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不尽的风花雪月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观

2011-08-15王海玉

中学语文 2011年21期
关键词:别以为心灵新课程

王海玉

有很多时候,我们感到特别郁闷:明明知道该如何生活,可是就不能那样生活。之所以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近两年的新课程实践。

鲁迅说,“带兵的还是先前的把总”,我们也很不希望新课程后“教师还是那个教师,学生还是那个学生,语文还是那个语文”。然而现实竟然如此坚硬、无情。君不见那一篇篇气韵灵动的作品被我们肢解剖析的惨象吗?君不见课堂上,我们仿佛布道者,仿佛传声筒,喋喋不休、絮絮叨叨,或者“慷慨激昂”、“声情并茂”,却让学生昏昏欲睡、一头雾水吗?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语文教师,早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了。

在魔鬼般高考指挥棒的挥舞下,人文性极强的语文学科“被沦落”为学生的得分工具,为此,我们往往迷信方法与技巧,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陷入题海战术。作文训练时要让学生把握各类文体特点,如何写人记事,如何议论抒情,如何起承转合、伏笔照应,什么时候该点题,什么时候该展开,什么时候需要煽情升华,全都准备了一个一个的模子,只需要到时候去填塞,仿佛真的是“万能钥匙”,可以不变应万变似的。

一言以蔽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感到很累、很无赖。究其原因,束缚我们的未必就全是应试教育,就是高考指挥棒,而是我们自己心性疲弱,定力衰减,人格缺失。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我们谁不能信口道来?可是,面对烫金的荣誉证书,面对一撂撂人民币,面对市优、省优、国优,究竟有多少人能坐怀不乱呢?

秦训刚先生不止一次呼吁:语文教师应该保留一份童真,应该保留一些梦想,应该保留一种尊严!语文里有望不穿的秦宫汉月,有吟不完唐风宋韵,有赏不尽的风花雪月。

一个高素质的语文教师,最根本的在于其心灵始终保持高度的自由。这种对自由的热情追求与执著坚守,是个性独立与思想成熟的可靠保证。他们不依附,不盲从,不迷信,敢于怀疑和批判,敢于自己判断、自己思考,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自由的心灵渴望追求的是同样一颗自由的心灵,他们懂得相互尊重,懂得如何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懂得课堂的貌似纷乱实际上是真正的开放与成功,他们从来不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也从来不会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规范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自由的心灵有强烈的爱心,他们爱自己的生活,也爱他人的生活;他们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把它当成一件崇高的使命去对待;他们爱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他们与文学艺术中崇高优美的情思总会发生强烈的共鸣,他们把这种共鸣真诚地、朴素地告诉学生,让那些美丽精华去滋润心田、感动灵魂,他们知道要用这样的爱去关怀稚嫩的心,把那精神的营养一代代地流播下去。

身边总能看到一些语文老师成天怨天尤人的样子,自己感到很痛心。我们很多的语文教师心灵的触须已经不再敏感,多愁善感的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激情已离他们远去;他们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庄子李白,不喜欢鲁迅茅盾,不喜欢莎士比亚托尔斯泰,不喜欢卡夫卡马尔克思。总之,人类文化史上一切高贵的心灵都不能叩开他们紧闭的心扉。试问,时下有多少语文教师完整地阅读过《史记》?有多少教师能熟练地背诵《长恨歌》?有多少教师能出口成章,倾倒一大批“教丝”?分数、奖金、荣誉早已将我们缠裹得无法动弹。

思想的丧失,个性的缺位,书卷气的消亡,使得我们很多的语文教师心灵的空间日趋褊狭,越来越感到压抑与烦闷。一个不能够愉快轻松地教语文、爱语文的教师,又怎么能把他们的学生引进诗歌的海洋吟咏性情,引进艺术的殿堂徜徉精神,引进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放飞心灵呢?

语文的各种技能和解题的各种技巧当然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决不是唯一的内容,也不是根本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高考的杠杆作用,激发自己去主动创新,把语文教学导向充满诗性光辉和人文精神的通途。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始终关注学生的精神,始终给学生以自由探索和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他们热爱上语文,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学习语文的苦乐,教师只起指引、参与、欣赏、交流的作用,只把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人格与品德的养成作为自己要严格落实的工作,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这些事情做好,还有什么样的语文技能和解题能力不会具备呢?

请不要再把自己当成制造分数的机器!

你是几千年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你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你是引领下一代走向崇高的向导,你是孩子们的精神教父。分数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未来、国家民族的未来更重要!

请不要再把自己当做先知先觉者!

别以为你什么都懂,别以为你什么都比学生强,别以为课堂上没有你学生就不知怎么学,别以为学生的错误里没有体验、没有思想,别以为你少讲几句学生就会考砸。教师固然是主导,但主体不参与主导的意义与作用何在?

请不要再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主人!

你只是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只是导演、导游,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教学活动固然精彩,但学习活动才是课堂的主旋律。

请不要再把语文当做高考科目!

语文不只有考点,不只有技巧,不只有分数,不只有大学。语文是文化的沉淀,是思想的灵光,是艺术的结晶,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高考固然重要,但素养的形成、人格的完善更重要。

请不要再把教学当做负担!

走进校园就是走上舞台,你扮演的是上帝;走进教室就是进入艺术的殿堂,你享受的是文化的洗礼;走进学生,就是走进心灵的世界,在心灵的碰撞中感受快乐。生存固然重要,心灵的自由更重要。

从今天开始,让你的课堂上多一些学生读书、讲话的声音,少一些你精彩的演讲;

从今天开始,让你的教案里多一些学习活动的策划,少一些自以为是的教学预设;

从今天开始,让你的语言中多一些秦砖汉瓦、清风明月,少一些所谓的经济仕途;

从今天开始,让你的生活里多一些舒心而愉悦的歌声,少一些生不逢时怨天尤人。

解放学生,其实就是解放自己。

猜你喜欢

别以为心灵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别以为我没想法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别以为这些就不是校园暴力!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