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1-08-15王家琼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5期
关键词:美育意境美的

◆王家琼

(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附属小学)

浅谈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王家琼

(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附属小学)

一、通过各种途径,训练学生语感,感受语言美

1.吟咏

语言的语声可分为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要素,语言的语声讲求旋律美。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思想内容,配上相应的语声、语调使声音有高有低,随着表情述意而富有节奏,结合生活实践和个人情感的体验,产生感受,从而欣赏文学作品,感受美。如在学习《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找出描写草塘景色的句子,并出示了一系列草堂景色的图片,学生看到这些图片后非常激动,然后我就让学生朗读,学生读的抑扬顿挫,读出了草塘的美,特别是讲到物产这部分时,“棒打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时,学生更是用饱满的热情去读,因为他们与作者产生了共鸣,真正感受到了文章的语言美。

2.推敲

课文所表达的自然、社会、艺术之美都蕴含在表现力强的词语中,对那些状物、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词语的内涵,词义的引申等角度揣摩品味,品赏其美妙之处。以前曾教学过一篇文章《第一场雪》,文章对雪后景象的描述,由景到人,从静态到动态,有声有色有形。在教这课时,围绕“雪美”的词语,引导学生品味,读到“嗬!好大的雪啊”时,通过“嗬”字体会作者此时的感情,“嗬”含暗赞:一赞雪之大,二赞雪景美,三赞人之欢,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还有《泊船瓜洲》这首诗,也可抓住“绿”这个词来细细品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揣摩

即引导学生品读出作者的思路、文路,品读作者表达中心的重点句段,品味作者的情感。如小学语文教材《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我们就应该抓住三件小事去揣摩,体会出“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写作意图。

二、了解和谐多姿的结构,激发兴趣,领略结构美

结构是文章的骨骼。一篇好文章必定结构均匀、严谨而有变化,比例协调,详略得当,前后贯通。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虽然短小精悍却结构多样,千变万化,各具特色。我们在教学时可抓住文章的结构让学生领略结构美。如《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就以“亲人”为线索,用“祈使句开头——回忆往事——抒情”的结构串起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样的结构既避免了平铺直叙,又将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突出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感情。还有五年级教材中现代儿童诗《我想》,这首诗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都是“我想把(我怎样做)……对变化做想想……”这样的结构极富韵律美,更能让学生喜欢。

三、在独具风韵的文字中,丰富学生想象,品悟意境美

意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从中国古诗论来看,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做的《诗格》中,就把诗分为三境:物境、情境、意境自唐代司空图提出的“韵味说”到宋代严羽的“妙语说”,尤其是清代的王世祯的“神韵说”直到近代王国维的“境界说”,都认为是诗歌中“言尽而意无穷”的境界。绚丽多彩的意境,常使欣赏者获得余味无穷的美感。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首诗描绘的是秋日将晚时,山间的景色: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山泉清澈,皓日当空犹如世外桃源一样。诗人置身景中,写自己的所见、所感、所闻,情景交融,以景传情,全诗无一字直言情,然而又字字言情,在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又如:我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来体验这首词的意境之美。特别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一句,我问:“你仿佛看到或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说仿佛看到了那青青的小草、清清的小溪,听到了那对老人的耳语……当我提到“大儿锄豆西东,中儿……最喜小儿……”时,学生的想象被完全激发起来了,很多学生都说看到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场景。学生沉浸在那恬静而又安适画面里,沉浸在自己创设的美的氛围中,诗中的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就在学生的想象中表现出来了,进而对这首词的理解也加深了。

四、通过朗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道德美

现代汉语语音响亮,和谐协调,加上特有的四声声调,便回响起合辙押韵的乐音、抑扬顿挫的声韵和参差错落的节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诗歌韵律使学生感受汉语的音乐性,还可通过排比、对偶等句领略音节协调匀称。融音乐和情感于一体的表情朗读,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慈母情深》中,“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挣钱。学生在朗读时,可从语调、语势等形成的情境中能体会到母亲挣钱这样不容易,还给钱让我买书,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强烈的感染。让学生与作品产生了共鸣,从而受到教育——要做一个孝顺母亲的孩子。

五、在健康高尚的情感中,动情传情,激发情感美

小学教材中或多或少都会寓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倾向或感情寄托,多表现为对真善美的爱和对假恶丑的憎。叙事含情,记事寓情,写景状物寄情之外,常常直抒胸臆,酣畅淋漓。而美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只有当读者与作者产生了感情共鸣,即从审美对象中获得了情感体验的时候,才能获得精神愉悦的美的享受。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情”字,课文本身蕴含着感情,因此,必须激发起学生内在的情感,才能产生美育效果。

首先,教师的情感灌注,动之以情,是课堂教学传输美,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教师的情感对儿童起着极其重要的鼓舞作用。因此,要使学生动情,教师必须先动情;要使学生获得美感,教师必须先有美感。只有将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知识传授才能不断从感性向理性深华,师生之间就会迸发出强烈的美感。

其次,要重视情境的创设,使师生如临其境,切身体验情感。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记叙文。这些记叙文中有许多可探寻的意境。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往往难以直接入境。因此,教师应从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美的意境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育用美的规律塑造客观世界,用美的规律塑造人的自身,促进学生扬善驱恶,求美贬丑,激情奋进。美育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感受语言美,又能让学生在枯燥无味的教材中品悟意境,激发情感,教材、老师、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其中,品悟意境、激发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运用语文教学从事美育,不仅有其独特的教育手段,而且有其独特的效果,使人不知不觉地超越自我,变得更加高尚。可以说,没有美育的语文教育是不完全的语文教育,放弃或忽视语文教育的美育也是缺憾的美育。

猜你喜欢

美育意境美的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教师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