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之我见

2011-08-15

中学语文 2011年21期
关键词:设题文学类答题

游 晗

新课程高考在“考试能力要求”方面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具体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表达应用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2007年以来的新课程高考卷,探究主要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中各设一道题目进行考查,探究题赋分都比较大,一般为6至8分。探究能力明确作为一项规定考查的能力进入了 《考试大纲》,并且在这4年的高考试卷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新课程高考卷设置了探究性题目,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理念。

鉴于以上情况,新课程高考卷的探究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师生的关注,现将本人的一些探索和思考呈现如下,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一、了解不同文本类型对探究能力的不同要求

以《2011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为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能力主要体现在:(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探究能力主要体现在:(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章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由此可见,不同的文本类型,探究能力的考查内容也有所不同,要特别处理好以下两组概念的关系。

(一)关于“多元解读”与“深层次解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为宗旨,鼓励多元解读(即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题,作品的内涵丰富而有韵味。如2010年安徽高考试卷第14题:“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

而实用类文本阅读则以有所创见、有所发现为目标,其主旨相对明确,阅读时更多要求对作品作深层次的解读,提出自己的见解。如2007年宁夏、海南高考试卷:“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说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题目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答案较固定,考生能够选择观点的空间相对较小。

(二)关于“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

文学类文本选材往往中外小说并重,注重考察分析人物形象、构思技巧,体现出不同背景下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正如《2011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所说: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文学类文本选材时往往会选名家之作,如莫泊桑的《保护人》(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王安忆的《洗澡》(2010年辽宁卷)、欧·亨利的《二十年以后》(2008年海南、宁夏卷)等。作品大都是探究文本的环境与命运、情与法、情与理的冲突,彰显人性的光辉和永恒的人文关怀。

实用类文本所选的文本不求经典性,密切关注热点人物,传记类文本的传主多为现当代在不同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如袁隆平(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陶行知(2009年海南、宁夏卷)等。新闻类文本则体现时效性,注重彰显时代精神,如《梦碎雅典》(2007年山东卷),要求结合奥林匹克精神来认识。

二、明确探究题不同的命题方式与角度

探究性试题一直是命题的重点,这种思想体现在阅读领域,形成了阅读的三个层次,即独立(理解)阅读鉴赏阅读探究(研究)阅读。这标志着阅读能力的发展由理解能力到鉴赏能力到探究 (研究)能力的逐层递进。

高考对探究能力的考查,其实就是考查考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能力,考查考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对作品作出主观评价的能力。因此,探究型题目能够全面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其命题的方式主要有:

(一)对标题的探究。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第13题:“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这实际上要求对文章标题及文本思想内容进行深层探究。

(二)对文本中的疑难问题的探究。如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第12题第(3)小题:“有人说袁隆平送出去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短见浅识’。为什么?请简要分析。”对这样疑难问题的探究,必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对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的探究。如2010年高考浙江卷第16题:“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题目要求结合文本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写出自己的两点成长感悟。

(四)对文本社会价值的探究。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我所认识的梁漱溟》中的第22题:“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当然,探究题命题的角度还有很多,其命题往往与其他考点结合在一起考查,例如:

(一)正反对立类。这类题目要求出题者找准设题点,既可以正面作答也可以反面驳斥,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应该会成为探究题的主流。

(二)深层剖析类。主要是探究能力中的“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和“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类题目要求多角度多侧面回答问题,有利于考查考生思维能力的深度,也容易拉开分数。

(三)拓展启示类。这类题目不拘泥于文本,延伸到写作甚至延伸到课外,考生有较自由的伸展空间。

(四)综合理解类。这类题目主要还是考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探究的韵味不浓。

三、掌握探究题不同的答题技巧

探究题是新生事物,理解上出现偏差在所难免。近几年课改实验区高考试卷的探究题有不少是考综合理解的,其实,这应该是探究题中最缺少创新和最缺乏思维品质的设题方向,属于“伪探究”。之所以这类题目出现的频率高,是因为设题较简单,参考答案也容易设置,这是探究题处于初始阶段的产物,随着探究的深入,这类题会越来越少。

文学类与实用类两种不同文本阅读特别是探究题难度值要真正做到等值,是比较困难的,但它是选考题必须严格控制的,否则,就有背于高考命题的公平、公正原则,失去信度。

在阅卷时,有些老师不能改变其评分习惯,按点给分,这样在某方面上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理解的考生就吃亏了。

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探究题答题上的困难,稍不留神,很容易丢分。在高考复习的实践中,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我们总结出一些探究题行之有效的答题技巧。

(一)一般答题规则

在解答探究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有明确的观点;(2)分点列出事实论据;(3)结合文本内容作合理分析;(4)要联系实际,作个性化解读;(5)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

(二)重点突破与多点涉及相结合

以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参考答案有3个方面,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考生答题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参考答案的3种观点都答出来,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进行探索,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由此可见,随着探究题研究的深入,设题者和评卷者在设定设分标准时已开始注意到:不追求面面俱到,应更多考虑点上的深入和思维的深度。当然,答题时我们要融会贯通,在重点突破某一点的同时,也用简洁的语言把其他的要点带一下,这样,就实现了重点突破和多点涉及的有机结合。

(三)“四步”答题法。

实用类(新闻、传记类)文本阅读探究题的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1)观点:综合权衡,稳妥立论,明白无误地表现观点。(2)引据:回读原文,精选论据,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态。(3)论述:整合信息,简要论述,须要点全面,又要陈述有条理。(4)小结:精要作结,回扣论点,必须有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

猜你喜欢

设题文学类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文学类文本“文本二”的前世今生——“八省联考”卷《国文教员》点评题命意溯源
邀你来答题
【重点】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小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文学类
揭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在哪儿设题
初中物理实验的有效使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