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几点做法
2011-08-15戴纯刚
戴纯刚
在现阶段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典故蕴含的意义理解不到位,对古典诗词中形象的理解无法在心中鲜活起来,更不要说对古典诗词的更深层次的理解鉴赏了。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如何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发挥其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做呢?
一、让学生对古典诗词有充分的积淀。
1.积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意思和常见典故的内涵。
作为古典诗词中的一些意象经过多人反复使用,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普遍认同的含义。掌握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意义和常见典故的内涵是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要求,一些常见的意象和典故要整理出来相关意义并附以例句交给学生,让他们逐渐熟悉。如:“杨柳”、“长亭”等或表达不舍之情,或表达别后思念的;“月亮”、“鸿雁”等或表达思念家乡,或表达牵挂亲人的;“梧桐”、“猿猴”等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的;“菊花”、“梅花”“黍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的;“红豆”、“莲”等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的;“长城”、“楼兰”等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的;“东篱”、“五柳”等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的。对于这些有代表意义的意象和典故,如果学生熟悉了,对古诗词才能看得懂,理解到位,很快进入古诗词的情境之中,才能充分的理解,进而进行鉴赏。
2.掌握古典诗词的不同题材类别。
古典诗词题材内容广泛,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不同题材内容的古典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相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如:送别诗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有怀亲、思乡、念友等。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了解一些常见的诗歌类别,会对学生鉴赏诗词有很大帮助。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题材类别,从不同的鉴赏角度和方法入手进行鉴赏。为此根据古典诗词的不同题材类别在基础年级每周印发至少两篇带有鉴赏文字的古典诗词,让学生对古诗词的不同题材类别有充分的感知。也可同时带有鉴赏习题,这样有鉴赏又有练习,效果会更好。这样做下来,高中两年学生就会熟悉积累110篇左右不同题材类别的古典诗词,学生对古典诗词各方面的知识也就有了充分的积淀,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除此之外,建议学生平时多读一些带有鉴赏文字的古诗词,也是一个积淀的过程,这是让学生熟悉理解古诗词的过程,才不至于读不懂古诗词。在平时考试和在高三复习与之相关内容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积淀的同时让学生掌握鉴赏古典诗词的内容及方式方法。
如何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鉴赏古诗词的重点内容。鉴赏这些重点内容的方式方法,一定让学生掌握。(在高考复习“古典诗词鉴赏”专项中有详尽描述)可根据印发的古诗词的题材类别特点同步渗透讲解。如印发的古诗词形象方面突出,那就交给学生鉴赏古诗词形象的相关内容、方法,再辅以相关练习,这样有理论有实践,学以致用,效果会更好。总之,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要逐渐渗透,积少成多,有的放矢,各个掌握。
三、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题的解题答题方法。
要能正确地解答古典诗歌鉴赏题,就必须调动古典诗词的知识积累,先读懂诗歌的内容。像读一篇文章一样,读懂一首诗,也有相应的方法和步骤。
1.整体把握古典诗词指能读懂诗歌大意。
首先、分清类别——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其次、抒发的基本思想情感——悲伤、喜悦、悲壮、豪迈等。
第三、弄清前后两部分的关系。诗歌一般是前半部分写景、叙事,后半部分抒情、言理。这两部分中景与情悲是怎样的关系。再与上面两方面联系起来,就可以基本把握诗歌的大意。
2.理解读懂诗歌的几个重要切入点。
①标题。题目是诗词的眼睛,也常常是作答得切入点。它往往直接揭示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如李弥逊的《春日即事》“春日”表时间,“即事”揭示了诗人触景生情,写所见所闻所感。
②看作者。首先,通过作者确定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有助于把握那个时代的诗歌艺术。如辛弃疾所处时代多表现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责任和道德义务。其次,看作者的创作风格。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利于对古诗词表达情感的鉴赏。再次,也要了解作者的思想主张、生平遭遇等方面的内容。
③看诗词前的小序和注释。一些古诗词的前面有时有一个小序,可能交代创作年代,可能交代创作缘由、经过,或交代创作背景,它对理解古诗词思想内容至关重要,鉴赏时不能忽视。有的古诗词后附有注释,一定要仔细审读,因为有的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帮你解读古诗词,有的还可以暗示题目答案。
④看关键词语。古诗词中有的词语直接表达出诗词的基调或作者的情感。如“愁”“怨”“悔”“孤”等常常表达作者内心的凄凉、失意、意志的消沉等。
⑤看意象。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要了解诗歌中有关这一意象的描写,弄清意象的内涵进而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的“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表现了她孤寂、凄凉的境况、愁思。
当然,调动积累不仅仅指上面说的,应该是调动全部的积累,这样,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诗歌的内容、情感和特点。
同时注意答题的角度指向。不同的考查角度,不同的提问方式,有不同的思考步骤和答题方法。(在高考复习专项“古典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中有详尽描述)只有熟悉了这些步骤和方法,才能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是一个坚持积累的过程。我深信,只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胆探索,古典诗词的教学天空将会更蓝更青;只要长期坚持,不断积累,方法得当,学生们古诗文的鉴赏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而且必将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