面临更大的风险。银行为了资本安全性起见,更愿意和规模更大、资本更雄厚的国有企业合作,而对发展中的外贸企业惜贷。较高的贷款成本,复杂的申请程序,不断加大外贸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

4 现阶段外贸企业融资难的应对策略

4.1 提高企业自身整体实力,加强资信能力

一方面,通过生产经营的优化,企业拥有良好的资本状况,以自身实力为筹码,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增强银行对企业的信心,才能吸纳闲置资本的投入。外贸企业应该着眼于长远,注重高新技术的应用、人才的培养和资源配置的优化,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以优质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以占据市场有利份额,进一步做大做强。这是提高企业资信能力的一个根本性方法。另一方面,还应主动切实有效的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的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意识的提升企业自身信用水平。

4.2 加强银企信息沟通,促进银企合作

长期以来,银行还是外贸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加强合作,提高合作效率大大有利于外贸企业融资。一方面,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意识,规避贸易风险,消弱汇率波动对企业收入支出的影响,资金运转的现金流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使得贷款的偿付也受到一定的保障,增强银行对企业的信心。另一方面,银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作为银行而言,特别是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抵押只是作为银行处理风险的一种方式,与贷款捆绑的抵押品并不是银行想要的。银行管理风险的能力提高之后,可以更有效的分散贷款给规模较小的非国有外贸企业带来的相关风险。一旦银行承担的风险系数降低,更愿意放款给企业。除此之外,政府可以出面搭桥,比如政府拟出扶持的外贸企业对象名单提供给银行,解决银行与外贸企业之间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4.3 拓宽融资渠道,采取融资新思路

4.3.1 提高企业内源融资能力

内源融资对于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而决定其内源融资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所以,外贸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管理,深化内部体制改革,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强化营销力度。通过种种措施,企业各层次各方面的努力,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3.2 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融资

外贸企业应该在观念上,从“以抵押为核心的贷款”转变成“以交易为核心的融资”。贸易融资是贷款的另一种方式,它以国际贸易为背景,和国际结算密切相连,是通过银行对参加贸易的进出口商提供的资金支持和信用活动。对银行而言,这种方式风险更低,银行更愿意给。在银根紧缩,外贸企业贷款融资难的情况下,贸易融资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门槛,值得外贸企业好好运用。外贸企业融资应该结合贸易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贸易融资工具。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广大中小外贸企业,除了使用出口汇押、进口开证、打包放款等传统方式之外,还可以考虑采取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国际保理、福费廷等方式,以实现资金融通需求的同时,规避贸易风险。

4.3.3 积极创造直接融资的条件

随着经济一体化、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金融活动越来越活跃,有越来越多金融工具产生。通过银行信贷进行融资的传统间接融资手段,其主导作用正在不断衰弱。而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应该为外贸企业所用,才能够更直接的吸纳资本市场上的闲置资金,提高融资效率。

4.4 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和评价体系

为了降低企业风险、维护银行安全,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建立专业且有实力的担保机构,政府可以拨出专款形成企业融资担保专项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出台相关政策,建立适合的各级担保制度,对担保机构进行有力的监管、协调和支持,使得银行、企业、担保机构之间实现有效合作;另一方面,还可以设立专门机构,构造权威的信用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消除信息的不对称。

5 结语

总的说来,金融危机后外贸企业融资难的情况进一步加剧,对融资方式的创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从这个方面来看也不失为拓宽融资渠道、谋求企业金融创新的一种契机。经过企业、银行、政府、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建立健全信用机制,完善融资体系,为外贸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同时,注意各方面风险的管理,形成资本投资方和运用方的双赢。

[1]孙强.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J].财经界,(学术版),2010,(06).

[2]尹雯,张志恒.我国外贸型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初探[J].中国商贸,2011,(05).

[3]李琳.探讨我国外贸企业融资问题[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22).

[4]谢小梅编著.中小企业融资的38种方式和实操技巧,2008.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贷款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贸易统计
旧信封
贸易统计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