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2011-08-15四川警察学院胡钢

中国商论 2011年36期
关键词:四川旅游体育

四川警察学院 胡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发展的关注焦点,逐渐由过去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条件转移到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上来。近年来,世界旅游市场逐渐由观光型向度假型旅游发展,在各国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特别注重安排丰富的体育健身、运动娱乐项目,寓游于乐,游娱结合。“一边旅游,一边锻炼身体”的特殊旅游方式——体育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四川是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大省,它在地域文化、民族构成、经济地位和自然环境方面,既有西部地区的代表性,又有其独特性。对四川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对于促进四川体育产业发展,加快四川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西部地区的发展也有积极的贡献。

1 体育旅游内涵

1.1 体育旅游

目前体育旅游的定义在体育界和旅游界争议较大,没有一种统一的说法,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他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交叉学科,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它一方面具备旅游的异地性、非就业性、综合性和暂时性;另一方面,它同时具备体育的专属特性,即体育健身心性和参与体验性。体育旅游是指为了满足人们健身、休闲娱乐、观赏比赛等体育需求,在非常住地引起的人、事、地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由这些关系所引起的现象的总和。[2]

1.2 体育旅游的特点

由于体育旅游产业产生于旅游业和体育业,因此它具有旅游和体育的某些共性,但是也有特殊性。大致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健身娱乐性,体育旅游主体明确,以健身和娱乐为目的,整个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理念来开展进行的。二是度假观光性,主要是指旅游者出于度假的目的离开常住地,通过借助登山、滑雪、攀岩、漂流等休闲体育方式消遣余暇时光,愉悦身心,获得心理满足的旅行活动。三是专业性,是体育旅游区别普通旅游的显著特征,是指需要较强的体育专业的知识技能、专业的场地器材设备和专业的人员配备等。四是时效性,体育旅游大多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超出了时效往往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1.3 体育旅游的分类

由于研究视角不同,造成对体育旅游分类不尽相同,目前,通常对体育旅游划分主要以下两大类:一是从旅游资源角度分类,包括娱乐休闲型、度假型、民俗型和观赏型四种;二是从项目参与角度分类,主要包括以健身、娱乐为主的常规体育旅游运动项目型和追求刺激的新兴体育项目型。

2 四川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2.1 四川省体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体育旅游是一种典型的户外运动,它对人文自然环境有较强的依耐性。四川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体育旅游资源。在地貌上,四川名山风景区较多,有独具特色的若尔盖大草原,川西横断山区大牧场和红色旅游线路。其中四姑娘山、峨嵋山、青城山、九寨沟、黄龙、都江堰、乐山大佛、卧龙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都江堰-青城山、剑门蜀道、贡嘎山、蜀南竹海、四姑娘山、西岭雪山等9处被例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水域上,有中国第一大江——长江;汹涌澎湃、险峻的三江并流——金沙江、雅砻江和怒江,以及大渡河、嘉陵江、岷江、泸沽湖、琼海等。在民族民俗方面,四川处于中国民族东西交融、南北过渡的走廊地带,它处于多年来既有利于揉合吸收东西民族之长,又是南北文化交流的要冲,造就了四川多民族民俗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和辽阔的自然景观,适合开展登山、漂流、滑雪、攀岩、徒步穿越、自驾车、自行车、野外探险等体育旅游活动,是发展体育旅游的理想地区。

近来年,四川省体育旅游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和活动实施方面有了快速发展。拥有海拔4000~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0座,被誉为“蜀山之王”的贡嘎山每年要接待许多海内外慕名而来的登山者和旅游者;拟打造成“南国冰雪运动基地”的成都西岭雪山每年要接待数十万左右的滑雪、滑草旅游爱好者;以赛事观光旅游为主的峨眉山武术节、温泉旅游和峨眉山冬游每年要接待30余万人前来旅游参加;在攀枝花,金沙国际漂流节每年要接待众多中外漂流爱好者;在遂宁,以体验“死海漂浮”为主题,集现代休闲、保健的水上运动为一体的死海逐渐成为大众向往的天堂;在广元,为纪念武则天而独创的一项女子传统地方性民俗活动——凤舟,已经逐渐成为吸引国内选手参加的国际赛事;在宜宾,素有天然负离子氧吧之称的“蜀南竹海”,深受广大徒步旅行者的青睐,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上亿元;在江油,窦团山上每年都要吸引众多前来寻求新鲜、刺激的滑翔、热气球运动的年轻人;在西昌,环邛海湖自行车大赛、螺髻山、庐山攀岩登山活动、安宁河国际漂流赛等活动;在都江堰,虹口乡漂流、朔溪、溜索等运动设施,为虹口乡每年带来近40万游客;甘孜州的川藏之旅经典高原线路和阿坝洲九寨旅游大环线共绘川西体育旅游美好蓝图。

2.2 四川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四川省体育旅游产业在整个旅游产业和全民健身大发展的趋势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但是,在面对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各地新兴户外运动与落后的配套服务设施还交叉并存,旅游产业化发展所需的集约化开发与传统分散的生产力的对应矛盾,制约四川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2.2.1 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与薄弱的体育旅游项目建设不匹配

四川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天然资源,在地貌、水域和人文地理环境方面都极具优势。近年来四川体育旅游的发展在数量、质量上和国际国内影响上都取得长足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在与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相比而言,投入在体育旅游项目建设方面资源就比较薄弱了,西蜀众多名山大川的户外体育运动资源尚未得到开发。

2.2.2 日益增强的群众休闲度假旅游与薄弱的社会动员机制的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阶段,许多都市居民的生活消费习惯发生巨大变化,人们休闲度假活动的空间逐渐扩大,活动的方式也呈现多元化发展,单纯的旅游度假逐渐向体育休闲度假发展。而各级政府、旅游公司企业和社会团体对这一消费热点尚未进行积极的宣传、引导,社会动员不足、中旅游中介组织的缺乏严重制约着四川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2.2.3 区域优势的相对性与东部地区的落后性形成鲜明对比

四川体育旅游资源相对于西部其他省市而言具有其相对优势,不论在旅游资源储备量和影响力方面,还是在资源的开发力度方面都具有相对优势,但是和京津地区、东部江浙沪的体育旅游产业相比,还是相对落后。体育项目开发力度、深度和宣传,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薄弱是限制人们进川进行体育旅游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

2.2.4 体育旅游需求增加与专业配套服务的矛盾

随着四川体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炉,体育产业将成为四川体育发展的又一重点,这将是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好机会。加上人们对体育旅游需求的增加,这对体育旅游产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尤其是对从业人员的人才、专业技术技能、装备、安全防范措施等将是严峻的考验。

2.2.5 体育旅游项目多杂与知名品牌项目稀缺的矛盾

四川体育旅游项目较多,但是总体呈现出种类杂乱、知名品牌的项目比较稀缺,尤其是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太少。

3 实现四川省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

3.1 建立系统化的体育旅游产业运动机制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一种特种旅游产业体系,其特征已经越来越明显。四川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大省,大省就要有大省的风范和特色,体育旅游产业也不例外。要实现由小做大,由大做强的嬗变。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就必须实行产业系统化运营机制,重新确立体育旅游产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核心地位,组建具有雄厚实力、较高声誉的大型体育旅游集团。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从全省角度对资源和市场等要素进行宏观的科学配置,打破体育旅游产业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不利局面,建立责权明确、相互配套,便于统一管理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同时要逐步培养大型体育旅游集团的自律能力,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来规范市场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运营坏境。

3.2 树立品牌意识

体育旅游品牌是体育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地区体育旅游吸引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四川作为一个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应树立一批享誉中外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根据四川省体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结合四川体育旅游实际情况,应着力打造一批能够适应海内外旅游者需要,品牌形象突出,设施配套完善,服务档次高,创汇创收能力强的精品项目。要加大以赛事旅游为重点的产品开发,把四川打造成西部体育赛事产业龙头、中国山地户外运动天堂和中国西部体育产业增长极。形成3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赛事品牌——四川国际登山探险邀请赛、峨眉国际武术邀请赛和环四川汽车拉力赛;形成5个具有国内知名度的赛事品牌——环邛海亚高原国际轮滑邀请赛、金沙江国际长江漂流邀请赛、中国城市电子竞技大赛、四川国际赛马邀请赛和四川国际水上高尔夫邀请赛。

3.3 加强体育旅游市场的经营管理

体育旅游市场的经营管理主要包括对旅游景区和旅行社管理。在体育旅游景区管理方面,要加强对景区管理者、市场营销、旅游者、当地居民、景区环境和安全方面的管理,规范景区的经营行为,建立行业服务质量体系标准,并定期进行评估。对旅行社管理方面,严格执行体育旅行社新从业标准,定期对其服务和产品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估考核的方式促进旅行社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3.4 加强体育旅游人力资源的培养

体育旅游的发展最终是通过体育旅游人才来实现的,加强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是四川省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长久之策。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核心战略,将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纳入政府体育战略发展规划中来,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来加强培养体育旅游人才,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旅游专业在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方面的优势。其次,进一步完善体育旅游岗位培训工作,通过岗培不断更新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

3.5 加大政府政策倾向,鼓励社会各界投资体育旅游产业

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四川实际情况,配给一定数量的旅游专项资金,逐年增加,作为旅游交通、旅游教育培训基建工程、旅游配套设施及市场促销和重点旅游区开发的基础性投入和导向性投入。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投资体育旅游产业,并在新投资开发建设旅游景点,兴办旅游项目或旅游企业,应参照执行新办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收等政策,创汇旅游企业以及利用贷款更新设施的,应适当返还企业所得税,同时对旅游车船公司更新车辆实行减免税赋,对进口旅游大型客车适当减免关税等。

[1]李万来.体育经营管理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

[2]昌晶亮,徐虹.体育旅游与相关概念辨析及其概念界定[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5).

[3]四川旅游概况[EB/OL].http://www.scta.gov.cn/web/scgk.html.

[4]陈晖.四川旅游可持续发展全景[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5(6),14.

[5]朱玲等.发展壮大四川省体育旅游产业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2).

猜你喜欢

四川旅游体育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旅游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灾后两年新四川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