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1-08-15郑秀明
郑秀明
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程,能与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语文老师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一、开发和利用高中语文课程资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次,“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程、并能与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语文学科知识极好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借助教材,主动理解和体验,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综合提高语文素养。我认为采取以下方法能让学生利用教材举一反三,达到熟练掌握并运用语文知识的目的。
一是“增”,即在原有文体提供的篇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阅读实际及不同特点,增加一些与所学文本类似的文章,或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和补充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目的。二是“扩”,即通过对某一篇目的具体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拓展阅读或写作训练,从而得到不同方面的提升。三是“链”,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引入一些与文本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便更全面地理解,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
二、创导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讲授文本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如在讲到戏剧单元时,学生可以根据课本里的剧本导演戏剧《雷雨》《项链》《三块钱国币》《茶馆》等等,学生们通过参加和观看演出,更深层次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和时代意义。在讲到诗歌单元时,涉及到几个“民俗风情”时,根据教材提到的“赛龙舟”、“社戏”、“重阳节”等风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学生整理出全年的习俗,从过年、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腊月初八等这些习俗到婚丧嫁娶、垒屋砌灶等,然后由学生自由分组,每组集中调查其中1—2个习俗,然后由小组合作完成有关习俗解说的文章。最后,可把学生写成的一篇篇小调查打印出来,并装订成册,分发到学生手中,让所有的同学都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从而深切地体会到语文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三、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如在学习诗歌单元时,我们就开展了“诗歌创作”活动,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很高,通过亲自尝试,对诗歌的格律、平仄、音韵有了更深的体会。学习修辞时,我们开展了“感恩节精彩短信”征集活动,学生们运用所学,写的短信有的幽默诙谐、有的生动活泼、有的感人至深,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在学习议论文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论据、论点、论证的关系,我们组织了辩论赛,论题有“劳心者比劳力者对社会谁更有贡献”、“强权胜于公理,还是公理胜于强权”、“送子女进名校,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仁者是否无敌”,辩论赛上学生们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异彩纷呈。在写关于“感恩”主题的作文时,留了家庭作业“给妈妈洗脚”,然后作文,家长验收了学生的作业,都觉得“孩子长大了”。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诗歌赏析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每周的“心情小品”、“老师我想对你说”,通过与老师用作文的形式进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疏通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四、创设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学校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发动学生精心布置班级的“图书角”、“阅读栏”、“我会读”、“我真行”评比栏,“看谁写得棒”习字栏,在校园的草坪写上“小草正在睡觉,请不要打扰她”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学校的人文环境名言征集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五、充分利用宝贵的课程资源——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书籍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从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到音像资料、电子阅览室、甚至电脑软件等……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对于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密切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对于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对于提供给学生尽可能优越的成长环境,有着重要的价值。
为此,图书馆不仅仅要提供“基本读物”,还要有充足的经典著作。图书馆应该在图书的采编、流通乃至为学生推荐书目,提供书讯等方面有的放矢,竭尽所能,更好地为“课程改革”服务。
六、引入并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是丰富的信息库、巨大的资源库,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形成网络资源共享。传统教学中,我们常把信息的收集放在课后,学生自觉性低,信息收集的有效性不高,当网络走进课堂后,我们便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了网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一是网络资源的引入。教学中,对作者的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源,如图片、文字资源,声音、影视资源等都通过网络在教学过程的适当时机组织和呈现,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二是网络资料的链接。除了直接利用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源外,我们还通过网络来进行知识的拓展,这种拓展是通过网络链接的方式来实现的。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三是网络对话。老师公开自己的QQ和电子邮箱,从而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流教研信息,教学参考资料,教学心得等;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与教师的交流,通过聊天发送信息,来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发送电子邮件进行网上学习辅导,同时还可以互传资料,为课堂教学内容作准备或补充。四是交流共享。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公布自己的观点或想法,寻找知音、倾听建议,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最终的作品或成果可以在网上发布,与教师或其它学生实现信息共享,激发成就感,增强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