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2011-08-15袁明达

中学语文 2011年9期
关键词:功利化师生关系新课改

袁明达

踏上教育教学岗位16年来,我一直致力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塑造,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可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助我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本文结合自己16年来的教育教学实际,从新课改对师生关系提出的新要求、师生关系的现状、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和要求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新课改对师生关系提出的新要求。

1.新课改要求师生在政治上是民主平等的同志式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和潜能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并给予充分展现的机会”。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也就纠正了传统教育“师道尊严”的家长式不平等关系,摆平了师生的地位,从而能够使师生在共同科学信仰的探索中,在真正人生价值的追求中逐步达到志同道合。新课改要求师生之间必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学生与教师也能彼此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

2.新课改要求师生在学业上是互促共进的同学般关系。

《决定》指出,新课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一改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求师生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研究,逐步产生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效应。

3.新课改要求师生在生活上是融洽和谐的朋友样关系。

《决定》指出,实施新课改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注重学生智育和眼睛只盯着几个“尖子生”的错误倾向,真正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在教师关爱下全面成长。新课改所需要的教师不再是讲台上居高临下的教师,而是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能与学生情同手足、亲密无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融洽相处的朋友。

二、我国目前基础教育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

1.部分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得过度“权威”。

由于受“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把三尺讲台当“王座”,学生就成了“臣民”,平时对学生过于苛刻、独断专横,学生的愿望、要求、情感均受压抑,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更有甚者,对学生表扬少,批评多,批评的态度也比较生硬,从而造成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导致师生关系淡漠。

2.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紧张。

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教师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尖子生”、一般生和“学困生”,甚至在许多方面会自觉不自觉地袒护“尖子生”。教师对学生的这种不公平和不公正,很容易引起“学困生”对教师的不满。加之青少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逆反心理严重,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批评不仅不能善意接受,还会在心理留下阴影。在师生都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师生矛盾不断激化。

三、新课改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1.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从学生的发展看,在经济全球化和日益开放的社会中,人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师生关系融洽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师生情感相投,就会使学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从而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就会使学生灰心丧气,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3.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成师生良性互动,教学相长。

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尊重、理解等良好情感能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崇敬、爱戴。于是,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另一方面,教师在接受了这些良好的信息反馈之后,必然反过来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好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并且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关心,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最佳效果。

四、如何构建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型师生关系。

1.做“学高”之师和心理健康之师。

构建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型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构建这一师生关系不仅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高尚的行为规范,而且要求教师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一样,都是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心理是否健康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深刻而长久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在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上,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

2.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的高中生正处于爱幻想、易冲动的年龄,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矛盾的激化期。近几年来,中学校园里师生矛盾越来越突出,甚至发生弑师案件。此类事件发生本身具有一定偶然性,但不时发生的事实却提醒我们: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激情犯罪”已刻不容缓。作为一名合格的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师,必须知晓一些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并运用科学手段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坚持平等性原则。

我这里所理解的“平等”包涵两层意思:其一是教师与学生地位人格平等;其二是教师对所有学生一律平等。事实上,教师与学生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已,他们在人格尊严上是完全平等的。同时,每个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来看待学生,并对每个学生倾注完全相同的心血,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从而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4.尊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这里所讲的“自尊心”指的是自我尊重并期望得到他人尊重的一种心理状态。它的基础是承认和肯定自己的尊严。人人都有自尊的需要,也只有有了自尊才可昂首阔步在人生道路上。如果一个学生的自尊长期受到挫伤,就会失去自信,坠入自卑的深渊,失去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5.切忌将教育功利化。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多元化评价”等等都是新课改的核心思想,但是,在目前教育教学中,学校橱窗里张贴高考“精英”,家长们为孩子上“名牌学校”苦苦奔波,就连节假日和休闲时间孩子都被强制参加了各种辅导班、补习班。表面上看,这都是升学“惹的祸”,实质上,是整个社会已经把教育功利化了。领导要政绩,学校要声誉,教师要饭碗,家长要面子。于是学生就成为整个社会教育功利化的一种牺牲品,教师自然也成了教育功利化的帮凶。

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师不能成为教育功利化的俘虏,不能把自己手中的这点“师权”当作捞取好处的工具,更不能斤斤计较、按酬付劳。我们要为改变当前的教育功利化尽我们自己力量,以便使教育能够健康向上,走出一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功利化师生关系新课改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