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序渐进 渐入佳境——中国古代诗歌赏析文章的写作训练

2011-08-15贾颖

中学语文 2011年15期
关键词:长恨歌赏析诗歌

贾颖

循序渐进 渐入佳境
——中国古代诗歌赏析文章的写作训练

贾颖

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利用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走入诗歌赏析文章的写作领域。在品味到诗歌学习乐趣的心理体验中,真正进入诗歌营造的美妙世界,感悟到经典的魅力,引发对中国古典诗歌发自内心的热爱。

古代诗歌 赏析 写作

既然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上的个性提升,那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才算完成了选修课程的提升任务,这是选修课程的目标定位问题。只有确定了符合学生实际需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有所获的教学目标,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整体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在必修课程的诗歌教学中,学生进行了现代诗歌、诗经楚辞、魏晋南北朝诗歌、唐诗宋词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了诗歌赏析的知识,大致了解了诗歌发展的脉络。但是在诗歌鉴赏题中词不达意、理解肤浅、有感性认识没有理性提炼的现象则体现出诗歌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注重琐碎分析缺少归纳整合,注重教师讲解忽视学生感悟,注重口头表达缺少语言落实。

诗歌鉴赏是中学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需要文学、文体等多种知识,以及理解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积极参与。那么如何在阅读揣摩中,引导学生仔细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自觉接受古代诗歌的熏陶,积极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呢?选修课程就承担着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选修教材中,设定了三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角度欣赏中国古代诗歌。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用这三种方法指导学生读懂了课本中的诗歌,完成了课后练习并能背诵默写,是否就意味着学生具备了诗歌赏析的能力,拥有了诗歌鉴赏的文学素养呢?

只有高于考试,才能驾车就熟;只有高屋建瓴,才能游刃有余。所以选修课的中国古代诗歌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进入赏析阅读的层次,而进入赏析阅读效果的呈现方式就是诗歌赏析文章的写作。

诗歌赏析文章就是对一首诗歌进行细致解读的过程,这是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相互融合的过程。写作者必须运用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才能入乎其内,当学生既能积极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运用诗歌鉴赏的知识走入文本,又能用准确流畅诗情画意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诗歌鉴赏的能力与素养自然就具备了。

所以,说到底,诗歌的学习和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致的。诗歌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读懂诗歌,还应该落实于赏析文章的独立写作中去。

选修课的教学就为学生诗歌赏析文章的写作提供了训练的平台。教师完全可以利用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渐入诗歌赏析文章写作的佳境。

下面就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容为例,谈谈诗歌赏析文章写作训练的操作过程。

一、阅读赏析指导明确单元目标

“以意逆志”就是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人论世”就是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单元提供的诗歌鉴赏的方法,而本单元的学习就是围绕着这些方法训练的。目标明确是保证学习有效的根本。

二、认真研读赏析示例,初步领悟感知本单元诗歌赏析方法

本单元赏析示例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赏析示例由两个部分构成:《长恨歌》原文和《长恨歌》赏析文章。

《长恨歌》原文属于阅读教学的内容,《长恨歌》赏析文章是写作教学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选修课的赏析示例提供了阅读和写作两个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与学生情况确定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把《长恨歌》赏析文章作为解读《长恨歌》的助本,也可以把其当做《长恨歌》阅读赏析的结果呈现。而后一种目标的定位显然体现了诗歌鉴赏的最终目标。

教师可以利用 《长恨歌》原文先完成单元教学目标,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感性认知,在体验解读后形成主题多义性的思考碰撞,再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进行主题探讨,得出结论。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长恨歌》赏析文章,验证结论。

也可以分析研究《长恨歌》赏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构成,感受赏析文章的写作语言,对赏析文章的写作形成初步认识。

三、培养自主赏析文本的能力

《湘夫人》作为本单元自主赏析的第一篇,利用此文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训练是恰当的。

《湘夫人》是屈原《九歌》中歌咏湘水女神的作品。引导学生用“以意逆志”的方法进入诗歌营造的广阔雄浑的深秋之境,体悟在为迎接湘夫人建造宫室的铺叙中寄予的火热痴情,把握诗歌幽怨哀婉的情感基调。在赏析中补充鉴赏知识:可见之湖水木叶写不可见之秋风,悲秋情结,比兴手法,错位暗示等。目的是完善学生鉴赏知识库的储备。最后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诗歌主题与屈原的香草美人写法的寓意。

四、作出赏析文章的语言示范

《拟行路难》是南朝文学家鲍照的作品,文章短小、文字浅易。适合学生自我解读。学生运用前面学到的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后,再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探讨鉴赏文章的写作格式与内容。教师给出可以作为示范的赏析文章,让学生阅读思考体会。然后分三个层次布置任务:独立写作,模仿写作、抄写。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动起来。

五、共同研讨文本,独立写出文章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感情沉郁深厚。作为高中生恐怕难以完全把握,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捕捉每句中的关键字词,进行重点赏析,同时让学生明确每一篇赏析文章都要处理好详略的问题。

最后,在文本研讨的基础上,将共同赏析与个性解读结合起来,确定文章题目,完成赏析文章的写作。

六、进行诗歌独立阅读与写作尝试

在学习陆游的《书愤》之前,进行《蜀相》学生优秀赏析文章的点评,目的是激发学生独立探究诗歌完成诗歌赏析文章的兴趣和信心。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诗歌文本的解读,运用前面所学习的方法进行标注思考整理提升,查找资料完善认识,写出也许幼稚粗浅但却带着个性特征与自我体验的赏析文章。当学生在小组内读着自己第一篇独立完成的诗歌赏析文章时,当然就会产生成功带来的愉悦。带着这种学有所获的愉悦去进行陆游同年作品《临安春雨初霁》的比较赏析一定是有趣开心的。

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荐作品阅读

成功之路的铺就会使学生产生急于去验证的需求,推荐作品阅读就恰好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采用四人一小组的方式,小组成员在推荐作品阅读中各选一首诗歌,独立阅读、查找资料,写出鉴赏文章,作为权威先给组内成员讲解。然后,科代表将班级同学的文章按所选诗歌整理归类,提交给班级评审委员会成员,选出每首诗的优秀习作2-3篇进行墙报展览,或者利用课前3分钟让写作学生朗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优秀习作集结成册。搭建多种展示平台,给学生带来的将是莫大的激励与鞭策。

举一反三,后面的诗歌教学就会随着学生诗歌鉴赏知识的完善,赏析能力的增强变得越来越轻松。诗歌赏析文章的写作是目的也是手段,它最大化的调动了学生的个人体验,激发了学生诗歌知识储备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看到一篇篇辞采飞扬的赏析文章,感受到学生与作品同呼吸共命运的激情,欣赏着感性之树上的理性之花,在欣喜的同时会更加意识到选修的意义。

只要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走入诗歌赏析文章的写作领域。这时,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都会在他原有基础上得到明显提高,在品味到诗歌学习乐趣的心理体验中,学生就能真正进入诗歌营造的美妙世界,感悟到经典的魅力,对中华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这难道不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吗?

陕西省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学。

猜你喜欢

长恨歌赏析诗歌
诗歌不除外
长恨歌
——笔画设计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长恨歌
诗歌岛·八面来风
金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兰峪水,长恨歌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