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①
2011-08-15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田玉山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田玉山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杨冰 王凤英
我国当前的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的大浪席卷下表现得更为突出。而通过间接融资,利用金融机构的中介身份,对中小企业发行债务凭证,给其提供一定的有偿货币,就能确保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透析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需要进行多方面的了解,站在当前世界经济及我国当前经济的大背景中,分析间接融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困难,有针对性的运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1 当前经济发展背景简析
就目前来说,世界经济呈现一种比较复杂的现象,金融市场比较动荡,在平稳的表象之下,宏观调控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经济内生动力比较弱,就业压力成为一个长期困扰的问题。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有效数据显示:“目前二十国集团成员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已近8%。财政不稳健正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一大隐患。”当前的世界经济在经济危机的席卷之下,虽然已经全面复苏,但是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隐患,特别是对于那些自身资本积累不够的中小企业,得不到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扶持,纷纷面临难以长远发展的困境。
而相对于世界经济而言,我国当前的国民经济呈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首先,工业生产得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其次,城乡差距逐步拉小;最后,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平稳的经济发展局面不代表毫无隐患,由于我国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形式,以国有大企业的经济动脉支撑着大部分国民经济,在政策方面都普遍偏向于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处于不利地位。长此以往,势必使中小企业难以在市场经济中立足,从而产生不和谐的市场经济局面。因此,要保证市场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需要协调各种经济主体,在综合平衡中又好又快地发展。
2 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现状
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中小企业占工商部门注册总数的将近99%,企业总产值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利税总额占了近40%。同时,中小企业也是解决我国就业难的主要支柱力量,在提供就业岗位的数据统计中,我国中小企业就占了全国总数的75%以上。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突出,但是目前的发展现状并不太理想,特别是融资困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承认的问题,通过间接融资是一种较好的实现融资活动的方式,但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
第一,间接融资的规模小,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比较小,创业成本不高,自己的资本积累相对来说不足,在正常的市场经济运转中,要较好的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获得一定的流动资金,需要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撑,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企业效益通过小规模的生产经营进行积累。因此在贷款中申请的数目不高,抵押的固定资产成本较低。有数据表示:“2004年,我国乡镇企业增加值30. 1%,而乡镇企业贷款只占全社会贷款总额的6. 1%。中小企业所占资金和对经济贡献比例失调。”
第二,间接融资对象单一,难以有效实现融资活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机构主要集中在民营银行、信用社和商业银行中。在金融市场中,这些都是规模较小,在金融机构中所占比重不超过15%的金融主体,难以短期内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的所需的资金。再加上中小企业本身所具有的固定资产不足,难以在贷款中有效抵押所需要的现金流,而且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中小企业的贷款信誉比较低,更加不愿意增加信贷风险,因此,导致了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更加困难。
3 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难是普遍性的世界问题,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和中小企业的本质属性来看,可以从政府、企业和银行三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作为外因的政府和银行主要功能是为企业间接融资营造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而作为内因的中小企业自身则在是造成间接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第一,政策偏失不利于营造稳定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环境。企业融资的有效实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融资机制上,需要得到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和约束性的支持。而当前我国的融资体制是建立在政府为主导的基础上,以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双方的借贷关系为主要内容的金融体制。所以在政策上,难免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有所偏重,而忽视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加上当前的风险预警机制尚不够完善,难以为企业融资营造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
政策上,目前尚未形成比较完成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体系,大部分的经济、金融政策是站在大规模企业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社会资源大部分都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偏向大企业。虽然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逐步改善政策的偏向性,但是历史积累的问题不是朝夕可以解决好的,目前依旧没有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在政策担保上也没有较好的解决,所以,中小企业的融资依然呈现瓶颈。
第二,金融机构业务上有所偏重。金融机构的经营目的是在风险最下化的前提下达到利润的最大化。长期以来,在政策和传统观念的指导下,金融机构普遍对国有大型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大,习惯性的成为大型企业的专门性金融机构,而对中小企业的兴趣不大,不会过多的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
第三,企业自身问题突出是其主要原因。中小企业受制于自身的规模和效益难以实现资金的积累,特别在经济危机影响之后,中小企业更加无法通过当前的有效利润来实现企业的资金流动,也无法满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在通过间接融资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主要体现在:
(1)原因资本积累不足,达不到贷款的有效抵押和担保需求。目前普遍的现状是,银行在信贷分配过程中,偏向于可以提供足够抵押或担保的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缺乏一定的抵押资产,负债能力相对较低,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提供必要的担保,在申请贷款时达不到银行的贷款要求。在实际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明确的产权意识,在市场中倚靠集体经营,多方合作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所以企业的固定资产及土地使用权在法律保障上存在问题,资金的流动性不高,难以有效实现银行抵押,所以更难以得到银行,特别是大银行的有力支持。另外,加上中小企业本身贷款的数额比较低,但是由于企业性质决定其贷款次数频繁,时间间接性强,使得程序繁琐,但是银行的实际利润并不高,因此,更加难以得到银行心甘情愿的贷款支持。一般来说,银行的信贷都具有规模大、成本低的明显经济特征,而中小企业贷款不仅规模小,而且花费的成本较高。
(2)金融信息掌握不准确,难以抓住有效时机。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信息系统的市场覆盖率较低,因此信息收集不及时,难以准确应对市场变化,因此经营的稳定性不高。而在金融市场一个决胜性的因素是掌握及时的金融信息,而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较窄,难以第一时间内获得较全面准确的金融信息,不能很好的抓住机遇。间接融资的成功与否在很到程度上是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信赖。金融机构根据对申请贷款对象的企业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的前提下,在维护自身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的融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信贷双方都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信息是够对称是决定融资能够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因素。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按照信贷市场的配给制度和所申报的契约需求,中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而且没有通过审核的财务报告和预测的盈利能力,难以让银行看到其偿还能力,再加上公司结构的不健全,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在信贷配给过程中就更加难以得到银行的支持。
(3)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是企业在实现间接融资的一个重要步骤,是确保企业融资顺利进行,有效实现现金流动的有力保障。但是目前,类似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缺乏或者并不完善。虽然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步以来,我国便在各地建立了风险投资的机构,并相应的成立了风险基金。但是由于受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风险资本的来源单一,且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运作不规范,所以,中小企业并不能完全依靠风险投资基金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4)企业信誉问题严重,观念位置摆不正。“据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SBA)统计,有近23.7%的小企业在2年内消失;由于经营失败、倒闭和其他原因,有近52.7%的小企业在5年内退出市场。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的私营性质的中小企业有7~8成生存期不过3~5年,1~2成在5~10年内关门。能坚持15年以上的约占5% 。”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是企业具有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企业自身的稳定性不高,不符合银行稳健的经营原则,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难以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再加上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缺陷,企业管理者鼠目寸断,着重于眼前利益,无视市场规律,内部规章制度不够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混乱残缺,甚至出现财务信息参假失真的现象。
4 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优化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来时政策、金融机构以及企业本身,因此在优化间接融资过程,增加其成功率的必要对策是进行三方面的全面调整,加强三方合力,综合提高其企业融资,实现三方共赢。
第一,政府加快政策平衡的有效转变。改变传统过度依赖国有大型企业的习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制定相关的法规保障其融资的强制性和法律性,确保其在能有效实现多方共赢的前提下的企业效益实现。建立中介金融机构,加强对融资过程的有效监督和控制,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有效的风险预测,减少融资过程的金融风险。同时适当的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门性金融机构,最大限度的集中民间闲散资金。
第二,金融机构加快传统观念转变,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估机构。通过融资方式的创新来实现政策的融资过程是金融机构加强中心企业融资成功率的有效手段。首先银行需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提高对中小企业经营信心;其次,建立系统的评估体系,科学合理地进行企业资产评估;最后,创新融资手段,利用产业链或者租赁机制的形式进行企业间接融资。
第三,企业自身加强内部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首先,要重视企业信誉,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科学化管理。利用企业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加强全体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责任感。其次,强化财务管理机制,扩大信息获取渠道,促进企业融资的科学合理;最后,建立与银行的长期合作,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并且有效的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要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需要通过政策、银行以及企业自身的三方协作,全面提高融资成功率,加强其可续性,保障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稳较快的发展。
[1] 赵尚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2).
[2] 杨锦海.国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及对我国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
[3] 乔滢,杜文康.中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分析[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11(01).
[4] 马利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J].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