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主阅读与作文能力提高的研究
2011-08-15陈雁鸣
陈雁鸣
2008年,我针对当前中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现状以及我校语文教学的需要,做了关于“中学生自主阅读与作文能力提高的研究”。课题研究历时三年,取得很好的效果。
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高表现,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智力活动,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范围,认识水平和思维品质,而自主阅读又能为读者扩大知识范围,提高认识水平和锤练思维品质。可见自主阅读与作文能力提高有着最为直接的供需联系,也可以说,培养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最为有效的捷径。
一、自主阅读能积累作文所需的丰富素材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非常形象的概括了一个人想写一篇文章,却苦于没有写作材料的无奈。阅读是解素材问题的最好途径,特别是自主阅读。
1.自主阅读可积累生活素材,利于作文时的借鉴、活用。
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对象主要是语文教科书、语文实验室里的藏书和学生自己购买的一些文学作品。这些书的内容,大多都是一些专业的作家作品,里面所用的材料,都是经过作家深思熟虑后写出来的,很有导向意义和品味的价值,学生通过不断的熟读、摘录,积累鲜活的材料与典型的事例,建立素材库,能间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增加对社会世态的理解,还可以借鉴、活用为自己将来写作的新鲜血液。
2.自主阅读可积累名言警句,利于作文时的引用、化用。
语言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和学生都认为,高考作文的最大弱点还是语言缺少文采。名言名句大多形式整齐,语言简练,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在议论文中既可作为论点,又可作为论据,其作用之大,不可低估。自主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名言警句,并在诵读时间里进行反复的背读,使之了然于胸。作文时引来做题记、做论据,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3.自主阅读可积累语感,利于作文时驾驭语言文字。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它是从整体上直观语言对象,进而体验出一种语言模式。语感的生成是主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素养积淀下来的语文感受力在语言环境中的物化。阅读就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自主阅读通过强调读作品、写心得、课堂表述三个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觉投入的阅读活动中切身感悟名家、经典的语言规律和意蕴,并在意识中被反复唤醒,凝聚,从而形成对语言文字敏锐领悟的语感能力。
4.自主阅读可积累表达形式、章法结构,利于作文时模仿。
名家名篇、经典作品由于作家的语言功底深厚,表达技巧娴熟,其作品在语言表达、篇章结构方面堪称典范。了然于心的典范的语言表达和篇章结构自然会成为学生作文练习模仿的对象。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批注,能深刻领会其表达、构思的妙处,这就使得学生的欣赏能力一步步提升,而欣赏能力的步步提升反过来又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篇章结构能力。
二、自主阅读能培养作文所需的思辨能力
高考中,一篇作文的结构布局、语言表达固然重要,但我认为写作文其实就是写做人,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价值取向、人生体悟比写作技巧更重要,而要让文章体现这些深刻的认识,就需要作者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
我们的自主阅读实践非常重视学生对人生、世态的思考、分析,也即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过程中,针对阅读文本,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学生以自身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来感悟作品,并把自己得到的体会、感悟以批注的形式记下来,然后再在课堂上自由表达。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面对同一文本,他们的思考所得也不尽相同。比如同是《荷塘月色》中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有“心绪烦乱,淡淡哀伤,吸引读者的兴趣,引领下文”、“生活给他压抑”、“对现实的不满和苦闷,去荷塘的原因”等不同的思考、辨析。这种同一素材不同的思考、辨析正是写作视角独特、思辨深刻的活水源头。自主阅读正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原始感受,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自主阅读能训练作文所需的取舍能力
自主阅读不但能让中学学生积累大量的历史素材、生活见解,而且能培养学生对材料的组织取舍能力。比如,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求学生以文本中的某一词语、句子为中心,进行作文训练,更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到讲台上,在黑板上写出发言的关键词,然后发言必须围绕这一关键词来进行。这一说话过程中,学生为了使自己的表达更准确,就要对自己拥有的材料进行快速的再认识、分析和取舍,久而久之,学生对材料的取舍能力就逐渐得到提高。
此外,自主阅读中,老师还可以利用典型范例引导学生掌握取舍材料的技巧。比如我在教《伶官传序》时,就特别与同学讨论了文本中论据的选取。《伶官传序》主要运用归纳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关键在于准确选择具体事例。本文中“晋王三矢”故事的选择,体现了作者在取舍材料时既能做到“有闻必录”的全面,又能做到“无征不信”的可信,解决了材料运用中求全与求信的取舍矛盾,表现了相当高的材料取舍能力。
这种典型范例的分析引导,不但能让学生了解材料取舍的原则,还能让学生掌握分析的过程与细节,对培养学生在写作文时提高取舍材料的能力极有帮助。
四、自主阅读为作文提供充分的练笔积累
新课程标准在高中语文写作方面要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鉴于新课标的要求,自主阅读在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材料的同时,特别强调练笔。练笔能积累有形的文字材料,并从中提高运用语言的技能。我们开展的语文自主阅读实验要求学生在语文教科书、随身读本的每一页的字词注解、感悟批注平均不少于50字,每周的随笔周记字数不少于600字,大作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每位学生一个学期的书写量应达到4万字左右。以此推算,高中三年,一个学生的书写量基本达到大纲的要求——各类练笔不得少于50万字。
练笔伊始,我告诉学生,练笔很简单,可叙可议,不拘一格,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均可拿笔就写,不理质量,自己写的就行,追求量的积累。批注、周记、口述等都属于练笔的形式。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自主阅读实验方案的指导下,高一实验班经过不到一年的实践,学生们的作文能力就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提高。首先是在模拟测练中,绝大部分的高一学生能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800字的作文书写要求。其次,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表现在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基本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文意表达,观点较为明确,思路较为清晰连贯。
此外,我在2009年12月举办的“雷州一中高一学生自主阅读实验成果展示”活动,其中的读书笔记、批注也足以说明中学生的自主阅读给作文提供充分的练笔积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自主阅读中的摘录、批注、随笔等的练笔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作文能力。
“中学生自主阅读与作文能力提高的研究”课题印证了阅读与作文之间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系,也印证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千古名训。它告诉我们,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与知识、练笔的积累是成正比的,自主阅读正是学生获得知识、练笔积累的主要途径,离开阅读的作文只能是无源之水。
有人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一般来说,文章都是越修改越好”。当我们提出通过自主阅读中知识和练笔积累的量变来促进作文能力的质变的时候,也要重视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说”的表达来达到对阅读中批注之类的“写”的修改,从而使积累、练笔和修改更好地联系起来,相互促进,用尽所能,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视阅读与作文为平常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让阅读促进作文,作文促进阅读,这是语文素质教育、生本教育理念追求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