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企业文化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的融入与贯穿

2011-08-15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张晓

中国商论 2011年36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文化企业

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张晓

1 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所共同秉承的信仰、理念、价值、行为标准等各种的文化因素总和。它是一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发挥员工创造力,能增强员工间团结协作、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并保持企业竞争力的一种精神黏合剂。企业文化看似无形却无处不在,它时时处处制约并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反过来企业不同发展时期所经历发生的一系列变革也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很大影响作用,企业与企业文化就如同人的肉体与灵魂般相依互存。

企业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区域铸就了不同意识形态的企业文化。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与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管理组织形态各异,而形成了其独有的企业文化特色,与国有企业的共性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样可以有效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2 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发展及其特性

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并非偶然,有其复杂的经济背景、政治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

2.1 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日本在二战之后,经济衰退、工厂倒闭、失业人员激增至2000多万,科学技术滞后于美国20-30年。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开始学习美国的现代管理理论并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在短短15年内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竟增长了3.4倍,屈居美苏之后位居世界第三。在家用电器、汽车制造、钢铁等行业的技术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而此时美国经济却严重衰退、失业人数剧增、通货膨胀。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此时美日经济所形成的巨大反差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引起了美国经济学者浓厚兴趣并形成了美日经济管理的比较化研究。在对日本成功企业进行考察、研究、论证后得出一致结论:这种经济奇迹的创造得益于深深根植于日本企业员工心中的企业文化,不谋而合的是美国所受调查的杰出企业同日本任何一家公司一样拥有强有力的文化传统。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企业文化作为新的管理理念逐渐被我国企业界所接受并引起了经济学者的普遍关注,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此时我国民营企业刚刚起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肯定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民营经济进入一个崭新阶段,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民营企业主要是“家族”和“亲缘化”的管理体制,企业文化建设十分薄弱,此时企业文化过多融入管理者的理念、价值、信仰,员工只是单纯的雇佣者而无话语权。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因素成为优秀企业文化孕育生长的优质土壤。杰出的民营企业管理者应该懂得如何把我们璀璨的文化、优良的传统融入贯穿到企业管理中去,并借鉴整合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引导企业员工全员参与,创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优秀民营企业文化。

2.2 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特性

民营企业文化大多由企业管理层直接创建,这种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理想、价值取向、经营理念等诸多意识形态。民营企业管理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决定了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其个人思想意识、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同样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灵魂,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同时也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缔造者,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者。

成功的反面是失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忽略社会效益,公众认可、员工赞同势必使企业文化的发展走入误区。管理层的独断、任人惟亲、领导与员工缺乏信息沟通的平台一系列因素不同程度挫伤了员工积极上进、为企业分忧的良好心态。员工个体价值得不到认可,个人发展前景渺茫,良好风气得不到弘扬,企业文化建设无从谈起。

同是民营企业,不同企业之间的企业文化特色不尽相同。企业员工的目标、权益、责任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社会责任维系在同一条线上,企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员工留驻并扎根企业,企业文化也因此逐渐固化,并融入贯穿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中,使企业、员工与企业老板三者之间达成了良好适配。这种良好适配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强化提升,这种强有力的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这种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企业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

3 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民营企业在我国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真正经过打拼幸存下来的却寥寥无几。珠海巨人、山东三株、沈阳飞龙、广东标王这些民营巨星的陨落说明什么?难道民营企业的寿命只有短短几年?中国企业500强2011年揭榜显示民营企业占三分之一,民营企业实现收入占15%,实现利润占16%,上交税收占8.4%,社会资源在一定时期是一个定值,绝大部分资源被国企和央企占有,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民营企业发展至今也不乏成功的典范。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生存并发展下去,必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4 企业文化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的融入与贯穿

4.1 以传统文化为基石打造优秀民营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作为传统道德根基的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是其核心。“仁者,爱人”体现在企业文化中是管理者对于员工关爱,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员工对自己的付出不仅需要金钱上的回报,同时渴求精神上给予肯定,高薪离职不乏其人,就是因为企业文化中“仁”的缺失。员工与老板并非单纯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高高在上的感觉固然良好,殊不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儒家道德标准的“义”在企业文化中体现在“先义后利、以义求利”,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忽略甚至无视社会效益是一些民营企业管理者的通病。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不矛盾,社会效益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公众认可增加了对企业的忠诚度,肯定会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礼”在儒家道德体系中是一种外在行为方式,是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企业与客户之间润滑剂,是和谐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智”指智慧、才能,民营企业老板的决策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做出准确判断并做出具体谋划,不仅需要聪明的头脑,更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视野,技术更新、设备改造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去学习新知识,员工同样需要不断充实自我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与创新,创新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拓展。“信”是民营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保证,是员工对企业、客户对企业建立并保有认知情感的基础,“用户至上,诚信为本”可以赢得客户的信任,提升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度,客户的信任与赞同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4.2 更新意识、转变观念、强化个人价值与团队精神在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位置

老板把员工看做人,员工把自己看做牛,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和能力,以物质激励人、以情感化人、以制度约束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并通过建立信息互动平台,及时了解员工心理动态并予以回应,有效防止了员工与老板、员工与管理层之间情感断层的产生,实现了员工由老板雇工向企业主人的角色转换。任何企业团队协作精神至关重要,民营企业亦不例外,没有协作、一盘散沙、各行其是在管理上制度不能顺利实施,在执行上跑偏甚至走样,团队精神顾名思议是团结协作,为共同目标不遗余力共同努力忘我工作,团结协作的同时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滴水可汇江河。作为民营企业领军人物的老板首先要建立建全一种监督监管的约束机制,营造一种团结奋进互帮互助的良好工作氛围。分工同时不忘协作,摒弃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误区,以集体观念为重、个人服从团体,使全局观念、大局观念成为主旋律。

4.3 以创造绿色生态文化为先导,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绿色生态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原料采购加工、到制造营销投放市场整个工序必须倡导绿色,这是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具体体现。绿色生态文化建设是先导,绿色生态虽属于生态科学的范畴,但其与企业文化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且都是以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从狭义角度来看都是生态文化。创建绿色生态文化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公众认可、社会赞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4.4 整合多元文化、发展创新文化,使民营企业文化不断得以提升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优秀企业其团队精神是不断学习、发展、优化创新的,企业文化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在避免多元文化冲突的前提下进行整合,只有不断汲取国内外同行业乃至其他行业优秀品质,并灵活地融入自身,不断汲取、沉淀、吸收、强化于自身,企业最终可以完成外树形象、内塑品质这一过程。

5 结语

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过程,无捷径可寻,其创建、发展、成熟并不断得以优化,需要企业老板、管理层、全体员工共同悉心经营。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的融入与贯穿,其作用在于与外在的管理机制共同达到约束员工、引导员工、凝聚员工、激励员工的目的。调适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环境、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不和谐因素,使之成为有效推动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1]王春艳.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2]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4.

[3]姜瑞云.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商业现代化,2008(11).叶生.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07(1).

[4]徐斌华.民营企业文化的构建及应用[J].商业现代化,2008(9).

[5]吴涛,谷兰秀.以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精神[J].每日甘肃,2007(9).

[6]朱艳,杨晓玲.建设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的重要性[J].集团经济研究,2005(12).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文化企业
企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企业
企业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谁远谁近?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