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论述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2011-08-15马真忠
◆马真忠
(临洮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论述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马真忠
(临洮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一、前言
历史学是帮助人类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的重要基础学科,而高中历史教学便是要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和掌握历史知识与规律,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提升思维、认识问题,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科学的历史思维。同时形成创造性的学习能力,而学生论述能力的养成和提高便是这种集认识、思考、质疑、发现、探索于一体的综合性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积极利用各种途径,从不同层次多角度全面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论述能力,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二、培养论述能力的有效策略
高中历史学习的阶段是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无论是从历史教学的学科要求出发还是从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出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论述能力都显得非常重要。在传授历史知识和思想启迪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论述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要从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了正确的教育原则,再加上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丰富鲜活的教学内容、积极自主而又科学合理的自我探究,一定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论述能力。
1.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积极地教学探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让远去的历史不再只停留在呆板的文字,而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有机融合,将更加鲜活、生动的历史学习展现在学生面前。从多种感官角度刺激学生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全面提高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这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论述能力的基础。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建立此理论基础上,很好地将教学与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运用电脑、构建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结合,尤其是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认知学习能力。
第一,由于学生操作计算机,在实现了人机互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认知思考能力,给了学生更多思考尝试的机会,更好地发挥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由于多媒体自身在展示上的强大功能,可以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最大限度的刺激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起兴趣,使学生能够以高度投入、积极参与思考的最佳状态完成学习过程。在这种最佳状态下的学习,学生因为有了兴趣与动力、亲身感受与努力思考,在动态地学习与互动中充分锻炼了自身的认知能力。以教学《鸦片战争》为例,有了生动的图片与影像资料的展示和渲染,那段百年前的历史血肉丰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联想思维,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化,从而加强学生的知识感知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
第三,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但可以让教师最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可以在学习中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在第一时间更好的实现思想与成果的交流共享,从而充分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取长补短中共同进步。在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每一位学生的认知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第四,多媒体为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去认知、探索、表述问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资料平台。更加丰富直观的资料信息都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借鉴。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分析、选择对自己有用的资料进行个性化思考与探索,从而更好的调用资料,用自己的思考去认识、分析问题,为形成自己的认知能力、论述能力奠定基础。
当然,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并不能让我们的教学一劳永逸,它只是为我们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要真正发挥作用还要成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在精心设计中实现软件上的配合。既能保证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积极自主的认知与探究,但又不脱离教师的正确引导;既能实现自主探索,又可以很好的实现信息交流,将教学落到实处。
2.课外学术观点的教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只培养知识的传承者,更是要培养出知识的发展者与实践者。因此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思考是机械而僵硬的,教师应在历史教学中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适当的教授一些课外学术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从更高的角度去认识问题,此之谓“高屋建瓴”。要积极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科学合理地探究与怀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精神。思维的角度远远重于某一个专项的知识,它直接决定了思维的广度。
3.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论述能力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收与放有机结合的过程,有了课堂上的积累与锻炼,更要有课堂外的自主探索。放的过程实际是让学生运用所学自主认知探究的过程,是学生论述能力的实践与形成过程。当然这需要教师在活动之前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与设计,既能充分锻炼学生自我思考论述的能力又不至于因过难而挫伤学生积极性。比如撰写历史人物小传、历史小论文、关于历史内容的社会调查报告;编演历史小剧本;搜集整理多种类型的历史资料;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当然,对于研究性课题的研习,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以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从而充分锻炼提高学生的论述能力。
三、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论述能力意义重大,它应渗透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内外,是一个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努力的过程。科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而培养学生认知能力,适当教授课外学术观点,丰富学生知识面从而拓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锻炼自身,所有的积极尝试与努力,都会更好地促进学生论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需要全体师生在教学实践不断努力。
[1]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朱汉国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李德藻.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历史教学,2001,(4).
[4]陈丽珍.历史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案例[J].基础教育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